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国
心理困扰 我总是怕自己的病好了
人都难免有让自己担心害怕的事。然而,女孩于佳说“怕自己的病好了”。于佳的害怕为什么如此莫名其妙?
于佳从小就是个学习非常优秀的女孩,中考凭自己的实力考进了重点高中,又凭实力被编入重点班。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于佳进入高中后从没高兴过,因为考试名次一再下滑,到了年级的倒数。于是,上学成了于佳头痛的事,每天该上学了都磨磨蹭蹭,到后来干脆就隔三岔五地请假,以至最后提出来要休学。虽然家长没答应休学,可她也有一个多月没去上学了。
为什么不去上学?于佳请的是病假。于佳从小就身体不好,进入高中后就更爱闹病了,心脏啊、肠胃啊、胸口啊,不是这里不好受,就是那里不好受。父母陪着跑了好多医院,吃了不少药,也没什么效果。再带于佳看医生,医生说孩子其实没什么问题了。
万般无奈之下,家长辗转联系到我,这天终于一家三口预约来访。家长介绍了上面的情况后,依然深陷愁苦之中。
心理探究
我没有了努力的希望
于佳自己的求助愿望也非常强烈。我们开始单独会话。我请于佳从最困扰自己的问题开始。
于佳开口就是那句话:“我怕我的病好了……”
“你说怕自己的病好了?是什么意思呢?具体说说好吗?”
于佳完全消除了顾虑:“您已经知道了,我初中的时候是尖子生,总是前几名,可是到了高中,第一次考试我就到了中游,滑到了年级160多名。这给我的打击非常大,老师找我,家长说我。我不是不努力,可是我感觉脑子不转了,什么都学不进去了,再次考试又滑到了260多名,甚至到上学期末成了年级倒数。我……”
“你感觉找不到希望了?”
于佳看看我,低下头,泪水静静地滑落:“我还有希望吗?我的希望在哪里?我不是不想上学,我是没有努力的希望了……”
“你感到眼前茫然一片,甚至漆黑一片,看不到自己前面希望的光,是非常痛苦的,这让你的心在痛苦中煎熬,在煎熬中度日,熬过了难熬的一天又一天……”
“您可说到我心里了,痛苦,甚至绝望,这些日子真不知是怎样熬过来的……”
“就在这时候,你开始闹病了。身体闹病帮助你减轻了心病,所以,你不希望自己病好了。是这样吗?”
于佳连连点头:“对,对。就是您说的。我要没有病,学习成了这个样子会感觉对不起父母。幸好身体有病了,所以,我怕自己病好了。”
心理解析 逃到“病里”来扮演病人
跟于佳父母的交流中,他们都意识到确实对孩子期望值太高,给孩子的心理压力太大。到了高中于佳却优秀不再了,这让父母怎么受得了?于是,父亲更严厉地说教甚至训斥,母亲更频繁地催促甚至逼迫。
至此,我们可以理解于佳“怕病好了”的心理缘由了。
于佳父母对孩子过度呵护,而且有过高的期待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按照心理学规律,动机过强,学习效率和效果反而下降了。
而于佳会因为没有拿到好成绩而感觉愧对父母,自责和自我否定。所以,在无力应对的情况下,很本能地采用逃避的方式应对。逃避上学,以至“逃到”疾病中。
在心理学上这叫做躯体化现象,就是在遇到困境难以面对的时候,潜意识里会让心理压力转换成某种躯体症状。用一句形象的说法,叫做心病跑到身体上。人的心灵总难免需要暂时“避难”的时候,闹病正好可以满足人的心灵“避难”的需要。在这个“避难所”里,心灵痛苦似乎可以暂时得到缓解。心病跑到身體上,还会得到平时得不到的一些“附带好处”,比如家人的关照,困境的回避,责任的放弃等。不言而喻,于佳扮演病人的过程中,必定会得到很多这样那样的附带好处。最明显的一个附带好处就是,她的考试名次下降,学习状态不好,父母也不再追究和责难,反而备加关爱与呵护。
这,就是于佳“怕病好了”心理的来龙去脉。
心理对策 关键是我要找到希望
再次跟于佳的交流,开始着重帮于佳重新找到希望。
我们谈到了大白鼠。实验者将大白鼠放进装满水的水池中,结果发现,大白鼠挣扎的时间一般维持在8分钟左右。接下来的实验是,在同样的水池中再放入一只大白鼠,在它挣扎了5分钟左右时,在水池放入一个可以让它爬出水池的跳板。若干天后,再将这只逃生的大白鼠放入同样的水池,结果奇迹出现了:这只大白鼠竟然可以坚持了24分钟,最终得救。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有过逃生经验的这只大白鼠,多了一种精神的力量,它相信在某个时候,一个跳板会救它出去,这使得它能够突破生命极限,创造生命的奇迹。这种精神力量,就是希望的力量。
于佳领悟了:“我知道了,现在关键是我要找到希望。”
我肯定说:“非常正确。更关键的是,希望原本就在你的生命里。你初中时候是尖子生,说明你的潜能所在。但是,升入高中后,由于群体结构不同了,尖子生集中到了一起,你的名次下滑了。这种表面的现象,让你眼前一片茫然,甚至一片灰暗。其实,你仍然是你自己,就你的学业情况说,你仍然可以考一个不错的大学,就是说,你的未来仍然充满希望。”
于佳眼睛亮了:“您说得对,我充满希望。”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由于你初中时候一直是尖子生,难于面对优势不再的局面。加上来自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让你过于紧张和焦虑,总是太过重视考试结果。这种心态下,学习效率只能会下降,感到越来越学不好了。”
于佳终于领悟:不要太在意考试结果,面对考试名次要有一颗平常心。
随后,我跟于佳的父母做了较多的沟通。最后达成共识,学习上不再施压,不再过高期望,生活上不再溺爱,不再过分呵护,对孩子坚持三放:放心,放开,放手。谈到操作方面,于佳母亲狠狠心表示:今后要让孩子生活自理,自己起床,自己穿衣,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
最近一次来访,于佳再次坐到我面前的时候,已经阳光灿烂,兴奋地告诉我:“爸爸妈妈改变了,不再唠叨我的学习。我满怀希望地开始每一天。我感到身体也好了,好像过去闹的病都没有了。”
于佳父母也眉头舒展,母亲高兴地说:“最近孩子心情好多了,也愿意跟我们交流了,为学习的事儿不再用我们催了,也不再闹身体有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