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法典的重要意义及时代特征

2020-11-20 09:06赵雅英
法制与社会 2020年31期
关键词:重大意义人民民法典

摘 要 2020年5月28日,中国正式迈进了民法典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的诞生过程漫长且艰苦,但值得肯定的是这部法典紧追时代潮流方向、密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立足于服务于人民的宗旨,具有强烈的人民性;以科学的理论成果为指导,借鉴吸收外国民法典成果,具有显著的科学性。民法典全文共1260条,全文内容系统丰富,从个人一生中的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商品交易等,因此民法典又被称之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社会学意义上的宪法。

关键词 民法典 人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大意义

作者简介:赵雅英,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11.001

一、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一)民法典的诞生历程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2020年虽然还未过去,却已发生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而在这一年的5月28日,更是一个可以载入历史史册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中国正式迈进了民法典时代。“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法典”。[1]这一时代的到来,离不开我党几十年成功的社会治理经验以及法学前辈的学识智慧。我们党早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1年4次启动开展制定和编纂民法典相关工作,但由于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并没有完成。虽然当时形成民法典的时机并不成熟,但要编撰一部以民法典为名的法律是每一代中国人的夙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等民事单行法律相继出台,这体现了我国民事法律规范体系逐渐完备,也为民法典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两会期间,根据各方面意见,草案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最终在2020年5月28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2879票赞成的高票通过了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表决,这正式宣告中国进入了民法典时代。民法典的诞生,“在中国立法史和法治发展道路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2]

(二)民法典的特点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3],作为我国一部重要性仅次于宪法的法律,它从编撰过程和内容内核来看,其特点都是极其鲜明的。首先,民法典具有人民性。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人民始终保持着主体地位。而民法典更是深刻体现了人民性的鲜明特质,无论从繁复的编纂过程和最终的表决通过,还是从立法目的和主要内容,民法典都始终坚持着人民立场。从2019年12月28日至 2020年1月26日,民法典草案共收到了13718 位网民提出的 114574 条意见,由此可见人民群众极大程度地参与了民法典的诞生过程。其次,民法典具有科学性。“民法典第一次以“法典”命名,而法典化就是体系化、科学化”。[4]民法典的编撰始终以科学的理论成果为指导,在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其诞生的坚实理论基础。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是民法典诞生和实惠于民的根本保证。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的诞生本身就是一种科学性的体现。民法典的诞生结束了我国民事规范的分散格局,从此进入了统一的民法典时代。民法典在现行有效的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的基础上,将单行法中若干重复性的规定化繁为简并科学规范,使法律更加简明精练。更重要的是,民法典很好地消除了单行法律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了我国法律系统内部价值的和谐统一稳定。民法典的科学性还体现在虽然我国民法典的诞生时间晚于其他国家的民法典,但这也给我们充分研究、从而借鉴吸收外国民法典的有效经验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最后,民法典具有时代性。我国的民法典诞生于21世纪20年代,处在新时代前端的这部历史性法律自然带有强烈的新时代特色。在民法典的第一章基本规定中,提到了该部法典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绿色原则。这一基本原则是为解决21世纪全球普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科学存在的,这体现了民法典紧抓时代热点问题。同时,21世纪也是信息爆炸时代,每天一睁眼,扑面而来的是来自全球各个国家、地区的时事新闻。无论何时、身处何地,信息都犹如空气一样环绕着每个人。在获取信息如此便捷的21世纪,人们享受即时信息带来的与时俱进和盈利却也饱受个人信息泄露的折磨。因此,在民法典第四编人格权的第六章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民法典将个人信息作为重要法益,明确了个人信息的含义,扩张了个人信息的保护范围,从身份识别到行为识别,从生物识别信息到健康信息等。

二、民法典的立法基础和核心内涵——以人为本

(一)民法典的内容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全文共七编,1260条,它的内容构成主要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统筹的总则编,第二部分是具体的分则编。总则编规定了民事活动的一般原则和基本规定,在民法典中起统领性作用,具有私法基本法的地位。分则编共有六编,分别是第二编物权、第三编合同、第四编人格权、第五编婚姻家庭、第六编继承、第七编侵权责任。每一编都将一般规定说明在前,随后再根据分编的内容继续细化分类。民法典作为新时代中国公民权利的宣言书,其内容几乎囊括了人们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

(二)民法典的创新之处

人格权独立成编是中国民法典的最大亮点,也是最值得一提的创新之处。“人格权关系到每个人的人格尊严,是民事主体最基本的权利”。[5]民法典第四编的人格权,对人格权做了全面的规定。一般的人格权主要指的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除了以上规定的一般人格权外,自然人还享有其他人格权益。将人格权独立成编,更加充分体现了我国民法典以人为本的立法基础和核心内涵。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关于人体基因、胚胎等医学和科研活动开始出现,同时一些捐献人体细胞、组织、器官和遗体的事例持续增加,民法典都在积极地给出最合时宜的解释说明。这一切的立法基础都建立在充分保护公民的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之上,始终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在人格权一编中,对隐私和个人信息都做了定义解释。对于隐私的界定,包含客观性与主观性两个特性。客观性体现在无论当事人承不承认,隐私就是指那些个人信息、私事与私人领域。而主观性则表现在当事人可以决定哪些部分属于自身的隐私。只要当事人愿意,原本属于隐私部分的也可以公之于众。但主流趋势下,隐私的大体内容是客观确定好的,只会根据每一国家、地区或领域的不同适用范围内有所增加或删减。近几年来,公民隐私权受到损害以及个人信息不断泄露的事件屡见不鲜,甚至可以说是人人都對此深有体会。通讯设备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在接收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无比便捷的同时也让自身时刻处在巨大的风险之中。民法典致力于服务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首先是保障人民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分别从人格权的各个分权利进行法律规定,更加进一步体现了民法典的立法基础和核心内涵。

三、民法典的立法目的之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次及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精华的内核,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成24个字,并分层级地进行积极倡导和鼓励践行。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如今,这二十四个字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论是在餐馆的饭桌上,还是在道路的墙面上,这24个大字都在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二)民法典引导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文明的精神力量,仅仅二十四个字,却最大程度地凝练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次的应有之义。民法典作为开启中国法典时代的一部法律,其内容融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部要义。而民法典的重要实践意义之一也体现在中国历史上这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将在引导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上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6]在民法典的第一条,就明确指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法典的立法目的之一。在之后的第四、五、六、七、八、九条基本原则中,民法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更是如出一辙。民法典中确立的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绿色原则等民法基本原则,实质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法基本原则层面的转化和表达。具体来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指出,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这一条例的出台有助于鼓励社会上见义勇为的行为,从法律上有力保障了见义勇为者的自身利益,从而不断营造出良好的社会风气。在《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五条指出,要加强对英雄烈士人格权益的保护。这与近几年频繁出现相关案例有关,对国家英雄烈士的人格侮辱实质上是对民族历史的一种极其不尊重。故意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明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要求的爱国背道而驰。民法典的出台,为之后相关案例的裁定提供了大体方向,在国家法律层面强有力地继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贯彻。《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条,记述了关于树立优良家风的内容,指出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以优良家风带动和谐社风。将树立优良家风入典,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举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个人成长的第一个场所。良好的家风,有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盛香.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N].江西日报,2020-07- 09(010).

[2] 龚艳.深刻认识民法典的重要价值[J].求知,2020(7):30-32.

[3] 习近平.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 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J].求知,2020(7):4-6.

[4] 李国旗.深刻认识民法典的时代特征[J].求知,2020(7):33-35.

[5] 姜睿雅.民法典:以人为本的民事权利宣言书[N].烟台日报,2020-07-08(011).

[6] 吴丹盈.民法典:公民社会权利保护的新起点[N].人民法院报,2020-07-12(002).

猜你喜欢
重大意义人民民法典
无信不立 无诚不久——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的那些规定
浅议科技赋能教育的重大意义
民法典诞生
民法典来了
中国民法典,诞生!
十月革命,有什么重大意义
浅析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
深刻认识党的十九大的重大意义
“依法治国”的哲学思考
领导干部为民服务“四要四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