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全国卷Ⅲ)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中,第29 题均出现了知识原理类表格形式的非选择题。自2007 年以来全国卷试题从未在非选择题部分出现过该命题形式,这显然不是简单的巧合。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在大家普遍认为高考命题无论是在难度还是在题型都一定会求稳的情况下,仍然在两份全国卷中出现了这一变化。那么采用表格形式命题有什么优点?与同一模式的选择题相比有无差别?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作出怎样的变化才能改善评价效果?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教师认真分析和思考的。
表格通常用于条理化数字或其他内容以便快速引用和分析,是表述生物学内容的常用方式。由于表格具有信息密集、比较性和条理性强等特点,因此在比较生物学概念、结构功能、机理过程等的异同,说明实验的原理、材料、方法、条件、分组、结果等方面时,通常能达到清晰简洁表达内容的效果。
表格形式通常考查特定知识原理的生物学试题,以单元格为表现形式,通过行与列的内容变化,解释生命现象和特定因素间的内在联系,或者反映某项生理指标随自变量变化而发生的变化规律。该形式能够较为全面地考查学生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能力,以及考查学生对相关重难点知识间差异和联系的掌握情况。表格类试题在科学思维方面侧重于对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概括等能力的考查;在生命观念方面可根据知识内容取向在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平衡观、进化与适应观、物质与能量观、信息观、生态观等方面进行不同侧重的考查,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例1】(2011 年,全国卷Ⅰ,第6 题)表1 中根据实验目的,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
表1
【答案】A
【试题分析】往年全国卷中的表格题通常出现在选择题部分。从例1 来看,表格设计可以多个知识点(如本题中的四个课本实验)为经度、以多个可对比内容(本题中的实验目的、试剂、预期的实验结果)为纬度进行试题设计,侧重考查学生归纳与概括、比较与分类等科学思维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
【例2】(2020 年,全国卷Ⅰ,第29 题)真核细胞的膜结构具有重要功能。请参照表中内容完成表2。
表2
【答案】(1)细胞膜 (2)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分
(3)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4)磷脂、蛋白质(5)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场所
【试题分析】对比往年选择题中同一题型不难看出,围绕“真核细胞的膜结构具有重要功能”这一主题,在科学思维方面,本题仍然侧重于考查归纳与概括等能力;在生命观念方面,侧重于考查结构与功能观。在备考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会结合必修1 中“生物膜”对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的组成成分、功能进行知识归纳,但较少进行功能举例的分析。功能举例的考查目的是为了突出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本身也是提供了问题的情境。另外,“突触”是必修3 的知识点,生物膜的复习过程中师生也较少会把它与高尔基体、细胞膜、叶绿体的类囊体膜进行并列比较。当然,作为非选择题的第一题,学生在解题时如果相关知识点的基础扎实,也能够在功能和功能举例的两个层面通过已有信息类比推理,还是能够快速准确作答的。
【例3】(2020 年,全国卷Ⅲ,第29 题)阅读表3 内容,围绕真核细胞中ATP 的合成来完成表3。
表3
续表
【答案】(1)细胞质基质 (2)无氧呼吸(3)光照 (4)O2、NADPH (5)H2O、CO2
【试题分析】与全国卷Ⅰ第29 题相似,本题围绕“真核细胞中ATP 的合成”这一主题,以“合成部位”“反应底物”“反应名称”“能量来源”“除ATP 外的产物”为经度,以“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细胞呼吸”为不同纬度,综合考查学生对ATP 合成知识的掌握情况。在科学思维方面,侧重考查对比与分析、归纳与概括等能力;在生命观念方面,侧重考查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
通过对上述两道例题的分析不难发现,与以往选择题中的同类型题目相比,在命题策略、命题思路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从2020 年的这两道非选择题来看,在知识内容考查取向、学科核心素养能力要求、试题难度和区分度等方面,还是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图1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环节,教师更习惯于使用思维导图或概念图来进行知识的梳理和归纳。事实上,对同一知识点的归纳使用表格的效果和使用思维导图的效果并没有大的区别。但是,在使用表格处理知识点的时候会更加规整,条理性更强,而且它的平行目录比思维导图会更加明晰。由于受到形式的制约,思维导图很难做得像表格那样整齐,这也是命题时会选择表格形式而鲜用思维导图的原因之一。所以教师把思维导图当成一种思维工具而不是作为一种知识整理或命制试题的工具来使用会更加恰当。
图2
基于上述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考虑在要求学生构建思维导图或概念图的基础上进行表格转换的训练,也可以结合试题中的表格转换为思维导图来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生命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
图1 是教师在必修2 第5 章第1 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后要求学生构建的思维导图:
可以要求学生将上述内容转换为表4 内容:
表4
通过上述转换训练,学生不但可以发现自己构建的思维导图可能存在的疏漏或错误,并能通过相互评价交流及时进行增补、修正,而且通过有意识地比较和归纳,其科学思维水平和知识结构水平均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当然,对表格进行思维导图的转换练习,尤其是在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尚未完整掌握的情况下,也是很有必要的。图2 是学生由2020 年全国卷Ⅰ第29 题表格转化为思维导图的情况。
总之,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和教学场景下,通过有针对性地对表格或思维导图中的内容进行替换练习(例如将图2 中的高尔基体换成内质网、溶酶体、液泡;叶绿体的类囊体膜换成线粒体内膜等),或者进行表格和思维导图的互换练习,对于提升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建立关联知识间的纵横向联系,都是值得尝试、有所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