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雪雪,向玉林,刘 霞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四川 成都 611731)
维生素D(vitamin D,Vit D)是人体重要营养素,主要作用是参与体内钙-磷代谢调节以维持骨骼健康,另外Vit D在呼吸系统,免疫功能调节中也都发挥作用。体内Vit D主要通过皮肤合成,在日光照射下,皮肤中的 7-脱氢胆固醇吸收 290~315 nm 的紫外线,转化为维生素 D3 前体,随后在肝脏代谢为25-羟基维生素D,最后在肝脏或者肾脏内转化为1,25-二羟基维生素D。25-(OH)-D具有浓度高、稳定、半衰期较长的特点,是反应体内Vit D水平的可靠指标,通常用它来检测Vit D。 由于地域、季节、生活方式的差异,不同地区人们接受太阳暴晒的时间不同,不同肤色对紫外线照射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导致不同个体体内Vit D含量不同,但其缺乏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儿童期症状更加严重[1]。本研究回顾性研究成都市9785名儿童25-(OH)-D水平,分析其与年龄、性别及季节的关系,并收集不足与缺乏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期为Vit D补充提供依据。
1.1 一般资料以2018年6月1日至 2019年5月31日在成都市妇女儿童医院检测25-(OH)-D的6岁以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排除肝肾功能异常、内分泌疾病、 遗传免疫缺陷病、骨代谢异常及近期采用大剂量VitD治疗儿童。本研究由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对象的监护人对此知情同意。按年龄分为0~1岁组、1~2 岁组、2~3岁组、3~6岁组;按检测季节3~ 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次年2月为冬季。
1.2 方法空腹采集全血3 ml,4 ℃ 离心1500 rpm 5 min,取血清1 ml,采用西门子公司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器ADVIA Centaur XP检测,使用配套试剂盒。 25-(OH)-D的评价标准[2,3]:<37.5 nmol/L为缺乏,37.5~50 nmol/L为不足,50~250 nmol/L为充足,>250 nmol/L为过量。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VitD总体情况比较本实验共纳入儿童9785例,其中男5573例,女4212例,25-(OH)-D范围10.5~286 nmol/L;其中不足1390例,缺乏2134例,充足6251例,过量10例。见表1。
表1 25-(OH)-D总体情况比较
2.2 不同年龄段25-(OH)-D 比较不同年龄段25-(OH)-D均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次为1~2岁组>0~1岁组>2~3岁组>3~6岁组;不足与缺乏率与之相反。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段25-(OH)-D比较
2.3 相同年龄不同性别25-(OH)-D比较各年龄组分别统计男、女童25-(OH)-D水平,其中2~3岁组男童均值高于女童(P<0.05),不足与缺乏率低于女童(P<0.05),其余各年龄段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相同性别不同年龄25-(OH)-D比较比较相同性别不同年龄段25-(OH)-D水平,男童均值1~2岁组最高,0~1岁组及2~3岁组无统计学差异,3~6岁组最低;不足与缺乏率依次为3~6岁组>0~1岁组>2~3岁组>1~2岁组。女童不同年龄段二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均值依次为1~2岁组>0~1岁组>2~3岁组>3~6岁组,不足与缺乏率与之相反。见表4。
表3 相同年龄不同性别25-(OH)-D比较
表4 相同性别不同年龄25-(OH)-D比较
2.5 不同季节25-(OH)-D水平比较比较不同季节25-(OH)-D水平,夏季高于其余三季,不足与缺乏率低于其余三季(P<0.05),见表5。
2.6 各年龄、性别25-(OH)-D不足及缺乏儿童临床表现25-(OH)-D不足与缺乏儿童的临床表现在不同年龄、性别的分布见表6。总体主要是感染性疾病及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前者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后者相反,部分儿童表现为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相关症状,以上症状占全部临床表现的61.1%。
表5 不同季节25-(OH)-D比较
表6 25-(OH)-D不足与缺乏患儿临床症状 (%)
3.1 VitD概述及缺乏的临床表现VitD是人体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其含量直接影响健康水平。Vit D缺乏儿童会导致佝偻病,成人引起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增加骨软化及骨折风险[4,5]。此外VitD在维持免疫稳定,减少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6,9]。杜喜峰等研究表明儿童骨折组血清中25-(OH)-D含量相对非骨折组低,在儿童骨折治疗中补充Vit D,可加强抗感染治疗,促进骨折愈合,降低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发生率[10],蓬青莲等研究表明儿童血清25-(OH)-D水平低下与反复喘息的发病有关[11]。本实验VitD不足与缺乏患儿主要表现为感染及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提示有相应症状应注意检查治疗。
3.2 儿童VitD缺乏情况研究人体主要以 3 种途径获得 Vit D:阳光照射、维生素制剂和食物。其中皮肤光照是人类 Vit D的主要来源,约占90%,且与日照时间、波长、暴露皮肤面积有关。成都地区阴雨多雾光照不足,自然条件不利于 Vit D的合成,本文统计成都市0~6岁儿童25-(OH)-D均值为(61.45±26.64)nmol/L,不足与缺乏率为36%,与刘婕等统计的北方城市天津 (60.2±26.2 nmol/L,36.6%)结果较接近,而比纬度接近的泉州(68.85±22.53 nmol/L,19.69%)等东南城市较低[3,12,13],另外除夏季外其余季节VitD水平均较低,可见成都VitD缺乏情况严重。国内多地研究均显示儿童VitD水平在2~3岁最高,3岁以后逐渐降低[14],本实验结果与之一致,考虑与儿童生长发育迅速,饮食不均衡,补充不足等有关。实验中还发现男童VitD情况好于女童,建议女童多增加户外活动。
3.3 VitD补充研究VitD缺乏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15,16],我国也不例外[17,18]。美国指南推荐 1岁以内婴儿无论人工喂养还是母乳喂养每天应补充VitD 400 IU,1~18 岁儿童为每天 600 IU[19]。法国指南建议1.5~5岁及10~18岁儿童应在每年的11月份及次年2月份注射VitD,单次剂量为 80000~100000 IU[20]。我国2015年发布的建议提出:VitD的预防应从围生期开始,妊娠后 3个月的补充量应为 800~1000 IU/d,出生后应尽早开始补充,足月儿剂量为400~800 IU/d,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双胎儿剂量为800~1000 IU/d,连用 3个月后改为400~800 IU/d[21]。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家长有补充VitD意识,但对于补充剂量,时间及缺乏症状了解较少,须加强宣传教育。女童VitD总体水平及不足与缺乏率较男童略高,建议女童多增加户外活动。另外,本实验筛选VitD不足与缺乏儿童的主要临床症状,并统计各症状在不同年龄性别的发生率,以期为VitD的补充提供依据,促进儿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