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现代建筑史
——《词语与建筑物:现代建筑的语汇》之解读

2020-11-21 05:09王发堂王青华WANGFatangWANGQinghua
世界建筑 2020年11期
关键词:建筑学隐喻建筑物

王发堂,王青华/WANG Fatang, WANG Qinghua

阿德里安·福蒂(Adrian Forty,图1)是伦敦大学学院(UCL)下属的巴特雷特(The Bartlett)建筑学院荣誉退休教授。他是属于英国当代活跃且具有世界影响的建筑学者。与弗兰姆普顿(Kenneth Frampton),安东尼·维德勒(Anthony Vidler)、罗宾·埃文斯 (Roberts Evans)、大卫·沃特金(David Watkin)等等一起,构成了当代英美建筑学术界壮观的星座。

福蒂的建筑专著并不多,到目前为止共有3 本:《欲求之物——1750 年以来的设计与社会》(1986年,中文版2014 年)和《词语与建筑物:现代建筑的语汇》(2000 年,中文版2018 年),另外最近出版的专著《混凝土与文化——一种材料历史研究》(2012 年,无中译本)。其中《欲求之物》已经翻译成为4 种语言,成为学界之经典。本论文主要解读的是福蒂教授的 《词语与建筑物》(图2、3)这本专著。

1 福蒂(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4])

2《词语与建筑物》中文版(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3《词语与建筑物》英文版(图片来源:参考文献[8])

1 福蒂的学术背景

福蒂作为历史学家,其最先是从史学专业开始学术生涯。1969 年毕业于牛津大学的现代史专业,1971 年进入布里斯托尔艺术学院(Bristol School of Art)任教。《欲求之物》(Objects of Design)作为设计史研究专著,突破原有设计史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框架。福蒂在艺术学院氛围中,意识到设计师在设计史中的作用被夸大和神化,设计师在设计历史中纵横捭阖,操控设计史的走向,并作为设计史重要推动力量。显然,设计史就成了设计师主导的风格演变史。福蒂在 《欲求之物》对上述观点提出质疑,并从社会学层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欲求之物》一改故辙,从微观史学的角度,把设计过程还原到社会过程中,从设计企业的运作过程来探讨设计历史运作机制1)[1]7。福蒂在伦敦大学学院官网的自述中写道,《欲求之物》开始探讨与消费品世界有关的这些问题,尽管它的论点同样适用于建筑2)。按照常理,福蒂应该接着写一部建筑史著作。

1990 年代初,福蒂开始研究建筑的口头话语(the verbal discourse of architecture),以及建筑通过语言(language)进行交流的方式2),这最终成为他的第二本专著 《词语与建筑物》。福蒂发现:与通常所说的图是建筑的主要媒介的观点相反,建筑很明显总是依赖语言。但是在建筑界中,语言交流建筑思想的能力一直未纳入正常的研究范畴。福蒂基于此开始挖掘建筑与语言之间的隐秘关系,在深入讨论语言与建筑的关系后,导致了福蒂对建筑的关键词汇形成的历史研究,并试图理解词汇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变化的过程。

2 《词语与建筑物》的解析

福蒂在《词语与建筑物》前言中,大致介绍了该书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和相关思路等等。该书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相当于理论综述,详细讨论现代建筑语言(或核心词,core vocabulary)在建筑中的作用,以及建筑语言的演变机制(意义转迁和隐喻机制);后半部分是针对具体的现代建筑的18 个关键词的意义演变史的汇聚(实践与成果)。

本文分为3 个部分来介绍:首先是针对前半部分的原理与机制的介绍,能够使我们理解关键词形成过程,显示出建筑历史在语言层面的意义变迁;其次在该书前言的提示下,对后半部分的词语潜在研究指导原则进行阐释,以便理解福蒂的写作思路;最后,试图揭示福蒂的核心词的内在辩证结构,使我们窥视福蒂对现代建筑的基本理解。

2.1 词语意义演变机制

2.1.1 图、词语与建筑的关联性

福蒂认为从文艺复兴开始,图才逐渐成为建筑生产的重要环节,推动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一些没有受过建筑工艺训练且有着绘画与雕塑基础的艺术工作者参与到了建筑实践过程中。建筑师们利用图这个更直观的工具来与主顾交流理念,同时与专门施工与雕刻的工匠们进行沟通。对图纸的掌控是建筑学上的一次大分工,将建筑师和建筑工匠区分开,让建筑师在图这一工具上获得了话语权[2]19-20。到了现代,图在建筑学权值加重,建筑变成了基于图(drawing, draft)或者图像(photography)的艺术。屈米(Bernard Tschumi)就曾经说过“没有图,建筑便不存在。”[2]19

但是,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在《时尚体系》(The Fashion System,1967)提出了(基于时尚的)新分析模式:产品(时装)、图像(时装摄影)和词语(时装评论)[2]5。该理论转迁到建筑学中就是建筑、图像和词语。福蒂敏感地意识到词语在建筑研究中的重要位置,由此福蒂自然就转向了建筑与词语或者语言关系的研究。

语言在古代建筑活动中就起着重要作用,建筑实践过程离不开语言的交流和讨论,建筑理论家马库斯(Tom Markus)曾经提出“语言位于制造、使用和理解建筑物的核心”[2]3。只是到了近现代,语言沦落为补充的辅助性的地位,语言在建筑领域的卑微,似乎与建筑学发展趋势相左。正如巴特看出了语言在时装产业的地位,可以充当时装产业中评论或者批评的角色。语言的威力非常强大,可以充当扩展评论对象(时装或建筑)内容和改变评论的意3),不仅仅是为评论对象(时装或建筑)服务,而是能够独立于对象,并摆脱对象成为一个独立体系。词语和建筑系统关联性不只限于建筑的词语含义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的迁移与演变,也包括整个语言与建筑评价体系,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建筑设计乃至于设计体系与语言评价体系的碰撞和冲突。通过对关键词语的演化史的分析,也是对现代建筑史的接近。

2.1.2 隐喻机制

《词语与建筑物》在第一部分讨论完图、语言和建筑的关联性就转到语言或者词汇扩展机制即隐喻:其包括性别隐喻、语言隐喻、科学隐喻和社会学隐喻等。但是现代主义只接纳了语言与科学两种隐喻[2]12,而排斥其他隐喻。

一般来说,隐喻是人类思维活动过程的某种机制,用于理解抽象概念以及事物的重要原则。人们理解复合概念或事物的过程其实就是以隐喻“映射”的过程,或者说通过中介使得意义得到合乎逻辑的“搬移”,这样就达到了通过其他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隐喻深深地内化、隐藏于我们的思维结构之中,也就说,隐喻就是人类思维结构的一部分,管辖着人们日常思维,主宰着人们一言一行。有语言学家认为:“不仅是在语言上还是在思想和行动中,日常生活中隐喻无处不在,我们思想和行为所依据的概念系统本身是以隐喻为基础。”[3]3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就是隐喻性的动物。

语言本身是建构性的,其中隐喻就是其重要手段。很少有像语言隐喻那般丰富的隐喻,其实,建筑与语言之间确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相似性。福蒂认为,如果我们不以某种方式将建筑类比语言的话,建筑学大量领域将无法得到思考[2]51。这也说明,语言隐喻(即类比)在建筑中的重要地位,甚至建筑本身就是隐喻[4]xxxi-xlvi。在这里,福蒂的语言类比就是语言隐喻的代名词。

在当代,科学技术成为时代的强势话语,科学隐喻向建筑学领域渗透获得较大成功,这是因为当代建筑学与当代科技是同构的。科学隐喻至少表面上使得建筑学在向理性和合理方向的迈进,其实这也是科学渗透建筑学的结果,手段与方法就是隐喻。科学渗透的结果,就是建筑的科学化,也许事实上却是正相反(即当代建筑学失去了古典的娴静和静穆的稳重,走向解构的癫狂与非理性)。隐喻的前提是本体与喻体的差别性,但是其必须存在某种相似性,这相似性才是隐喻得以发生的前提。比如隐喻“循环”的本体建筑中流线和交通组织,喻体就是医学上“血液循环”,最后隐喻得以发生的形成建筑学领域“循环”概念。

除了上述语言隐喻和科学外,还有就是古老的性别隐喻。最早应该是维特鲁威关于柱式之性别隐喻:即多立克柱式之于男性,爱奥尼柱式之于女性,科林斯柱式之于少女等。通过性别比喻,来描述人们对建筑的印象和感觉,使得建筑增加了研究与评价的维度与模式。之后讨论了建筑学与社会学之间的差别,前者重在个体行为研究,后者重在群体行为研究,因而造成建筑学与社会学中隐喻错位[2]99。

2.2 词语研究指导原则

2.2.1 知识考古学的原理

福柯在《知识考古学》中提出了观点:“因为概念的历史不是一砖一石构筑起来的建筑”[5]60。这是说概念形成和建构过程并非是一种严格的连续发展进程。因而依靠这些概念的学科如历史、哲学或建筑学却是一个包含连续含义的概念,按照某种形式序列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知识体系。按福柯的术语来说,就是概念形成和演变在话语对象和陈述行为之间。概念的形成和建立过程不是严格连续的历史发展过程,但是最终概念必然安于连续的形式序列之中。概念由不连续向连续的转变,其是在不同学科之间辗转并意义调整的过程,这其实也就泄露出学科被建构的痕迹和线索[6]22-23。可以做如此理解,福蒂澄清和梳理概念的演变史和意义的迁移进程,也可以再现出学科(即建筑学中现代理论)形成的过程。从这方面也可见福蒂纂写《词语与建筑物》的内在动机之一。

在福蒂研究的现代建筑的18 词中,一些从其他学科转义过来,遵循词语的演变机制,另一些从开始诞生于建筑学领域,之后意义几经偏移,演变至今,也就是“意义对词语的追寻和意义对词语的摆脱”[2]5的历史进程。对于历史悠久的词,比如“形式”“自然”等等,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有自己的意义,然后几经辗转进入到了建筑学领域,由此开始它在建筑学领域內的意义漫游。在建筑学领域内,在不同的时期或者不同的社会氛围中,很多词语获得细微差别甚至相差较大的意义。显然获得这些意义有两个层面的积极考量:一是现代主义建筑在扩展疆域和获得新的建构过程,需要大量不同概念来填补学科拓展上形成的空白。二是这些意义的变迁过程,也就是建筑学内部疆域和方向调整的局部微末发展的渐进之路,进而能够更好地洞察建筑学和现代建筑理论的历史演变。

2.2.2 《关键词》研究的先导性

福蒂在前言中坦承受到英国文化思想家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Keywords: 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1976) 影响,以其作为《词语与建筑物》的参照范本4)。威廉斯在《关键词》中探讨的是关键词在语言演变过程中词义的变化,以及彼此的相关性和互动性。威廉斯认为语言的活力在于意义的变异性,其包括意义转变的历史、复杂性与不同用法,即创新、过时、限定、衍生、重复、转移等过程[7]17。而意义的变形就构成了语言的本质[7]24。

威廉斯在《关键词》中研究方式和分析方法属于历史语义学(historical semantics):不仅强调词义的历史源头及演变,而且强调历史的“现在”风貌与“现在”意蕴,肯定过去与现在的共联关系,同时也承认其中的变异、断裂与冲突现象,且这些现象持续发生,成为争论的焦点[7]23。这些自然影响到福蒂的《词语与建筑物》的分析方法和写作风格,认识到这一点,将非常有助于对《词语与建筑物》的准确理解。《词语与建筑物》中人文意味较重的“形式”与“自然”等词目来说,就基本上实打实地按上述方法来解读的。

威廉斯在《关键词》指出,不仅仅是语言反映社会与历史过程,相反,一些重要的社会与历史过程是发生在语言内部的,并且阐述意义与关系的问题是构成这些过程的一部分。这就把语言的意义提升得非常高了。也就是说,语言(或核心词汇)不再被认为是被动地反映,同时也会主动影响历史进程[7]22。福蒂在《词语与建筑物》列举的“循环”最初作为科学隐喻被纳入建筑学版图[2]73-79,但是“循环”的获得建筑学意义的明晰过程,何尝又不是建筑学拓展自己的内涵而推动了建筑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2.3 词语意义内在辩证性

福蒂在《词语与建筑物》的18 个词选择了5个词:“形式”“空间”“设计”“秩序”(order)和“结构”,福蒂认为,这5 个词基本上构成现代主义建筑架构(constellations)[8]87-94。同时指出这5个词中两个或者几个词同时使用,你就肯定进入到了现代主义的话语世界。福蒂选择5 个词作为核心词的原因,可能还是受到威廉斯的《关键词》的影响。威廉斯在 《关键词》 提到了“文化”“阶级”“艺术”“工业”和“民主”等5 个词属于反映社会与文化的内部的某种结构的一组关联词,它们蕴含的不仅是自身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累积的意义,同时还与其他词汇参与构筑不同的学科而成为时代的重要词汇,也记录这些词汇所在时代的思想内容与历史结构[8]13。

福蒂在“空间”上花大量笔墨讨论了心理空间,与实体空间相对应[2]237-257。“形式”遵循二元论结构,分别作为“理念/本质”(idea & essence)的心灵中抽象(内在)形式和作为“造型/体量”(shape & mass)的感官中具象(外在)形式[2]131-155。让人意外的是“设计”也包含辩证结构揭示出二元思维模式。福蒂认为“设计”可以区分为两极性的语言:作为体验对象以物质性而存在的建筑作品与作为内在“形式”或者理念再现的建筑作品。也就是说“设计”充当了意识与物质之间联系载体,显示出建筑学的双重性。由此“设计”暗示出在建筑学领域两大块:建筑设计(构想)和建筑建造(执行),导致建筑师对建筑实施和建造活动的渐行渐远的无奈,最终导致建筑师的职业下降到“构想”范畴而被迫放弃“执行”部分[2]118-123。

“秩序”和“结构”存在很大的意义重叠,表现为“结构”就是“秩序”的物化甚至等同“秩序”。“秩序”和“结构”揭示出外在与内在二元差别,前者为外在排列与内在模型(或图式),后者是外在构成和内在图式等等。“秩序”分为外在秩序与内在秩序:外在秩序好理解,就是部分组合成整体的条理性构成的美(形式秩序);内在秩序包括社会等级秩序、数学模型或图式逻辑化构成结构秩序和作为城市混乱的辩证对立概念(概念秩序)[2]7221-229。“结构”也分外在结构与内在结构。外在结构就是建筑物作为整体性存在。而内在结构包括建筑物的支撑体系(力学建造)和内在元素的抽象构成图式或模型关系[2]258-267。

“形式”“空间”“设计”“秩序”和“结构”等5 个词,福蒂认为存在相互定义,之间保持着微妙且不确定性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2]9,它们都隐藏着一个对立辩证结构。众所周知,现代主义建筑(及其理论)也是由形式与功能、理性(或科学)与民主、经济与效率等等组构的二元综合体,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上述5 个词的意义结构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论结构具有同一性。5 个词语中其中任何2 个 (及其以上) 同时出现,其中暗示的二元结构和2 个(及其以上)词语(均作为二元结构的外化形式)之间相互印证,足以营造出现代主义建筑语境来。

“形式”“空间”“设计”“秩序”和“结构”虽然具有代表意义,福蒂在书中对其他13 个词语也进行了考古式关于其意义转变的分析和阐述。每一词语的考证,在文字上就演变为某个词语的演变史,如“形式”演变史或者隐喻史。从这意义上来讲,福蒂的词典就是现代建筑史无数个侧面的演化历史。这些现代核心建筑词语演化史的叠加,就是一部现代建筑史。

3 结语:《词语与建筑物》作为另类建筑史

福蒂在《词语与建筑物》中上述的讨论,对词语进行了考古式的研究,梳理清楚这些现代建筑核心词的演变,这些演变借助于隐喻等手法进行意义迁移。弄清了这些词语的演变,相当于弄清楚现代建筑核心概念的形成过程。现代建筑的形成仰仗于这些核心词语获得意义的过程。因此当读者把核心词语的意义演变史弄清楚了,一部现代建筑史也就跃然纸上。在此不得不感叹,福蒂教授构思的巧妙和独具的匠心。

笔者曾经向福蒂教授发电子邮件请教,福蒂回信说,他很怀疑现代建筑史写作的可能性5)。福蒂之所以否定现代建筑史写作的可能性,这是1960年代由塔夫里《建筑学理论与历史》对现代建筑史写作的颠覆后的余震延续[9]112-3。之后,希腊学者图尼基沃蒂(Panayotis Tournikiotis)在《现代建筑的历史编纂》中做了详细的论述[10]。实际上,福蒂的《欲求之物》,作为设计史著作,已经开始绕开批评性(operative)的写作思路,采用微观史学的研究方法,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说《欲求之物》作为史学写作已经是别出心裁,那么《词语与建筑物》作为现代建筑史学的代替品,更是令人匪夷所思,叹为观止。当然,作为现代建筑历史的替代品,这种写作对今后建筑史学的影响是无可置疑的。好与坏笔者目前也无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只有留待时间检验。□

注释

1)国内目前有设计界学者写的关于《欲求之物》的研究性文章,在提到吉迪翁(Siegfried Giedion)的《Mechanization Takes Command: A Contribution to Anonymous History》的关于“Anonymous History”的理解,与笔者理解存在较大出入。笔者认为,吉迪翁想通过“Anonymous History”来指与设计相关的时代的(无名氏的)需求与发展,由日常生活中琐碎的设计物品的变化构成,其实质反映了时代的趋势或者精神。详见:参考文献[11]2-4。陈晋唯谈到吉迪翁《Mechanization Takes Command》的“Anonymous History”观点:吉迪翁首先把社会因素引入到设计史的写作,因而相对于英雄史观(个人为主体)的历史写作是一种进步。但是该文“Anonymous History”理解为作为设计者的“无名氏的”历史,就有点违背了吉迪翁的意思了,详见:参考文献[12]。高振平也认为《Mechanization Takes Command》转而从社会层面而不是佩夫斯纳个人层面(英雄史观),吉迪翁的历史撰写方式是佩夫斯纳的英雄史观与福蒂的微观史观(即设计与社会的微观层面)的中间环节。显然吉迪翁的历史撰写观是与佩夫斯纳的非常接近的,图尼基沃蒂在《现代建筑的历史编纂》中做了详细的论述。同样在这里,高振平也把“Anonymous History” 理解为作为设计者的“无名氏的”历史,而不是作为使用者的“无名氏的”历史。详见:参考文献[13]。

2)见伦敦大学学院的巴特莱特建筑学院官网,关于福蒂教授的介绍。https://www.ucl.ac.uk/bartlett/architecture/prof-adrian-forty,引用时间:2019-07-27。

3)英国作家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的评论文章中谈到:在历史长河中,新的事物可以改变历史秩序,也就是改变旧的事物的意义。详见:参考文献[2]114及[15]。

4)这里要指出的是,威廉斯用的是“keywords”,福蒂用的是“core vocabulary”。

5)福蒂教授给笔者的邮件原文是 "You are right thatWords and Buildingsis a contribution to the History of modern architecture - but I have no ambition or desire to write a general history of modern architecture. Indeed, I doubt that such a thing is possible." 邮件时间是2019年07月28日。

猜你喜欢
建筑学隐喻建筑物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邻近既有建筑物全套管回转钻机拔桩技术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描写建筑物的词语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 of sport training and general cognitive performance
火柴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