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经济报道探析

2020-11-21 07:19
中国记者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双循环格局经济

内容提要 时代命题是新闻报道的驱动力。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成为经济报道“富矿”。文章探讨了“双循环”背景下的报道重点,如何讲好“双循环”故事,避免报道误区。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称“双循环”)成为经济报道的热点。专家预计,“双循环”将作为中长期发展战略,写入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本文探讨如何准确把握“双循环”内涵,讲好“双循环”故事。

一、“双循环”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经济报道“富矿”

随着外部环境和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经济报道重心也在发生改变。改革开放后我国提出“国际大循环”构想,发展外向型经济,融入全球化进程,依托国际市场消化国内富余劳动力,解决国内储蓄不足和外汇缺口,启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创造经济持续两位数以上高增长奇迹。经济报道关注“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特区经济、苏南模式等主题成为报道热点。

2008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媒体对“四万亿”报道评论颇多。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经济增速下台阶,经济结构发生深刻调整,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重心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小波动、大分化”成为宏观经济运行显著特征。同时,国际格局也在发生深刻调整。“扩内需”“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贸区”“中美贸易摩擦”等成为经济报道热点。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加剧“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央在多个场合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关“双循环”的讨论迅速升温。

8月4日,新华社播发“新华视点”文章:立足国内大循环、促进“双循环”,中国谋划新发展格局有何深意?为“双循环”报道“一锤定音”。文章从“国内大循环”是否是孤立的概念,是主动而为还是被动选择,国内大循环是否意味着要闭门造车,“双循环”将如何运行,动能在哪里等角度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行分析。

20世纪八十年代国际大循环构想推动中国融入全球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作为人口超14亿、经济体量超过14万亿美元的超大型经济体,在“富起来”、即将进入高收入阶段,依托内需特别是最终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条件逐步成熟。

在本世纪以来扩内需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础上,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突破传统单纯需求侧、供给侧分析框架,旨在发挥国内大市场优势,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之间,在国内和国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专家预计,“双循环”已被提到了中长期战略高度,应该会被纳入“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规划。“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对未来经济运行模式产生极其深远影响,也将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经济报道“富矿”。

二、全面准确阐释“双循环”内涵,避免陷入报道误区

在“双循环”报道中,存在“中美脱钩论”“欧亚循环论”“自力更生论”“区域大循环”等论调。这些论调难免有偏颇之处。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经济报道中,需要全面准确阐释“双循环”内涵,引领议题设置,避免传播一些片面甚至偏激的观点。

一是强调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旨在发挥国内大市场优势,是顺势而为之举,并不是与世界脱钩。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我国资源要素禀赋已发生深刻变化,人口红利转为市场红利,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最大消费市场。由过度依赖国际市场转向国内、国际市场并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由我国资源要素禀赋决定的。现在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是自我隔离于国际大循环,并不是与世界脱钩,而是通过国内大循环促进国际大循环,两个循环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往全球价值链上游迈进,掌握主动权、话语权和定价权。

二是“双循环”形成将是长期的、自然的、历史的进程,与扩内需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脉相承的。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启动全面扩大国内需求战略。进入经济新常态后,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在扩内需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础上,现在提出打造“双循环”,更多强调扩大国内终端消费需求,通过收入分配改革,改善商品流通,形成需求与供给之间良性互动,使发展更多惠及人民。

三是我国主导的“双循环”跟发达国家主导的双循环不同。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殖民体系解体之后,全球经济发展形成发达国家主导的双循环结构。在这个双循环中,发达国家处于核心地位,中国成为“世界工厂”,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以及中东产油国提供能源和原材料。国际双循环格局是国际分工演化的结果,背后则依托欧美国家的科技、文化、军事和货币霸权。现在我国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更多是从宏观层面推动国内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主导的“双循环”是开放的,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愿意开放市场,让其他国家搭中国发展的“便车”和“快车”,共商共建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经济报道中,需要准确阐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内涵和外延,既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过度阐释,人为制造冲突,挑动社会敏感神经,跟着少数西方政客的节奏起舞,也不能急功近利,“把‘双循环’作为一个框,什么都往里装”。

三、通过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挖掘“双循环”报道角度

在准确把握“双循环”内涵后,报道上要重点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通过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找角度,通过评论、分析、调查报道等拟选题,写出新意,写出大格局和大视野。

宏观叙事层面,可以聚焦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双循环”的世界意义。例如,改革开放后,中国参与“国际大循环”,成为“世界工厂”。现在世界经济重心往亚洲转移,中国由“世界工厂”向全球“消费中心”“创新中心”“科技中心”转型,中国4亿多中等收入人群将构成世界最大消费群体。在这些大背景下,“双循环”将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带来哪些改变,对中国经济地理版图产生哪些深远影响,受益于“国际大循环”而崛起的沿海经济带能否再次担当引领“双循环”的重任,值得探讨。可将“双循环”与“一带一路”结合起来,讲述“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与中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报道“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如何互动。

中观层面,可以探讨“双循环”的产业意义。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不同产业之间在加速分化,数字经济异军突起,而传统制造业增长放缓。在“双循环”中,哪些产业将受益,哪些产业将受冲击,备受关注。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以口罩生产为代表的传统纺织业,以呼吸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以中医药为代表的医药行业,产品出口激增,表现抢眼。而餐饮、娱乐、旅游、航空等行业则遭受重创。在“双循环”下,可以关注各个产业发生的变化。另外,近一二十年来,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一方面确实拉动了内需,另一方面房地产泡沫过度膨胀,也确实抑制了消费需求。可关注“双循环”下,房地产行业发生的深刻调整。

微观层面,可以关乎“双循环”的实践意义。深入企业一线,采访企业家,讲好中国企业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故事,在“双循环”框架下讲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互动的新意。与政府部门交流,搜集素材,讲好改善营商环境,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链条中“堵点”的故事。采访专家,讲好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增加居民收入,扩大终端消费需求的故事。打造“双循环”最终还得依靠深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同时,扩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从“双循环”视角挖掘更大力度改革开放中的精彩故事,可能更容易写出新意。

四、通过数据新闻、卫星新闻、地图新闻讲述“双循环”故事

在报道形式上,可通过数据新闻、卫星新闻、地图新闻等融媒体报道形式,更生动鲜活讲述“双循环”是如何发生的。

在“双循环”报道中,数据新闻是常见的表现形式。随着数据积累沉淀以及融媒体时代到来,经济报道中开始用数据讲故事,把经济数据与时序数据、空间地理信息结合起来,生成复杂的树状图、网状图、地理空间信息图,制作融媒体产品。可以探索采集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数据,制作数据动图,直观展示从“国际大循环”到“双循环”演变过程,更容易让报道脱颖而出。

在“双循环”报道中,可以借助卫星、传感器、无人机等采集“另类”经济数据,反映经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的深刻变化。例如,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让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停滞”。有机构利用卫星拍摄上海某景区停车场,利用AI技术统计车辆数量,验证旅游业受冲击程度。同一个停车场、几乎同一时间段(10:00-11:00)拍摄的卫星图像显示,2020年1月20日(周一)停车3324辆,2月10日(周一)仅有5辆。借助卫星和AI技术挖掘“另类数据”,定量化分析,让“双循环”报道更有说服力和冲击力。

此外,将经济数据与空间地理信息结合起来,可以探索制作“双循环”地图。例如,国际贸易主要依赖航海运输,国内贸易主要依赖铁路运输,采集国际航线信息、历年海运数据,历年铁路货运信息,在地图上反映出来,可以更生动描述“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是如何运转的。

目前,大部分专业财经媒体已组建数据新闻试验室或类似部门,专业从事数据新闻等融媒体产品制作,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分发,取得了较好传播效果。

总之,与“经济新常态”一样,“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既是新的经济发展战略,也是新闻报道中新的时代命题,对该主题的报道各个媒体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谁能脱颖而出,最终还是取决于对该主题内涵的理解和角度的把握。

猜你喜欢
双循环格局经济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小人物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