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冬/淮南师范学院法学院
伴随我国整体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加入到了进城务工的队伍,这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增多。留守儿童在日常的学校学习生活结束后,往往会出现无人监管的现象,这对其正常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教育部门应当对此予以高度重视,从而逐渐完善学校的校内托管模式。
所谓课后托管,主要是针对中小学学生在每日完成学校学习生活之后,于假期或者放学后的时间由于其家长没有精力、时间以及专业知识对孩子展开课后教育,而委托学校或者第三方机构针对学生的生活习惯以及学习等方面展开培养和辅导的一种课后学习模式[1]。
在通常情况下,托管的主要宗旨便是教育学生、服务家长,这能够有效补充并且拓展学校日常教学缺乏的以及无法充分满足的素质性、综合性以及均衡性课后教育。与此同时,在确保辅导学生课本知识的前提下,对其阅读能力、语言能力、文体能力、生活常识以及法律常识展开科普和培养,进而端正其学习态度,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因为其家长很长时间都不会陪伴在其身边,加上其代养人、监护人并没有对他们安全教育有正确的认知,同时缺乏安全意识,没有做好监护工作,从而无法确保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使得安全事故频发。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可知,我国有高达89%的农村留守儿童,在放学之后会与自己的同学一起行动,其课后的生活基本有两项,即写作业以及进行户外活动。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周边环境中有较多的湖泊、河流或者山地,对于这些缺乏安全意识、防范心理的孩子而言,上述自然环境中一般都会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因为农村大量的劳动力都会进城务工,使得农村出现了“地广人稀”的现象,在农村及其周边的各种道路上很少有行人通过,这便导致一旦留守儿童出现意外,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得救助,这也是近些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事故几率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或者帮忙照看的亲友不能确保监管到位,常常导致这部分孩子缺乏管教、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使其校外生活十分混乱。除此之外,个别农村留守儿童还无法经受住利益的诱惑,使得许多商贩把经济榨取目标放在了留守儿童的身上,进而引发了按根数贩卖香烟、大量贩卖啤酒、诱导儿童参与赌博、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的发生,最终使得受到影响的留守儿童踏上歧途,甚至造成诸多无法挽回的损失。
在调查当中,有19.61%的留守儿童都有过抽烟的经历,更有接近40%的孩子参与过打架斗殴,这对社会的稳定和谐以及青少年未来成长是不利的。
因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长时间都在外面务工,很少能够有时间与留守儿童相聚,这些儿童平时在家中的监护人或者帮忙照看的基本都是外祖父母、祖父母或者其他亲朋好友等,这些人员或者年纪较大,照顾孩子的能力不足,或者也时常外出,监督、辅导孩子的能力、时间都不够,基本只能在物质层面尽量满足留守儿童的一些需要,导致很多留守儿童缺乏管教。除此之外,对于那些托管于其他亲友的留守儿童来说,这部分监护人很多都会对孩子不管不问,极易导致这些儿童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最终使得留守儿童出现恣意浪费、好逸恶劳的不良心理和习惯。
由于父母长时间外出务工,使得广大农村留守儿童无法在最需要的时候获得家长的照顾、关爱以及呵护,使得这些孩子极度缺乏心理以及情感上的关怀,基本没有能够寻求帮助以及倾诉烦恼的目标,进而加重了其不敢接触外界的心理,最终形成了性格孤僻、内心封闭以及情感冷漠等心理障碍和缺陷,这导致其身心无法健康成长[2]。
除此之外,留守儿童生活方式单调,缺乏课后活动。通过有关人员的实地调查可知,对于我国大部分的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其寒暑假以及课余时间的度过方式多为去找父母、和朋友玩耍以及在家进行学习等。在某农村当中,在寒暑假期间,村中留守儿童有24.16%会去找父母,33.41%的留守儿童选择和同学一起度过,而32.37%留守儿童会在家中学习。除此之外,只有极少数的农村留守儿童会参加一些特长班。总体来看,绝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方式较为单调,缺乏安全、有趣的活动项目。
对于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其开展课后活动的重点场所主要为户外、家中或者学校。而在农村,大部分学校的操场并不标准、规范,甚至缺少专门的计算机、音乐或者美术教室。其中,一部分学校甚至没有游戏设施,同时个别学校的健身、游戏设施十分陈旧,不仅不适合低年级儿童使用,更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农村留守儿童课后活动匮乏,对其身心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通过对6所学校展开调查,其中4所学校缺乏娱乐设施,1所学校健身器材老旧,也不适用于低年级学生。另外,这6所学校所在农村没有适合青少年的游乐设施或者场所。
在家中,很多农村留守儿童不能得到有效的家庭教育;而在以往的学校生活当中,很多留守儿童也难以获得及时的教育和疏导,主要表现在:
(1)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因为长时间无法见到自己的父母,对其的思念之情日益强烈,使其难以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教师授课,思想市场混乱、迷茫,这就会对其学习成绩、状态产生严重的影响,并逐渐形成一种恶性循环[3]。
(2)个别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时间不能陪伴在自己的左右,逐渐形成了被父母所抛弃的想法,从而对自己的父母渐渐产生了难平的怨恨,即使父母回来看望孩子,这些留守儿童也不再愿意和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甚至会恶语相向。长此以往,其行为、逻辑都会出现严重的偏差,最终走上错误的道路。
(3)一些农村留守儿童会被自己父母常年外出务工行为所影响,形成学习、读书对于人生毫无用处的错误思想,这部分孩子会渐渐认为不学习也可以挣到钱,进而将思想付诸于行动,离开学校加入到进城务工的队伍。
对于以上难题,很多校方领导、教师都为学生进行了较多疏导工作,然而由于家中很少有人能够配合学校,所以效果并不明显。
农村留守儿童课后校内托管教学工作的开展,并非一项朝夕工程,同时也并非学校一方面的工作,它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支持和配合,此教学模式才能逐渐得到完善。因此,各部门、各人员都应对其予以高度重视,并共同努力。
笔者认为,社会各界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构建文化活动相关的场所。若当地条件较好,还应当聘请一些兼职专业教育人员来到学校,参与其课后辅导工作。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学校共同培养、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的特长以及兴趣,以便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培养和提升[4]。除此之外,校方还应当积极组织农村留守儿童及其监护、照顾人员共同探索自然,并在相关活动中学习并掌握各种劳动、生存技能,并且培养其安全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另外,校方还可以邀请当地的手艺人传授留守儿童一些柳编、泥塑或者剪纸等技艺,以便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审美观的同时,传承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
1、落实普查登记制度
各个学校在每学期的开学时段,需要在第一时间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完善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的各项档案,及时掌握每一名留守儿童个人信息,进行普查登记,从而便于后续对学生的全面监管和跟进。
2、完善实时监管制度
在课后时间,特别是学生的校外活动时间,往往属于各所学校的空白监管时间,所以,校方应当完善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后、周末、寒暑假实时监管制度,并且以家访或者电话联系的方式实时地对学生展开监督和管理[5]。
3、确保托管实施弹性化管理
为了有效消除家长对学生课后学习方面的顾虑,同时进一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学校应当主动展开校内课后托管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各科教师以及班主任应当致力于监督学生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提升完成作业的速度,并且引导其养成“先学习,后娱乐”的良好心态。除此之外,对于学习能力较差、作业完成速度较慢的学生而言,教师也应当一视同仁,使其在活动时间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这就需要参与托管的教师应当具备耐心、爱心以及责任心[6]。校方需要组建监督小组,对教师的托管工作进行全面、动态的监督。
4、建立健全寄宿管理制度
针对无人看管的农村留守儿童,校方可以为其单独建立宿舍,并且建立健全寄宿管理制度。校方对于那些缺少监护人或者监护人监护能力不足的留守儿童,校方需要鼓励家长让孩子在学校寄宿,校方安排专门的管理教师,对寄宿学生的起居、饮食以及学习进行统一的安排,并逐渐纠正其存在的各种不良生活、学习习惯,从而确保这些孩子得以健康、快速地成长[7]。
5、发挥志愿服务组织的作用
相关部门和学校的能力范围往往有限,校方在完善自身校内课后托管模式的同时,也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因此,校方在争取相关部门资金、物质支援的同时,还应当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并使之参与到关爱活动当中。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当出台并落实多种政策,鼓励社会各界自发组建志愿服务团队,为校内课后托管模式的完善提供可靠服务。
1、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校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农村留守儿童展开心理疏导:
(1)校方应当安排有爱心、责任感强的教师当作农村留守儿童的“爱心家长”,在日常对其学习、生活状况进行观察,进而针对性地为儿童进行爱心付出,以便使孩子活动家的温馨感,使其心理得以健全。
(2)正如前文所述,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其在平时无法得到有效的情感宣泄,内心会充满压抑感。所以,学校在完善校内课后托管模式的过程中,还应当为学生开设心理辅导教室,安排心理教师定期为留守儿童展开心理疏导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各班的班主任在此过程中有很大的作用,他们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最长,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情绪、心理变化,从而及时对其进行疏导,确保其逐渐拥有健康、积极的心理[8]。
2、多样化丰富托管的内容
对于学校而言,校内课后托管模式并非只有自习课一种,可以在此模式中融入各种阅读以及文体活动,从而从多方面培养农村留守儿童,使其课后生活、活动丰富多彩:
(1)阅读: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会活动,校方配合开设读书角,并积极引进大量类型丰富的书籍,从而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提升其文化素养。
(2)文艺:校方可以聘请一些舞蹈、书法、美术兼职教师,或者安排本校已有的文艺课教师在托管期间安排文艺活动时间,从而熏陶农村留守儿童的文艺情感,提升其审美、创造等艺术能力,使其拥有热爱生活的心理[9]。
(3)体育:校方还可以在托管期间安排体育学习、比赛,让学生自主选择想参加的项目,从而借助体育活动促进留守儿童的身体成长,减缓其学习、心理压力,培养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品质。
总体而言,学生的课后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其在课后很多时候都是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很容易引发打架、溺水以及触电等恶性事故。所以,农村学校应当正视农村留守儿童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最大限度地完善自身校内托管模式,确保为其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