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 韩少卿 严佩升
摘 要:高校人文地理是地理专业教学中的关键课程,人文地理课程学习一方面是为社会培养地理专业人才的基础所在,另一方面也是提升其专业水平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开展的如火如荼,人文地理教学各个方面改革也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进行合理化改革,这样既可以促进高校人文地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又能够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和实用型地理人才的需求。鉴于此,文章主要围绕高校人文地理教学困境和改革进行探讨。首先阐述了高校人文地理学课程的主要特征,接着分别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明确了当前高校人文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境,最后针对上述面临的四个困境提出了应对困境的具体的改革对策,旨在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校;人文地理;教学困境;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3-0141-04
Abstract: Human Geography is a key course in the teaching of geography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 the one hand, the study of human geography course is the foundation for cultivating talents of geography major for the society,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level. In recent years,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full gear, and the reform of human geography teaching in all aspects should also be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rend of the times, which can not on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human geograph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also meet the social demand for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geography talents.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teaching dilemma and reform of human geograph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irst it expound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geography course, then separately makes clear about the current plight of human geography teaching proces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teaching thoughts, teaching methods, practice teaching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four aspect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cope with the difficulties of specific reform, aiming at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a line of teaching staff.
Keywords: university; Human Geography; teaching dilemma; reform
據了解,人文地理学历来都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以美国为例,美国高校地理系科当中,专门负责人文地理学科教学和研究的人数在所有地理学科研究人员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然而,反观我国人文地理学可以得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是相对曲折的。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我国受某些因素影响对人文地理学学科地位和学术价值没有充分的认识,这也是当时人文地理学相关课程在高校中未得到设置的重要原因。直至1979年,在我国建设发展需要背景下,中国地理学会开始对人文地理学给予了重视,之后,将人文地理学纳入到了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当中,可以说,人文地理学课程真正进入到高校当中并成为重点发展学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高校人文地理学课程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国家在此方面上的投入不断增加、研究项目逐步增多,以及科研队伍壮大和科研成果增多等都是人文地理学健康发展的重要体现。就现阶段而言,已经有近1000所高校开设了地理学专业,而人文地理学课程也成为其中的重点课程,由此可见,人文地理学在高等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高校近年来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开展下,人文地理课程建设显得越发重要,其中人文地理课程改革则是重中之重。
一、高校人文地理学特点分析
人文地理学是社会科学范畴中的内容,是地理学下的二级学科,人文地理学相关课程在高校地理学专业当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人文地理课程主要是基于文化地理学理论下,围绕人地关系展开的研究和探索,主要包括了社会、人口、经济、语言等多方面内容,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也都有涉及,例如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宗教信仰等。在社会持续推进的背景下,要求人们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需要立足于发展进程中实现对人文现象的考察。对此,人文地理学课程与其他学科有着显著区别,就其研究视角方面,其时空性特别鲜明,就内容方面来讲,综合性较强,对培养综合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人文地理学课程学习下,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人文地理知识的初步掌握,明确了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使用的方法,另一方面在坚持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发展目的引导下也促进了学生技能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另外,这也是学生进行城市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等其他课程的前提和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讲,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专业当中还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高校人文地理教学的困境
(一)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客观来讲,教学过程是双方互动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讲,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创设出既轻松、又活跃的课堂氛围,确保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况下更好地把握地理知识。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探究、调查,推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目标的实现。但是当前高校人文地理教学过程中依然延用以往的“传输—接受”模式,在这种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应用下,教师只硬性灌输和传授知识,而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教学不仅单一,而且学生能力培养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二)教学方法缺乏多样化
教学方法简单来讲就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的方式和方法的总称。教学方法通常囊括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内容,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两者间的统一。随着新课标的提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成为了当前着重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也始终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然而,现下的人文地理教学过程中采用PPT讲授的方式依然占据主流,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但是学生在其中的参与效果却无法得到保障。
(三)实践教学力度不足
近年来,人文地理实践教学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实践教学开展力度不足也是当前高校人文地理教学存在的又一困境。众所周知,依托实践课程,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的提升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野外实习调研来讲,可以实现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而对于实习来讲,可以接触到真实的职业环境,在实际的职业环境中得到更专业化的训练。但是碍于高校在人文地理实践方面投入经费较少的因素,虽然高校人文地理经过了多年探索,也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体系,但是实践环节依然是其相对薄弱的地方。
(四)教学考评模式过于简单
虽然现有的教育考评模式与以往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强调将侧重点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上,旨在提升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最终考试环节,提倡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的方式,力求达到理论和实践多元的评价目标;关注激励性评价,实现对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培养等,但是依然有许多高校人文地理教学评价模式沿用了之前以笔试为主的传统评价模式,教学考评模式不仅过于简单,而且学生人文地理真实成绩也无法得到客观且全面的反映。
三、高校人文地理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路
上述提到,人文地理是在文化地理学理论基础上围绕人地关系这一核心开展的教学,囊括了包括社会、人口在内的多方面问题和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因此,依托何种途径,帮助学生能够全面、多学科、多领域地了解和把握知识,对其视野予以拓宽,逐步培养起学生以多个角度为立足点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人文地理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也是人文地理教学思想理念中最深层的涵义。然而,当前以往的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要求出现了一定的矛盾,需要在针对性、效率性等原则背景下,实现对教学模式的改革与优化,从而在各资源组合下推动素质教育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融合,才是推动人文地理教学效率和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
四、高校人文地理教学的具体改革对策
(一)及时转变教育思想和理念
近年来,在教育改革逐渐深化的背景下,教师和学生之间也由以往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转变为平等合作的关系,对此,在高校人文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转变以往传统的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身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主动、积极地深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推动以往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同时,在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尊重的背景下,学生各方面能力也能得到应有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过程简单来讲就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共同参与教学任务完成的过程,在实施教学活动时,要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着重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注重素质教育在各个教学环节的融入,从而为人文地理教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1. 运用启发式教学
在考虑到人文地理涉及内容广泛这一特点下,如果教师依然延用传统的单一的授课方式,不仅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对一些抽象知识的掌握,而且对后续人文地理教学开展以及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来讲也是不利的。基于此,就要求教师将单一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多样化的授课方法,从而为教学效率提升提供保障。启发式教学法就是可以运用的有效方法。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兴趣为引导的学生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会得到增强。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要对教学内容设计给予高度的重视,依托实例带领学生进入到课本当中寻找知识,之后再利用设问方式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人文地理知识,同时也能达到拓宽学生学习思维的目的。
启发式教学方式應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对于学生而言,则要保证其主体地位的发挥和体现。例如,学生在参与讨论活动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时,教师要避免直截了当向其解释或解答的方式,而是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师带领下一步一步在所学知识当中寻找答案,并以学习小组和活动团体等方式为辅助,以此来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具有的成就感,而且也便于学生的理解。合作性探讨是帮助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有效途径,而在教师引导性问题这一载体下,既可以为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又能够促使学生及时对自身错误理解进行更正。此外,这也是教师实时观察和调整自身教学步骤和教学思路的重要依据。
2. 运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简单来讲就是将已发生问题作为案例,让学生围绕这一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切实可行方案,从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据了解,案例教学法是现下运用较为普遍且效果较高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在人文地理教学过程中注重案例教学思想和方法在其中的渗透与应用,在案例讲解和教学内容整合路径下,赋予了人文地理课堂更强的生动性。同时,围绕案例进行解析时,教师还要着重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当中,并从中分析和了解案例具有的不足之处,这一方面可以助推学生对本专业知识形成更深刻理解,另一方面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也具有积极意义。在案例教学法运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一是,案例课堂教学是基于案例收集和编写下得以顺利开展的,所以,教师在选择和编写案例时要始终遵循客观性、真实性和代表性原则,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教师还要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做到充分把握,并以此作为筛选、收集和编写案例过程中的重要依据;二是,教师要注重自身启发、组织作用的发挥。众所周知,每个案例都是面向的现实事件,所以每个案例都是不同的,在此背景下,学生在处理各个案例时就不能按照程式化的方案去处理和解决,需要根据案例实际不同来选择相应方法和手段。而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和启发,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针对不同案例可以应用的规律与方法,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积累和总结出解决相关案例的规律与方法,从而迁移到与之相似的其他案例当中,使现实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通过这个过程,既丰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又锻炼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 注重对比式教学的合理运用
人文地理教学中会涉及到地形地貌、气候状况以及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知识内容,不同区域间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想要使学生对地理区域人文地理有一定的了解和准确的掌握,就需要基于分析的过程下来实现,因为对于相对特殊的差异而言,必然会存在历史层面上人文和地理相关的深层次原因。这时,教师可以将差异性和相似性对比分析法应用到教学过程当中。以香港和澳门两个城市为例,教师可以将两个城市间的地理差异借助PPT的形式展现出来,之后再让学生观察两个城市地理景观图,让学生根据城市人文特色实现对图片所展示城市的准确判断;又如可以带领学生对比我国东部和西部人们的饮食习惯,之后让学生根据人所偏爱口味判断出其属于哪个地区等,同时,这也可以作为延伸出所处地区自然元件和民俗习惯的相关内容。在对比式教学方法运用下,不仅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来审视问题,思考问题,而且也能深刻剖析其中的原因,属于寓教于乐教学方法中的一种。
4. 重视地图教学法的运用
地图是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宏观反应,在人文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地理事物而言,如果将其借助语言描绘出来的话,难度相对较大,复杂程度较高,而借助图像则有效避免了上述问题,使地理知识和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现出来。地图教学法是地理学科特有的教学方法,通过这一方法的运用,既可以将知识清晰、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又能够实现对学生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解岩石变化或地壳运动或星体运行等知识时,就可以借助地图、版画方式将其进行呈现。又如,人文地理当中有关人口、民族和宗教的知识也可以借助分布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总的来讲,地图是当前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较多的重要媒介,依托读图既可以实现对知识的获取,又能够以此为载体实现所学有关地理事物的联系,因此,在人文地理教学改革当中,还要对地图教学法给予高度重视。
(三)强化人文地理实践教学环节
在新课改如火如荼开展的背景下,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俗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对学习实践重要性的充分描述。人文地理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借助学习实践,可以使学生对所学人文现象知识有充分的了解与掌握,对提升人文地理教学效率也具有突出意义。但是通过分析可知,当前人文地理教学实践力度不足,实践教学本身具有的重要作用也无法得到充分发挥。鉴于此,就要着眼于人文地理实践教学环节,对其进行强化。首先,要坚持以正确的指导思想为指导。现阶段,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是人文地理主要的指导思想,而所谓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是指在地球上某一特定区域范围中人和地两者间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动态的结构。所以为了确保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把握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学实践也应将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作为着手点,建构相应的变量识别指标,并重点关注基于人地关系系统下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关系,这也是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依据;其次,进行外部实践时,应将具有代表性的地域作为首选,以此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明确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背景下实现对区域的合理选择,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客观看待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又能够充分认识到人地非协调发展引发的不良后果,是学生更深刻思考人文地理学应用价值的重要基础。另外,在进行对外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做好相关记录,标记出存在的疑问和问题,在之后进行分析与探讨,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教学评价改革
人文地理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作为了着重看重的内容,但是以往采用的笔试量化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既不能充分了解到学生对人文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又不能将学生人文地理能力真实反映出来,片面性特征突出。对此,就要注重学习过程考核方式的运用,将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应用到教学评价和考核过程当中。具体来讲,教学评价考核应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即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例如在人文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课上表现情况,参加案例讨论情况,外出实习情况以及课后完成情况都可以纳入到平时成绩当中。同时,还可以提升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所占比例,例如可以将其设置为占总成绩的40%。而期末考试考核内容除了要涉及到理论知识内容外,还应包括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在这种多样化考核方式运用下,将学生学习过程作为了重点考察的内容,一改以往片面评价具有的弊端,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了解到了学生的实际学习结果,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保证了其在后续人文地理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现代地理科学的快速发展,其对人才也有了更高的需求,除了具备较为宽广的知识面外,还需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这也是当前高校人文地理教学改革过程中素质教育占据重要地位的重要原因。就人文地理而言,其是针对地理类知识展开研究的基础性学科,地理学专业学生应当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等都是其重要内容,实践性和理论指导性特征都十分突出。因此,在人文地理教学改革过程中,要立足于学校实际情况、具体教学要求和内容等对其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一方面,教师要及时转变落后的思想觀念,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不断强化实践教学力度,并实现对现有教学评价的改革,以此从多方面唤醒学生学习人文地理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为社会输出更多既具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又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地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蒋海兵.信息化平台下的人文地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与管理模式探讨[J].林区教学,2020(01):81-83.
[2]廖碧云.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地理空间思维的培养——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课为例[J].基础教育参考,2019(22):59-60.
[3]张淑花,周利军,贾凤梅,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7):63-64.
[4]朱学尧.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案例选用的问题及改进[J].教学与管理,2019(22):67-69.
[5]单超.高中人文地理深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地理教学,2019(12):9-11.
[6]刘建军.高校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02):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