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期间大学英语在线教学满意度调查分析

2020-11-21 02:46:06赵东旭李胜连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易用性变量检验

赵东旭,李胜连

(1.吉林化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吉林 吉林 132000;2.河北金融学院 管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51)

自2019年末以来,新型冠状病毒席卷世界,对全球的经济、社会、教育等各方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3月18日公布,因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全球超过8.617亿儿童、青少年已经停课,约占全世界学生总数的一半[1]。面临新冠病毒超强的传播感染能力,我国教育主管部门下发了“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等相关措施要求。全国各高校迅速采取行动,利用寒假期间培训全体一线教师学习网络课程建设和网络教学平台操作,并组织相关专家、教师研讨线上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具体课程实施方案,不断探索如何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实质等效的途径,发挥互联网加教育的优势,力图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线上学习体验。

大学英语课程是绝大多数高等院校大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课堂阵地。由于学习该课程的学生范围广,社会重视程度高,因此,疫情期间学生对大学英语线上教学的满意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整体线上教学的满意程度。线上大学英语教学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将有利于有针对性的调整后续线上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满意度;此外,该调查研究对疫情后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如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以及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等都将提供重要依据。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 理论基础

ACSI(American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是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国家质量研究中心费耐尔(Fornell)等人在瑞典顾客满意指数模式(SCSB)的基础上,于1996年创建的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2]。这一模型可以解释消费经过与整体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被普遍认可并应用于满意度的相关调查研究。该模型包含用户预期、感知质量、感知价值、用户满意度、用户抱怨和用户忠诚6个结构变量,见图1。其中用户预期、感知价值、用户满意度呈现流向因果关系。

图1 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

研究用户行为中较有影响的理论模型之一是Davis所提出的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该模型主要用来探讨用户在使用信息科技时,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态度与行为意图的主要因素[3]。Davis提出有用性感知(perceived usefulness)与易用性感知(perceived ease of use)是影响用户行为意向的两个重要因素,分别直接、间接的影响用户的行为,见图2。有用性感知观测个人感知使用工具对其知识、技能、业绩的提高程度;易用性感知反映用户操作系统过程中感受系统的易操作程度[4]。

图2 TAM模型

基于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CSI)和技术接受模型(TAM),结合大学英语线上课程学习特点,构建了线上大学英语课程满意度理论模型,该模型包含线上学习期望、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价值、课程满意度5个变量,如图3所示。

图3 线上大学英语课程满意度理论模型

(二) 研究假设

1.控制变量

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性质及学校的差异往往对教学满意度产生影响。李国珍提出性别、年龄影响大学生对课程的满意的结论[5]。胡建平指出虽然“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任课教师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专业之间不存差异性”,但“文理科差异性明显”[6]。此外,由于学校理念、校园文化、校园环境等不同学校培养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感受及满意度也存在一定差异。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不同性别(C1)的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

H2:不同年级(C2)的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

H3:不同专业(C3)的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

H4:不同院校(C4)的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

2.潜在变量

顾客满意度理论模型中,用户预期指用户对商品质量、服务等的期待,如果顾客的心理预期被满足,顾客将有较高的满意度;感知价值是顾客对所得利益的主观感受[7-8]。学生对线上教学的预期是否得到满足,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价值等主观感受如何是影响课程满意度的两个主要因素。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技术接受模型中两个重要变量,学生感知线上课程学习体验对个人英语语言知识、能力的提升是否有效用,对网络终端操作平台使用是否感受便捷容易,进而体会到自我效能感,这些将直接影响个人的感知价值,并间接作用于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5:有用性对学生在线学习感知价值具有正影响关系;

H6:有用性对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具有正影响关系;

H7:易用性对学生在线学习感知价值具有正影响关系;

H8:易用性对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具有正影响关系;

H9:学习期望对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具有正影响关系;

H10:学生感知价值对其在线学习满意度具有正影响关系。

二、变量设计与量表制作

理论模型中共有学习预期、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价值、课程满意度五个潜变量,其中“学习期望”潜变量主要由“x1-线上学习方式期待”、“x2-学习内容期待”和“x3-学习效果期待”进行测量。观测学生对线上学习形式、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效果的期待程度。“感知有用性”潜变量的测量指标包含“x4-教学内容有用性”、“x5-教学设计合理性”、“x6-语言知识习得程度”和“x7-英语相关能力提升程度”。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的测量,可以考察线上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内容有用性的满意程度。“感知易用性”潜变量通过“x8-界面操作性”、“x9-终端便利性”、“x10-个人平台操作能力”三个维度测量。通过以上三个变量观测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是否获得自我效能感。“感知价值”潜变量由“x11-情感收获”、“x12-学习态度改善”和“x13-学习能力提升”进行观测。在情感、态度、能力三个维度观测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收获感受。最后,“课程满意度”(Y)的主要测量指标是“y1-教学方式满意”、“y2-内容设计满意”和“y3-获得知识、能力满意”。借助以上三个维度,综合测量学生对线上大学英语课程的满意程度。问卷测量尺度采用李克特(Likert)5级量表[9],数值1到5表示受测者满意程度的由低到高。

三、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1 描述性统计特征一览表

(二) 信度与效度检验

问卷5个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alpha)分别为:0.955、0.800、0.841、0.921、0.956,整体量表系数值高达0.914,因此整体量表信度是可信的。

效度分析一般用KOM值检验。问卷KMO值为0.956,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值为11 229.733,显著性p值=0.03<0.05,通过检验,说明此样本数据效度优质。

四、模型分析与结论

(一) 控制变量假设检验

由于“性别”(C1)、“年级”(C2,仅针对大一、大二)、“专业性质”(C3,理科生与文科生)属于二分类变量,故此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验证假设的真伪。C1与C2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表3、表4示:

表2 性别与在线学习满意度之间的独立样本T检验

从上表数据可知:Levene相等性检验通过,接受虚无假设,表示两组方差视为相等,因此需要采用“假设方差齐性”所在行数据进行分析。t值显著性0.004<0.05,拒绝虚无假设,即性别对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男性满意度高于女性,平均差异为0.597 18。

表3 年级与在线学习满意度之间的独立样本T检验

同上可知:在10%置信区间内,年级间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二年级满意度高于一年级,平均差异为0.350 89。

表4 专业性质与在线学习满意度之间的独立样本T检验

从上表数据可知:Levene相等性检验未通过,拒绝虚无假设,表示两组方差视为不相等,因此需要采用“未假设方差齐性”所在行数据进行分析。t值显著性0.004<0.05,拒绝虚无假设,即专业性质对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文科生满意度底于理科生,平均差异为0.685 73。

“院校分布”属于三分类数值及以上,因此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检验。具体如表5所示。

表5 不同院校间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方差分析

数据结果说明:方差同质性条件下,不同院校的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院校不同,大学生在线满意度不同。

(二) 潜变量间的假设检验

利用AMOS20.0对数据进行第一次模拟,发现绝对适配度指数中,调整后的适配度指数AGFI=0.866<0.9,未达到良好适配的要求。经检查,发现“x6”与“x7”高度相关,于是删除“x7”,进行二次模拟。模式结果如下:(1)AGFI=0.920>0.90,达到最佳要求;RMSEA=0.058<0.08,说明适配良好。因此,模型具有较好的绝对适配度指数;(2)CFI=0.984>0.90,NFI=0.976>0.90,RFI=0.969>0.90,模型具有极佳的增值适配度指数;(3)PNFI=0.753>0.50,PGFI=0.638>0.50,模型具有极佳的简约适配度指数。综合来看,优化后的模型与调研数据之间具有非常好的适配性。变量间标准化回归系数(路径系数)显著性检验基本都通过(易用性对满意度影响作用未通过,p=0.120>0.05),模型达到最优,具体如表6和图4(虚线为系数不显著,假设未通过)所示。

表6 变量间标准化回归系数(路径系数)及显著性检验一览表

续表6

图4 潜变量间的传导关系图

潜变量间的标准化的直接影响效果、间接影响效果和总效果分别如表7、表8、表9所示:

表7 潜变量间的标准化的总体影响效果一览表

表8 潜变量间的标准化的直接影响效果一览表

表9 潜变量间的标准化的间接影响效果一览表

五、结 论

从上述图、表中可知:

(一) 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后发现:文章所提潜变量间的假设共计10条,其中只有1条未通过假设检验,且感知价值(0.563)的中介效应凸显。

(二) 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在性别、年级、专业性质和不同院校间存在显著差异。男性满意度高于女性;二年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高于一年级学生,从侧面反映了二年级学生在学习方法方式上经历了一年的淬炼之后趋向成熟;理科生满意度高于文科生,从侧面反映出文科生对在线教育的感受会考虑的更加全面与综合;大学生所在院校不同,在线学习满意度不同,从侧面反映出疫情期间各高校在线教育方式模式方面的差异化,也正说明在比较的前提下,在线教育应该存在最优模式,需要各高校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不断完善、更新适合的在线模式。

(三) 在影响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因素中,“感知有用性”排在第一位,影响程度为0.86,说明大学生在疫情期间对高校大学英语采取的线上教学更多的体会到了教学内容的价值、教师教学环节设计方面的专业性和对教学效果的较高认同性。

(四) “学习期望”对“满意度”影响未通过假设检验,相反起到了一定的副作用(-0.192),说明疫情期间,大学生对在线教学的整体期望值远高于其满意度,这值得教学单位深思,积极从学生的角度探寻二者之间差异的原因和应对路径。

(五)除了直接作用外,“感知易用性”(0.192)和“感知有用性”(0.344)通过“感知价值”(0.563)的传导,间接地作用于学生的满意度。说明疫情期间提高大学生英语在线教学满意度应该重视这两个指标,关注学生家庭条件,是否具备在线学习物质基础,关注学生的现代化工具使用熟练程度,注意对其软硬件方面的突击培训或自主学习,关注学生在线学习期间是否“挂羊头卖狗肉”,是否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即“学习平台在线,而人未在”的现象出现;关注教师大学英语在线课堂内容设计是否丰富合适,关注教师在线教育方式是否合适,同时更要关注师生在情感等方面的互动是否充分合适等等。

猜你喜欢
易用性变量检验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政务软件易用性评测探究
电子测试(2022年8期)2022-05-30 07:44:22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网站易用性评价调查问卷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移动应用界面动效易用性研究
工业设计(2016年6期)2016-04-17 06:42:41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