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意愿的心理因素探索
——基于大五人格和UTAUT的结合

2020-11-20 08:53曹继娟尚亚飞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宜人严谨性意愿

曹继娟,尚亚飞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1.创新创业学院;2.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广东 广州 511483)

1 问题的提出

2019年12月,武汉出现了新冠肺炎的疫情。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学、不停教”的工作要求,以确保线上线下教学等质同效。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制定在线教学方案,依托各级各类在线教学平台等载体开展教学活动,催生了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多类型、各形态的在线课堂。

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5月8日,全国1 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103万教师在线开出了107万门课程,合计1 226万门次课程,其中既包括理论课,也包括实验课;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 775万人,合计23亿人次[1]。

然而,在线教学普遍存在着在平台选用不科学、互动功能运用不充分、师生互动性差、学生活动率低,教学临场感不足等问题,大学生对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意愿不高,学习体验不佳,参与感不强烈,学习收获不明显。

2 概念框架与研究假设

2.1 整合型技术接受理论

Venkatesh和Morris等人整合八种技术接受模型提出整合型技术接受理论(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简称UTAUT)[2]。该模型提出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和外部资源显著正向影响个体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意愿,绩效期望是指使用一项新技术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努力期望是指付出相应的努力就可以使用一项新技术,社会影响是指是否使用一项新技术会受到社交圈的影响,外部资源是指支持一项新技术使用的配套条件。自该模型提出以来,已有多项研究证明它在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具有普遍的适用性[3-6]。考虑到在线教学平台是一种新兴教学技术手段,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努力期望对高职院校学生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意愿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

假设2:绩效期望对高职院校学生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意愿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

假设3:社会影响对高职院校学生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意愿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

假设4:外部资源对高职院校学生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意愿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

2.2 大五人格模型

McCrae等人提出大五人格结构模型[7],该模型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人格研究范式,模型包括五个维度,分别是外向性、神经质、严谨性、开放性、宜人性。

1)外向性。外向性人格的维度主要包括合群、热情、支配性和活跃。高分表示个体乐群、热情好客、表现好强和活跃,低分表示个体表现封闭、冷淡、低调和安静。Wang等人整合UTAUT和大五人格模型对网购意愿进行了研究,发现外向性对网购意愿存在直接的显著正向影响,外向性通过努力期望、绩效期望、社会影响和外部资源对使用意愿存在间接的显著正向影响[8]。

各种考站的设置可以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在解释核对过程中可以提高护患沟通能力,标准化病人能通过学生欠缺的能力给予及时提问,创造了良好的沟通环境;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团结合作及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避开单项操作的缺陷,使操作更系统,但也更考验学生的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护理文书书写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处理问题严谨性的能力;在整个考试过程中,可帮助学生的评判性思维的形成,学生自主完成收集资料、处理案例、操作及评价等过程,为更好的工作提供助力,这也是提供OSCE模式的动力。

2)神经质。神经质人格的维度主要包括焦虑、抑郁、敏感多疑和脆弱,高分表示个体坐立不安、郁郁寡欢、敏感多疑和逃避,低分表示个体平静、淡定、自信和坚强。因此,在面对在线教学平台这个新兴的教学技术手段时可能会慌张失措,使用意愿不高,已有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Lakhal等人通过将大五人格模型与UTAUT模型结合起来,探讨了不同性格特质的大学生在桌面视频会议使用意愿上的差异[9]。研究结果发现,神经质对UTAUT中的努力期望、绩效期望和外部资源存在直接的显著消极影响。另外,神经质得分高的学生敏感多疑,对新兴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意愿应该不高。

3)严谨性。严谨性人格的维度主要包括责任心、自我控制、审慎性、条理性和勤奋。高分表示个体有责任心、有毅力、谨慎、整洁和刻苦,低分表示个体推卸责任、表现冲动、邋遢和懒散;严谨性得分高的学生认为新兴技术手段更方便,会提高学习效率,也会努力掌握使用方法。因此严谨性对使用意愿、努力期望和绩效期望应该存在直接的显著积极影响,这也得到了已有研究的证实。Terzis等人的研究也发现,严谨性对努力期望存在直接显著积极影响[6]。

4)宜人性。宜人性人格的维度主要包括信任、体贴和同情。高分表示个体信任他人、体贴、富有同情心,低分表示个体怀疑、冷漠和不在乎别人感受。宜人性得分高的学生对学校更顺从和信任,他们倾向于认为新兴技术手段在老师和校内实训员的帮助下并不难学会和使用,对学校的顺从和信任也使得他们容易受到社交圈的意见影响。而且,他们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在线教学平台在推出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教师对技术不熟悉、网络不稳定等,正因为宜人性人格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他们有耐心等待老师和学校解决技术问题,容易在使用在线教学平台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增长能力。

5)开放性。开放性人格的维度主要包括幻想、审美、好奇心、冒险精神和价值观念。高分表示个体想象力丰富、有艺术气息、兴趣广泛、好冒险、坦然接受新事物,低分表示个体缺乏想象力、对艺术不敏感、缺乏好奇心、保守;开放性得分高的学生天生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对新兴教学手段的好奇心应该也不会少。McElroy等人的研究发现,开放性对使用意愿存在直接的显著积极影响[10];另外,有多个研究发现,开放性对感知有用性(绩效期望)存在直接的显著积极影响[6,11]。

由此建立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模型图

3 数据分析

3.1 被试

以广州市三所高职院校的学生为被试,以专业为单位集体施测,由专业导师讲解问卷测评注意事项,学生点击问卷链接或扫描二维码答题,共回收有效问卷803份,其中男生329人,女生474人,大一571人,大二128人,大三104人。

3.2 研究工具

1)UTAUT量表。采用 Ivan Ka Wai Lai等曾使用过的问卷[4],本研究中努力期望的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ɑ)为0.922,绩效期望的Cronbachɑ系数为0.952,外部资源的Cronbachɑ系数为0.910,社会影响的Cronbachɑ系数为0.911,使用意愿的Cronbachɑ系数为0.920。

2)大五人格量表。采用王孟成年编制的问卷[12]。由于UTAUT量表来源于英文文献,因此在研究中使用了标准的翻译-回译程序,先请5位英语教师将原英文量表翻译成中文,再请另外3名英语教师将翻译好的中文翻译回英文,同时邀请一位精通双语的学者就原量表和回译后的量表进行对比,然后对中文译文进行修改调整,以确保中英文语意没有偏差。

3)研究程序和数据处理。使用SPLS 3.2.7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

3.3 信度和效度分析

表1显示SPLS运算出来每个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因子负荷量。所有变量的因子负荷量都超过0.7,达到数据建议使用水平。

表2显示Cronbach's alpha、平均提取方差值(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和组合信度(construct reliability,CR)和5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所有构面的AVE和Cronbach's alpha值分别大于0.5和0.7。CR都大于0.8,该结果证实了问卷的可靠性和问卷数据的信度和效度。

表1 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因子负荷量

表2 信度、效度和变量间相关性

3.4 假设检验

该模型的R2为0.531,该模型可以解释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意愿53.1%的变化。为了检验各个构面之间的路径关系是否显著,使用SPLS的自助法将样本量从803增加到5 000,计算出来的模型检验结果见表3和图2(n=803)。

表3 假设检验

图2 模型分析结果

4 讨论和结论

本研究通过整合大五人格模型和UTAUT模型实证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意愿的心理因素,在文献阅读和在线教学平台情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发现绩效期望和外部资源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意愿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除此之外,研究还考察了绩效期望在严谨性、宜人性和使用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外部资源在宜人性和使用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希望能为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者在制定信息化政策、推行在线教学的过程中提供建议和方向。实证结果证明,两种模型的整合适用于高职院校在线教学场景,有一定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的实证结果显示:按照重要性排序,影响高职院学生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绩效期望、外部资源、严谨性、神经质显著正向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意愿,开放性与高职院校学生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意愿之间存在消极的影响。宜人性在外部资源和绩效期望的中介作用下对高职院校学生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意愿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严谨性在宜人性和绩效期望的中介作用下对高职院校学生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意愿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虽然宜人性对努力期望存在直接的显著积极影响,但由于努力期望对使用意愿不存在显著的影响,所以在此不讨论。

绩效期望和外部资源显著正向影响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意愿,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13]相符。如果学生确信他们能从在线教学平台学习中获得知识,学校能够匹配互联网等相关资源,学生就愿意使用在线教学平台。由于外部资源对使用意愿的显著积极影响,如果学生在使用在线教学平台的过程中遇到技术性的问题,学校方面应该匹配专职实训人员,迅速做出反应,以免影响学习效果,进而影响到学生的使用意愿。另外,学生使用的技术水平有差异,校方应该在推广前对学生的技术水平进行调研,为技术水平差的学生开展培训,否则推行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可能面临技术问题,打击他们使用在线教学平台的积极性。

最重要的研究结果是,我们发现大五人格确实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意愿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且部分结论与前人研究并不一致。

严谨性对高职院校学生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意愿存在直接和间接显著的积极影响,严谨性人格得分高的学生很勤奋刻苦,在学校里具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同等条件下能够通过在线教学平台获取的知识自然也会多一些。他们责任心强,在线教学平台尚处于高校推广使用阶段,一般是老师们提出要用,他们一般也不会违背老师的意愿。

宜人性显著正向影响努力期望、绩效期望、社会影响和外部资源,从而间接影响使用意愿。宜人性维度包括信任、体贴和同情心。由于努力期望和社会影响对使用意愿影响不显著,所以我们只讨论宜人性人格对绩效期望和外部资源的影响。宜人性显著正向影响绩效期望,可能因为具有宜人性人格的学生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在线教学平台在推出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教师对技术不熟悉、网络不稳定等,正因为宜人性人格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他们有耐心等待老师和学校解决技术问题,容易在使用在线教学平台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增长能力。宜人性正向影响外部资源,可能因为他们富有同情心,当同学遇到技术问题,他们愿意帮忙,实训员老师没有第一时间解决使用在线教学平台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他们愿意等待,因此他们认为学校在外部资源匹配方面做到位了。

开放性人格显著负向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意愿。一般来说,开放性得分高的学生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为什么与高职院校学生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意愿存在消极影响呢?这可能是因为,绝大多数参与我们调研的学生是在校方力推的情况下使用在线教学平台,他们已经使用在线教学平台一段时间了,多数老师上课的时候主要的教学手段就是在线教学平台,对于这类学生而言,最开始可能还是比较新鲜好玩的,时间久了,就会感到工具单一,想去试试其他教育技术,比如上爱课程或者慕课,看游戏教学视频等等。对于高职院校的管理者而言,这一信息十分关键。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技术手段,避免单一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烦躁和抗拒情绪。

神经质显著正向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意愿。按道理,神经质得分高的学生敏感多疑,在面对在线教学平台这个新兴的教学技术手段时候可能会慌张失措,意愿应该不高。这可能是因为高职院校在力推在线教学平台的时候“用力过猛”,让这类原本就敏感多疑的学生坐不住,不淡定,在使用在线教学平台和填写调查问卷的过程中被动增强了使用意愿。

这为高校教育管理者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比如在第一学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专门开设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全院选修课,供部分学生选修学习,事实上,很多高中已经开始开设信息技术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高职院校也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另外,如果在学生入学之后、上课之前就能够确定学生的人格特质,高校教育管理者应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在推行在线教学平台的过程中,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班级导师在给学生分组的时候将不同个性的同学分成一组,让他们取长补短,更好更快地适应在线教学的改革;对神经质人格的学生特别关照,让他们感受到新技术并不具有威胁性。更重要地是,建议校方建立相应的机制,通过教务处和教师发展中心等部门对二级学院的教师定期开展信息化的培训,提高他们在职教云上传的课件的质量,不单纯依靠强推和强制学生学习课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反复观看课件中的视频,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效果,真正达到在线教学改革的目标。

但是,由于篇幅有限,本研究没有考虑性别差异,Venkatesh等人提出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要在UTAUT中加入其他的变量,综合考量个体之间的差异性[2]。该理论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证实[11]。Lakhal等人的研究发现,在桌面视频会议使用意愿上,男女之间存在部分差异[14]。对于男生而言,社会影响对使用意愿、宜人性对努力期望、严谨性对努力期望存在直接的显著积极影响关系,对女生而言则不显著。另外,对女生而言,神经质对努力期望、绩效期望和外部资源存在直接的显著积极影响关系,对男生而言则不然。另外,由于问卷调研的高职院校数量有限,结论的代表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未来的研究可以将这两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

猜你喜欢
宜人严谨性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社区睦邻点的“宜人温度”
高职院学生严谨性培养
试谈参考书例习题中的“严谨性”问题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秋食养生 炖补宜人
关注解题中所设的隐患
此处宜人(精卒)
此处宜人(精卒)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