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底,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下简称“优青”)最终评定结果公布,太原理工大学崔艳霞教授主持的“纳米结构调控光电子器件性能研究”项目入选。
崔艳霞,1984年出生,29岁被破格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太原理工大学到目前为止入选国家“优青”的科研人员中唯一的女性。从2011年博士毕业后入职太原理工大学,仅8年多时间,她的头上便加冕了诸多光环:“香江学者”“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青年三晋学者”“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等,此次又入选“优青”。
“当时有一个契机,就是学校规定论文影响因子大于12就有机会破格评教授。”2019年12月初采访时,崔艳霞告诉记者。“发论文时还不知道有这个好处,当时就希望能有一个好的成果。”她笑着说。那时这篇论文已经被引用近500次,是学校发表的论文中被引用次数最高的一篇。据悉,当时该校被引用次数排名第二的论文,也是崔艳霞发表的。
“省里、学校给了我很大的资助和支持,说实话,压力也很大。”崔艳霞很庆幸自己在浙江大学博士毕业后,面对一线城市、名校的招揽,选择了太原理工大学。“学校很爱才,各方面的关怀、支持都特别到位,也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感觉很温暖。”
“我经常会和别人谈起,来太原理工真的很好。领导们在各种场合推荐我,手把手指导我们写项目申请书,项目写作的经验都是在这里学习积累的。”
经过几年的努力,崔艳霞在太原理工大学组建了自己的实验室和团队,团队成员主持国家基金9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
“今天早上特别着急,因为有一个实验成果性能很好,我们想尽快发一个好论文,从2019年上半年就一直在写。由于实验所用的材料对环境很敏感,夏天湿度太高,样品长不好,想补的数据就一直出不来。最近实验才恢复,样品长好了,但个别数据还要抓紧时间去做去补。”采访时,崔艳霞说。
她之所以着急,还有一个原因:她想把这个实验成果赶在跟着她一起做这个实验的学生毕业前做出来。
“每次站到讲台上,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是做多少科研都无法感受到的。”除了聊起科研时思路敏捷、语速超快、滔滔不绝,崔艳霞对于带团队、带学生也有着极大的兴趣。
“学生在跟着你学知识的时候,也在学做人和做事,想着他们对老师的尊重、敬仰、向往和跟随,我真心希望他们被影响、被打造成一个个更好的人才。”崔艳霞心里始终有着这样的使命感。因此,除了带领、指导团队成员做科研、做项目,她对于本科教学也投入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
2019年秋季学期,她给本科生上了一门新课程《光电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我把我们的科研成果穿插在课程中给学生讲,希望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把学生的培养带到一个新高度。而且,我还琢磨进行一些教学改革,比如选一些本科生进实验室,从观摩实验开始,帮助他们把课本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立体化,鼓励他们加入团队一起做实验。”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让他们都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给他们正面的促进和影响。”崔艳霞说。近年来,除了学术论文,她与团队成员还发表了多篇科研育人论文,积极探索团队管理和课程思政的方式方法。她笑着说:“领导表扬我,说崔老师不光做科研,还做思政教育工作。”
“如果今年直接装的话,比明年装要便宜4万元钱,可以从30万元减到26万元。”崔艳霞说起实验设备有点兴奋,“我们买的这个设备是专门做微纳图形的,能做到80纳米。你知道吗?一根头发丝大概是200微米,微米比纳米高1 000倍。”这几年拿到的各种项目经费,崔艳霞多数用来投入建实验室、买设备等。
“有个设备上的零件要换,差不多需要1万元,刚开始需要2万元左右,我硬是跟对方讲原则、讲责任才砍了一半价,哈哈……接下来要好好努力,建好实验室,争取更好的成果。”采访过程中,崔艳霞接了好几个电话,装修实验室比较急,需要不停地跟不同的承揽工程公司联系对接。
“我算是很努力,机遇也很好。”崔艳霞对自己和团队目前的发展比较满意。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2018年10月生完孩子,她还没怎么休息,便立即开始远程指导工作,因为有一个项目要答辩,孩子满月后便直接赴北京出差。
学生们的成长也让她很欣慰。“刚来到理工大时,我充满着迷茫与失落,但接触到崔老师后,她对科研认真严谨的态度与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深深感染了我。”石林林是崔艳霞的博士研究生,她说,“在遇到困難感到压力大时,崔老师会与我谈心,耐心细致地开导并鼓励我。崔老师不仅是老师,更像是我的姐姐。”
来源|山西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