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卫英 胥冰
摘要 目的:分析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在肝癌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陕西中医药大学收治的肝癌患者为肝癌组(n=120)、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n=100)、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50),测定CEA、AFP并进行比较,同时以病理结果为参照,对CEA、AFP、CEA+AFP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进行对比。结果:3组CEA、AFP比较,肝癌组>肝硬化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内Ⅱ期CEA、AFP<ⅢA期<ⅢB期+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内肝细胞性肝癌CEA、AFP<胆管细胞性肝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癌诊断中CEA+AFP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CEA和AF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AF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诊断与鉴别中CEA、AFP均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应用价值,二者联合更有助于提高诊断效能。
关键词 肝癌;肝硬化;癌胚抗原;甲胎蛋白;TNM分期;病理类型;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and alpha-fetoprotein(AFP)in the diagnosis and identification of liver cancer.Methods: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liver cancer admitted to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8 were enrolled in the liver cancer group,100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were in the cirrhosis group,and 50 healthy subjects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CEA and AFP were measured and performed.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CEA,AFP,CEA+AFP were compared.At the same time we refer to pathological results.Results:Compared with CEA and AFP of the 3 groups,liver cancer group>liver cirrhosis group>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In the liver cancer group,in the stage II CEA,AFP
Keywords Liver cancer; Cirrhosis;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Alpha-fetoprotein; TNM staging; Pathological typ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ccuracy
中圖分类号:R24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0.18.032
肝癌已经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些年来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均呈现出快速上升态势,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公共卫生问题[1]。目前已知诱发肝癌的风险因素多样,包括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行为因素(吸烟、饮酒/酗酒)、代谢因素(过度肥胖)、黄曲霉毒素接触史等,其中尤以感染以及行为因素最为常见[2]。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肝癌治疗手段越发多样且以手术为基础的综合疗法在延长患者远期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方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但总体上肝癌的预后仍然较差[3]。早诊断、早治疗成为改善肝癌患者预后、延长其生存周期的关键,特别是近些年来肿瘤标志物的不断涌现使得早期发现肝癌已经成为一种可能[4]。现分析CEA、AFP在肝癌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价值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陕西中医药大学收治的肝癌患者为肝癌组(n=120)、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n=100)、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50)。肝癌组中男74例,女46例;年龄48~73岁,平均年龄(57.89±2.34)岁;病程时间1.5~4年,平均病程时间(1.85±0.25)年;TNM分期:Ⅱ期24例,ⅢA期77例,ⅢB期11例,Ⅳ期8例;病理类型:肝细胞性肝癌112例,胆管细胞性肝癌8例。肝硬化组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57.96±2.43)岁;病程时间5.5~11年,平均病程时间(9.91±0.29)年;Child-pugh分级:A级54例,B级36例,C级10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44~70岁,平均年龄(57.80±2.31)岁。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标准 1)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或肝硬化者;2)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继发性肝癌或者是病情危重,放弃接受进一步治疗者;2)研究开始前服用过影响CEA、AFP真实性的药物者。
1.4 研究方法 在征得所有受试者知情同意下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其中肝癌组及肝硬化于入院次日清晨采血,对照组与体检当日采血。血样置于试管之中,3 500 r/min离心10 min后收集血清,置于豪夫迈·罗氏生产的Cobas E41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CEA、AFP进行测定。
1.5 观察指标 取不同组别以及肝癌组内不同TNM分期、不同病理类型CEA、AFP、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作为观察指标,其中敏感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假阳性)例数×100%;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例数/(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例数×100%[5]。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以F检验,2组间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以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CEA、AFP比较 3组CEA、AFP比较,肝癌组>肝硬化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肝癌组内不同TNM分期CEA、AFP比较 肝癌组内Ⅱ期CEA、AFP<ⅢA期<ⅢB期+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肝癌组内不同病理类型CEA、AFP比较 肝癌组内肝细胞性肝癌CEA、AFP少于胆管细胞性肝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CEA、AFP、CEA+AFP诊断效能比较 以病理结果为参照,CEA确诊96例,AFP确诊99例,CEA+AFP确诊114例,在肝癌诊断中CEA+AFP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CEA和AF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AF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肝癌是目前严重影响国人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可以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但多以原发性多见[6]。由于肝癌发病早期并无明显特异性症状表现,部分患者甚至在发病之后的较长时间内依然毫无感觉而容易被其忽视,一旦出现肝区疼痛、食欲不振、疲乏无力、消瘦、黄疸、呕血等症状时往往已经进展至中晚期,生存周期急剧缩短[7]。虽然当前肝癌的确切致病原因尚未明确,但医学界普遍认为该病症为多因素单独或者是相互作用所致,包括病毒感染、摄入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遗传因素、嗜酒、微量元素缺乏等[8]。然而,绝大多数患者即便是定期检查肝功能亦无法遏制肝癌发病率的过快增长[9]。肝功能正常并不能够代表一定就没有发生肝癌,原因在于肝癌为正常的肝细胞突变所致,而在细胞突变后就会形成癌细胞并快速分裂增殖,随着血液循环或者是淋巴液循环转移至肝脏其他部位或机体其他重要脏器[10]。肝癌早期癌细胞局限于肝内,此时并不会影响其他肝细胞的正常功能,加之肝脏代偿能力强,体积较小的癌灶不会直接对肝功能形成不良影响,因此在肝癌发病早期肝功能检查(酶类、胆红素、蛋白质)往往会处于正常水平[11]。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病情的不断加重,肝癌病灶随之扩大,肝癌细胞与正常肝细胞抢夺营养物质或进入血管内堵塞血管,影响肝脏血运后就会引起肝功能损伤,此时检查肝功能虽然能够诊断但普遍已经处于中晚期,治疗效果随之下降,故凭借肝功能并不能够满足肝癌的早诊断、早治疗需求[12]。目前肝癌患者的平均病程约为2.5年,其中前2年以无症状为主,一旦发生典型症状时患者生存周期普遍仅剩0.5年左右,即便是近些年来综合疗法的应用使得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由2.6%提高至20.6%,但依然处于较低水平,所以如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已经成为困扰临床的棘手问题之一[13]。
近些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给包括肝癌在内的恶性肿瘤临床诊断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肿瘤分子标志物为反映肿瘤发生、发展的一类物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或不存在,或以低水平呈现,一旦其数值出现异常升高,往往预示着肿瘤的存在,并可据此辨别肿瘤的良恶性质,从而为肿瘤诊断、治疗、预后评估等提供强有力的帮助[14]。然而,肿瘤标志物存在着特异性与非特异性之分,例如在乳腺癌、胃癌、胰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诊断中常用的CEA就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15]。除此之外尚有部分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如肝癌的甲胎蛋白;前列腺癌的前列腺特异抗原;肺癌的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等[16]。
CEA为一种包含有人类胚胎抗原特异性决定簇的酸性糖蛋白,机体多个脏器能够分泌该蛋白,如胃部、肠道等[17]。一般情况下CEA能够经由胃肠道代谢,从而维持一种动态平衡关系并處于较低水平,但当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期间就会导致部分CEA进入血液循环以及淋巴液循环之中,由此导致血清CEA水平随之提高[18]。然而,影响CEA升高的因素亦相对较多,如正处于妊娠状态的女性、合并心血管疾病、慢性代谢性疾病等将会使得CEA出现异常升高且此部分人群占比高达15%~53%[19]。
AFP为卵黄囊以及肝细胞合成的糖蛋白,属于白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刚刚降生的新生儿浓度最高,随着出生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并被白蛋白所取代,故在成人血液之中的水平极低,肝癌发生后异常突变的肝癌细胞就会源源不断的分泌出此种蛋白并被释放于血液之中,使其水平升高[20]。目前AFP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肝癌发生、治疗效果评估、预后预测等工作中。然而,除了肝癌外其他的良性疾病,如肝炎、肝硬化、遗传性酪氨酸血症,或者是妊娠时亦会导致血液中的AFP异常升高。由于CEA、AFP均会受到影响因素的干扰,使得单一应用时不可避免的出现误诊情形,故将其联合应用十分重要。
刘永炜和吴向民[21]在其研究中证实,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在健康体检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原发性肝癌患者、转移性肝癌患者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3者联合检测能够有效提高肝癌的诊断效率并在预后预测中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本研究证实,肝癌组、肝硬化组、对照组CEA、AFP比较,肝癌组>肝硬化组>对照组。在肝癌诊断中CEA+AFP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CEA和AFP,CEA、AF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得结果与已有报道相吻合。但与之不同的是,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TNM分期肝癌患者、不同病理类型的肝癌患者CEA、AFP差异,使所得论断更具说服力,能够为CEA、AFP在肝癌的诊断工作中推广使用提供循证依据。
综上所述,在肝癌诊断与鉴别中CEA、AFP均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实践应用价值,二者联合更有助于提高诊断效能。
参考文献
[1]徐晓宏,高守宝,王玥,等.miRNA表达与免疫细胞因子相关性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8,34(1):104-108.
[2]谭立明,郑葳,付慧颖,等.MSA、CEA、NLR联合检测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效能[J].山东医药,2017,57(47):13-16.
[3]赵波.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改变及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22(4):647-649.
[4]郑捷,王勇,樊国芳,等.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对甲胎蛋白阴性肝占位性病变诊断的价值[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27(1):56-58.
[5]任珊,徐鹏,张莹,等.血清AFP水平和组织GPC3、VEGF蛋白表达在丙肝相关肝癌中的意义[J].广东医学,2018,39(19):2890-2894.
[6]徐海煜,鱼军,葛鹏.肿瘤标记物对原发性及继发性肝癌患者的诊疗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9,34(2):289-292.
[7]杨绍玲,陈铭,罗伊丽,等.2型糖尿病与原发性肝癌及血清甲胎蛋白的相关性[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1):724-728.
[8]宋晓婷,国娇,谭顺顺,等.血清QSOX-1、GSN、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J].山东医药,2018,58(8):54-56.
[9]吴林鸿,高鹏骥,高杰,等.26例混合型肝癌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20,35(2):128-130.
[10]闫晓彤,姚明解,关贵文,等.抗病毒治疗对血清AFP在HBV感染相关肝癌诊断应用中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53(5):557-560.
[11]赵文淘,韩留鑫,夏加伟,等.血清miR-26a、miR-122、AFP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效能[J].山东医药,2018,57(7):73-75.
[12]黄彩转,周云,黄远江,等.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五项指标联合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1):2653-2655.
[13]陶晓军,赵芳,葛学顺,等.血清SCCA、AFP、ProGRP对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的意义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22(5):849-851.
[14]杨针,汪建林,尚润泽,等.术前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与肝细胞癌术后患者早期复发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8,24(3):179-183.
[15]朱建凤,田春琴,王凤兰.肿瘤标志物和C反应蛋白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9,26(11):1204-1207.
[16]李洪波,张伟鹏.PIVKA-Ⅱ、AFP-L3、CEA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21):2663-2665,2670.
[17]吴惠珍,李霄,吴恩昊,等.血清肿瘤标记物变化对预测肝癌术后的生存价值的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13):1201-1204.
[18]周常富,纪金星.四种常见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在肝胆系统良恶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7,25(35):3161-3166.
[19]郭萍,许丽萍.甲胎蛋白与癌胚抗原在不同类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21):34-36.
[20]安鹏,王瑜,刘伟超,等.45例右侧异构产前超声特异性表现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28(34):122-126.
[21]劉永炜,吴向民.血清AFP、CA199和CEA水平在肝癌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J].检验医学,2017,32(5):406-409.
(2019-07-05收稿 责任编辑:杨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