夏 超 刘 静 许泽辉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 200438
梅山位于湖南新化、益阳安化县一带,地势险峻。千百年来,劳动人民为了反抗封建帝王统治,孕育了梅山文化,成为荆楚文化的一支。据说,梅山文化最早起源于蚩尤时期,而有确凿史料记载是从宋朝时期开始。梅山文化主要包括梅山武术、竞技项目,嬉戏娱乐项目和配合节庆习俗的四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群。其中,梅山武术是梅山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梅山峒蛮”在长期社会历史实践中总结提炼而成的、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民族属性的传统体育文化。[1]目前,现存的梅山武术拳种套路大约86种,器械套路114种。虽然千百年来,梅山武术一直流传至今,肯定有它独特的传承方式,受西方体育的冲击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多梅山武术拳种和器械套路已渐渐失传,梅山武术的传承之间出现了断层,亟需新的思想、新的思路来为梅山武术的传播与发展指明方向,所以,本研究从传播学的基本框架入手,探讨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途径、传播受众的各自发展出路。
梅山武术具有“桩势稳如山,擒拿猛如虎,进退快如风,身段活如龙”的特点,其动作小巧,善于变化,不打虚招,刚柔并进。强调以近身短打为主,放长击短,后发制人。一招一势均有攻防含义,注重多行拳而少腿法,多行步而少跳跃。梅山武术技术复杂多样,一直以来以师徒传承为主,但由于梅山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年轻一辈进城打工,以及老拳师的渐渐逝去,很多拳种在传承上出现了断层,甚至是失传。调查人员发现,现能找到的梅山武术民间拳师极少,在教拳带徒弟的更是少之又少,比较有名的拳师有晏西征、邹寿福、刘立元等。[2]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青少年在儿童时期大都有学习梅山武术,而90后基本没有涉及。
梅山武术社会团体的武术传播也是“孤军奋斗”,社团组织的梅山武术比赛也只是“昙花一现”,没有发挥长远影响的作用。目前仅剩安化湘特武术学校、新化东方武馆、南北武馆等民办学校和机构在普及传播梅山武术,而且传播内容较为单一。
任何体育事业的发展都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发展民族传统文化,要文化自信,表明政府是支持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的。但由于梅山一带一直处于经济发展落后区,安化县还是全国贫困县,政府现主要还是集中发展该地区的经济,对梅山武术传承、发展、保护上有所缺欠。像2015年新化县举办的首届梅山武术节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推动梅山武术发展与传播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政府应充分利用这种地域文化特色发展经济。
原有的师徒传承影响基数小,影响范围受限,应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多媒体,在“线上”进行梅山武术的教学以及传播梅山文化中独特的地域文化,让世界了解梅山文化,了解梅山武术。现在年轻人以及中年人在闲余时间都会“刷抖音”“看快手”,这些短视频软件挤满了人们的碎片化时间,因为它里面的内容很多元化,趣味性也比较强,也确实有它传播的优势,浏览量很大。笔者认为梅山武术传播者可以利用这一系列APP软件将梅山武术以及梅山文化展现在世人面前,扩大其知名度,至少先让更多的人知道有这么一种优秀的文化存在。
现梅山武术传播中传播内容较为单一,普及性传播程度不高,普及性传播梅山武术的组织一般为民办学校和个别武馆,传播内容大致为梅山剑术、梅山拳、棍术的团体操练、对练、梅山气功等。而梅山武术大约有86种拳术套路和114种器械套路,仅仅靠几所民办学校传播,很难推动梅山武术以及梅山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笔者认为教育机构应针对这种具有地域性文化特色地区的学校,加强其地域特色的文化教育和传承,在学校单独开设梅山武术课程,借鉴赵光圣教授在武术教学改革中提出的“一校一拳,打练并进”的方针,请各拳种传承人去梅山地区的学校教学,一个学校的学生学会、学精一种梅山拳种或器械。这样使传承人在梅山武术传承过程中既有了传播受众,同时也不必为了生计进城打工,既带动了梅山武术的传承和发展,也必然会扩大梅山武术的影响力。只有把这两者的关系处理好了,梅山武术的传播内容才会多元化,梅山武术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梅山文化的传承才不会断层。
2.3.1 充分利用梅山武术文化资源,开发梅山体育旅游产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行已经成为人们缓解压力和开拓视野的娱乐活动。梅山武术的传播途径不仅限于学校传播以及“线上传播”,本土化的特色传播也很重要。据笔者了解,很多文化特色旅游景点,都有一场“一生必看的演出”,如印象武隆、印象桂林。对当地文化的传播效果都非常好,必然会出现在游客们的朋友圈,形成二次传播,也可以带动周围经济的发展。所以,旅游业机构可以开设当地梅山武术及梅山文化的实景演出,吸引游客前往观看。随着名气的增大,实景演出的影响力也会更大,梅山武术和梅山文化的纵向传播也会更深入,这一景点也将会成为该旅游地区游客必去的地方,同时,无形中带动了周围餐饮、交通等服务业的发展。
2.3.2 建立梅山武术博物馆和梅山武术研究基地
博物馆是见证历史的地方,梅山武术博物馆的建立有利于游客们从纵向更深入地了解梅山武术和梅山文化。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应该落到实处,让人们看得见,摸得着,而梅山武术博物馆建立的初心也正在落到实处,并且能给将要失传的古籍、器械以及套路视频等提供一个保留下来的平台,同时,梅山武术博物馆的建立也将为梅山武术文化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蕴,让相关研究人员研究有依据,而不再是“捕风捉影”。
梅山武术研究基地的建立是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和研究团队前往梅山地域开展研究,为他们提供研究平台。因为就目前梅山武术以及梅山文化的研究来看,基本上是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高校教师在单独研究,缺乏专门的、稳定的研究团队。从1988年梅山武术被确立为荆楚文化的一支开始,对梅山武术的研究也就开始展开,然而近30年过去了,对梅山武术研究的论文才60余篇,并且大多是研究现状的调查分析,没有稳定的研究团队针对这一领域深入研究和挖掘,一直在“原地踏步”。其造成研究困难的原因是研究员对地域文化的不熟悉、对传承人的寻找缺乏依据以及对方言的沟通困难等。就是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研究认为建立梅山武术研究基地有利于研究团队长远研究,深入研究,少走“重复路”。
2.3.3 定期举办大型梅山传统体育节和梅山武术赛事
大型体育节和武术赛事的举办,可以检验当地武术和文化的发展情况,同时,也使众多文化有呈现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其发展。尤其是武术赛事的举办,可激励青少年学习武术和武术文化,让武术人有“用武之地”,让人们在习武时感受武术带来的愉悦感和荣誉感,养成终身习武习惯。同时,大型武术节和体育节的举办可提供许多临时就业岗位,能吸引众多游客前往观看,带动周边旅游、餐饮、交通、服装等行业的发展。从哲学的角度说,有经济基础才有上层建筑。而我认为上层建筑的建立能更快地推动经济的发展。所以,当建设上层建筑时,不能把所有经济方面的压力给政府,我们应该发挥社会的力量,请优秀团队策划梅山体育旅游项目,把优秀的文化资源展现在社会面前,项目好,自然会有社会企业家投资。因为现代社会不缺有资产的企业家,他们缺得是优秀的开发项目。像梅山地区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理由、有使命、有责任将其挖掘,而梅山武术节和梅山传统体育节的举办也正是为搭建这一平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信息时代的传播效应,电影行业快速发展。笔者从《叶问》等一些武术电影获得启发,同样是地方传统拳种,咏春拳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电影影视方面的传播功不可没,这种影片甚至成为一代人的记忆,影响深远。因为电影电视影响的不是一个人,是数十亿人,传播受众以及传播效果的涉及面远广于本土化原有的传播方式。其实很多中国人都有一个武术梦,也喜欢看武术,想了解武术,但电影院很少有关于武术题材的电影。我们要做到文化自信,首先应多了解自己,多推广自己。所以,拍摄具有梅山武术特色的电影或请明星们来这拍摄梅山地域文化的综艺节目,都可以大力推广梅山武术文化的传播,促进其发展。
从传播学角度提出发展思路:(1)梅山武术传播者应突破师徒传承的局限性,利用网络短视频APP软件扩大梅山武术的影响力;(2)梅山武术传播内容应多元化,学校借鉴“一校一拳、打练并进”的方针;(3)充分利用梅山武术文化资源,开发梅山体育旅游产业;(4)建立梅山武术博物馆和梅山武术研究基地;(5)定期举办大型梅山传统体育节和梅山武术赛事;(6)从影视方面,扩大梅山武术的传播受众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