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牙周炎患者磨牙对应上颌窦黏膜厚度的变化分析

2020-11-20 06:54付伟卓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29期
关键词:牙槽骨上颌磨牙

付伟卓

辽宁省抚顺市中医院口腔科,辽宁抚顺 113008

牙周炎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是由于菌斑、牙龈炎、牙石以及创伤性咬合等因素导致局部的牙周支持组织出现慢性炎症反应[1]。牙周炎主要发生在≥35岁的中青年人群。随着炎症反应的加重,牙周炎患者会由早期的继发性牙龈出血、口臭发展形成牙龈肿胀、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等症状,而重度牙周炎患者甚至会出现牙周溢脓、牙周附着力丧失,牙齿松动[2]。重度牙周炎的发生,严重影响牙周的健康,也会影响牙齿的咀嚼功能,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降低其生活质量。而上颌后牙在解剖结构上与上颌窦相近,两者之间有许多血管贯穿其中,因此位于上颌后牙的重度牙周炎往往也会累及上颌窦,诱发上颌窦黏膜衬里的炎症反应,导致上颌窦黏膜增厚[3]。数据统计显示[4],牙源性的上颌窦炎占比达到45%。上颌后牙重度牙周炎在行上颌磨牙拔除治疗后,磨牙缺失,需要再予以种植修复治疗。了解患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磨牙对应上颌窦黏膜厚度的特点及其磨牙拔除治疗后的变化情况,对于后期的种植修复方案的确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锥形束CT(CBCT)是目前口腔临床中一种新型的影像学检查设备,与传统的全景片、牙片等影像学相比,具有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成像质量好的特点。有研究发现CBCT 能准确评估牙周炎患处的骨组织缺损程度,还能反映出上颌窦黏膜软组织的形态特点[5]。目前,关于临近的牙周炎病变对上颌窦黏膜厚度的影响相关报道比较少,且根尖X 线片等传统影像学检查在判断上颌窦黏膜厚度的变化方面效果不佳[6]。为了探究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磨牙对应上颌窦黏膜厚度的特点,本研究运用CBCT 测定重度牙周炎患者磨牙对应上颌窦黏膜的厚度,并探讨拔牙治疗前后其黏膜厚度的变化情况,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行上颌磨牙拔除治疗的重度牙周炎患者14 例作为研究组,男9 例,女5 例,年龄32~67 岁,平均(49.5±5.7)岁。纳入标准:①确诊为上颌磨牙的重度牙周炎,行上颌磨牙拔除治疗,并同期进行位点保存术治疗;②年龄≥18 岁。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心、肝、肾功能障碍者;②合并其他口腔疾病者。另外,选取同期口腔科收治的上颌磨牙存在牙槽骨轻度吸收的患者15 例作为对照组,男9 例,女6 例,年龄29~65 岁,平均年龄(48.3±5.9)岁。纳入标准:牙槽骨吸收≤1/3 根长。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进行系统性牙周检查、牙周基础治疗以及患牙的牙龈洁治术。研究组接受上颌磨牙拔除治疗,并同期进行拔牙位点保存术治疗。在常规消毒铺巾后,采用局麻,行内斜切口,采用微创拔牙刀斜向插入根面与牙槽骨之间的牙周膜中,接着围绕牙周四周进行切割,尽可能包含所有病变处的牙周袋内壁。离断牙周膜,拔除牙齿,并搔刮清理窝洞。彻底清创后,分离牙窝颊腭侧的骨嵴顶的龈瓣,并植入去蛋白牛骨基质,使其稍高于骨嵴顶的最高处,然后将可吸收膜裁剪成合适的大小,覆盖在去蛋白牛骨基质表面,注意盖住缺损处的边缘2 cm 左右,最后对骨膜进行减张缝合,复位缝合龈瓣。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止痛药物,漱口液。

1.2.2 检查方法 两组治疗前均进行CBCT 检查,采用西诺德公司的Sirona 型CBCT 机及其配套的图像重建软件,电压110 kV,电流10 mA。患者端坐,固定头部,保持面部中线垂直于地面,调整横断面后,对局部区域依次进行矢状面以及冠状面扫描,保持图像。通过软件测量磨牙对应上颌窦黏膜的厚度即上颌窦黏膜最高点与上颌窦底的距离,记录其最大值,测量磨牙剩余牙槽骨高度即牙槽骨吸收最根处与上颌窦底骨性边缘的距离,记录其最小值。研究组患者在拔除上颌磨牙行位点保存术后6 个月再次进行CBCT 检查。所有检查及数据测量均由同一位检查医师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测量比较两组患者磨牙对应上颌窦黏膜的厚度最大值(maxMT)及磨牙剩余牙槽骨高度最小值(min-RRH),统计其黏膜增厚比例,并对研究组患者在拔除上颌磨牙、位点保存术后6 个月后对应的上颌窦黏膜厚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其中上颌窦黏膜增厚的标准为maxMT>2 mm[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上颌窦黏膜厚度及磨牙剩余牙槽骨高度的比较

研究组治疗前的磨牙maxMT 大于对照组,上颌窦黏膜增厚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治疗前的minRRH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上颌窦黏膜厚度及磨牙剩余牙槽骨高度的比较(±s)

表1 两组上颌窦黏膜厚度及磨牙剩余牙槽骨高度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maxMT(mm)minRRH(mm)上颌窦黏膜增厚[n(%)]对照组研究组t/χ2 值P 值15 14 1.65±0.23 4.74±0.41 8.027 0.003 7.82±0.73 1.24±0.26 17.359 0.000 0(0.00)12(85.71)21.670 0.000

2.2 研究组治疗前后上颌窦黏膜厚度的比较

研究组磨牙拔除后对应的maxMT 低于治疗前,上颌窦黏膜增厚比例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研究组治疗前后的上颌窦黏膜厚度的比较

3 讨论

作为一种严重的牙周支持组织慢性炎症反应,重症牙周炎患者的牙周支持组织受到的影响往往更严重,炎症侵及牙龈、牙周膜以及牙槽骨,除了牙龈出血,还会使得牙槽骨吸收,牙周的附着力丧失,甚至出现牙齿松动、咬合关系紊乱,影响牙齿的咀嚼功能[8-9]。重症牙周炎患者除了要进行常规的牙周基础治疗外,必要时需要进行患牙拔除治疗,再行种植修复。而在种植修复过程中针对垂直骨量不足的问题,往往需要采用上颌窦提升术以增加上颌骨量[10]。而上颌窦由于与上颌后牙相临,存在互通的血管,因此上颌后牙的微生物感染会波及上颌窦,通过上颌窦底骨壁,造成上颌窦黏膜的炎症反应,使其出现应激性增厚。上颌窦黏膜的正常厚度在1.0 mm 左右,而在受到炎症刺激后,其厚度会增加数倍以上[11-12]。而上颌窦黏膜增厚会提高上颌窦提升术中发生黏膜穿孔的概率[13]。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前的磨牙maxMT 大于对照组,上颌窦黏膜增厚的比例高于对照组,minRRH 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任颂等[14]的研究结果符合,显示重度牙周炎患者上颌窦黏膜厚度明显增加,分析是由于重度牙周炎患者牙周炎症反应严重,致病菌多,牙槽骨破坏和吸收程度更严重,而磨牙临近上颌窦,微生物更容易侵及上颌窦,炎症反应扩散至上颌窦内,出现牙源性上颌窦炎,上颌窦黏膜受到炎症刺激从而诱发病理性增厚。研究组患者在拔除磨牙、彻底清创,并行位点保存术治疗后,患者的maxMT 低于治疗前,上颌窦黏膜增厚的比例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与张波等[15]的研究一致,提示重度上颌磨牙的牙周炎患者,在经过彻底清创治疗,位点保存术后能控制患牙处的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少对应的上颌窦黏膜病理性增厚。不过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太少,因此还需进一步的大样本数据进行证实,且重度牙周炎上颌磨牙拔除后的不同处理方法对上颌窦黏膜厚度的影响也需要深入探讨。

综上所述,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磨牙对应上颌窦黏膜的厚度明显增加,经上颌磨牙拔除同期拔牙位点保存术治疗后,其病理性增厚明显改善。

猜你喜欢
牙槽骨上颌磨牙
CBCT分析上颌磨牙牙根及其牙槽嵴顶与上颌窦底壁的位置关系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磨牙症各类垫的临床治疗研究现状与展望
20例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口腔正畸中牙槽骨高度的研究进展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锥形束CT诊断上颌窦内病变的发生率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磨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