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型双通道重建术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2020-11-20 08:31李江宁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9期
关键词:重建术双通道空肠

李江宁

(长沙市第三医院 普外科,湖南 长沙41000)

胃癌为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数据显示胃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疾病第4 位,近端胃癌根治术是当前临床治疗胃癌的首选方法,但全胃切除或次全胃切除后的并发症可对手术效果产生严重影响[1]。部分患者术后合并胃肠功能紊乱,另有部分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延迟并伴随腹胀、腹痛症状,术后生存质量不高[2]。研究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消化道重建关联密切,本文基于此探讨调节型双通道重建术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长沙市第三医院2017 年5 月至2019 年3月行胃癌根治术治疗患者82 例,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1 例。参照组男22 例,女19 例;年龄39~76 岁,平均(59.47±3.18)岁;肿瘤位置位于贲门15 例,胃体10 例,胃小弯12例,胃窦4 例;腺癌27 例,粘液腺癌8 例,管状腺癌4 例,印绒细胞癌2 例;TNM 分期Ⅰ期13例,Ⅱ期16 例,Ⅲ期12 例。研究组男23 例,女18 例;年龄37~78 岁,平均(59.58±3.16)岁;肿瘤位置位于贲门14 例,胃体11 例,胃小弯13例,胃窦3 例;腺癌26 例,粘液腺癌9 例,管状腺癌5 例,印绒细胞癌1 例;TNM 分期Ⅰ期11例,Ⅱ期17 例,Ⅲ期13 例。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由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术前未行放化疗;均无远处转移或全身转移;近期未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排除标准:合并肝、肾疾病患者;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有腹腔手术史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胃癌根治术治疗。参照组实施吻合术重建消化道,全胃切除后于屈氏韧带15~20 cm 处切断空肠,经由结肠前提起远端空肠,后于空肠-食管下端行端-侧吻合,近端空肠距离食管空肠吻合口下35~40 cm 处同远端空肠行端-侧吻合,后关闭十二指肠近端。研究组实施调节型双通道重建术,全胃切除后,于屈氏韧带25 cm处上提空肠,行空肠-食管端-侧吻合,后于距吻合口远端35 cm 处行空肠、十二指肠端-侧吻合,并行十二指肠吻合口端5 cm 处空肠同屈氏韧带10 cm 远端空肠Braun 吻合。纵向切开十二指肠吻合口、Braun 吻合口之间肠管,吻合完成后缝合切口自然完成肠管缩窄,所有吻合口经由缩窄口吻合,后采用丝线结扎,以防术后输入袢肠管再通。空肠、十二指肠端-侧吻合均采用国产26 号吻合器,Braun 式吻合依照常规方法进行。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普食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参照Spitzer 生存质量总体评分量表中的相关标准,包含日常生活、健康状态、活动、支持、精神等5 个维度,分值与生存质量成正相关[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 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χ2或校正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参照组,且普食开始时间早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n=41,)

表1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n=41,)

2.2 两组术前、术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 个月、术后6 个月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术后3 个月、术后6 个月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n=41,,分)

表2 两组术前、术后3 个月、术后6 个月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n=41,,分)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参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3.90(18/41),研究组总发生率为21.95(9/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3,P=0.034),见表3。

3 讨论

胃癌早期发现率低,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进展期,且胃癌属于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疾病类型,也是造成患者预后差的重要因素[4]。当前临床对于胃癌的发病原因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胃癌患者整体预后水平仍然不高,数据显示胃癌患者整体生存率仅为30%,且胃裸区受侵犯患者5 年生存率仅为10%,故对胃癌患者的救治要点在于及时、精准的胃裸区受累情况诊断及早期确诊[5]。胃癌根治术是当前临床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临床医师及患者家属对于胃癌的治疗也不单纯满足于延长生存期,同样更为关注患者术后生存质量[6]。对胃全切除或次全切除术患者而言,消化道重建方法对术后生存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伴随临床营养学研究的加深及吻合器应用水平的提升,新型消化道重建方式在胃癌患者临床治疗中得到了更多应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参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且术后3 个月、术后6 个月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分析原因可归结为:①调节型双通道重建术后,食物主要经由十二指肠消化,利于十二指肠功能的维持发挥,且临床研究证实十二指肠黏膜神经在食物刺激下可促进促胆囊收缩素及胰液素的分泌,同消化液混合后食物消化作用增强[7]。②绝大部分食物经由十二指肠通道,仅有小部分食物通过缩窄通道,可降低十二指肠吻合口张力,故发生反流的可能性降低。且有研究证实碱性反流液体经过缩窄通道后可降低RY 滞留综合征的发生,故患者术后并发症少[8]。③调节型双通道重建术可实现胃储模拟,二指肠及食管吻合口间形成空肠袢,有效减少了食管的碱性刺激,可在减少进食次数的同时实现进食量的增加,对患者机体营养状况改善及生存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9]。另有报道称,调节型双通道重建术后,进食发生肠道异常情况下的胆汁反流,胆汁也可在流体力学原理下经由调节通道流入肠道,可避免逆流至残胃[10]。回顾本次研究,仍存在一定欠缺之处,一是样本少、随访时间尚短,二是未对样本病例进行统一的饮食指导,后续研究将会对上述方面进行完善,以得出更为严谨的统计学数据。

综上所述,调节型双通道重建术应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作用显著,可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改善并降低反流、黏膜糜烂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重建术双通道空肠
胃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中不同食管-空肠吻合口加固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超细鼻胃镜辅助胃窦直视法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的应用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气囊止血带在幼儿上肢矫形手术中的规范化使用
超声辅助法置入经鼻空肠营养管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与护理研究
福建省医保局率先上线省级“双通道”电子处方流转服务
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吻合口-横结肠瘘一例
关节镜下保留胫骨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观察
电力信息网络双通道故障自动探测策略探究
保留外耳道后壁上鼓室软骨重建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