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朝天椒杂交新品种朝天椒6号的选育

2020-11-19 03:34廖卫琴任朝辉周安韦
种子 2020年10期
关键词:朝天椒青枯病遵义市

田 浩,周 伟,廖卫琴,任朝辉,周安韦,童 琳

(1.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贵州 遵义 563000; 2.遵义市农业农村局,贵州 遵义 563000)

遵义朝天椒以其辣味适中、香味浓厚的独有品质,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选育具有遵义朝天椒传统特色品质,并具有高产、抗病和适应市场需求等特点的新品种,是促进辣椒产业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1]。如何在品种选育过程中保留地方品种的传统特色,又对缺陷性状进行必要改良,最终实现保持系、不育系、恢复系的配套,是推动遵义朝天椒品种选育取得突破的关键[2]。笔者通过从地方品种中选育优良单株,采用传统育种技术加代纯化稳定自然变异高产、高抗基因,通过品质理化指标的检测分析保留传统品质,通过不育基因的回交改良创制,大规模的组合测配和田间鉴定,选育出高产高抗的遵义朝天椒杂交新品种朝天椒6号。

1 育种目标

总体目标是保留遵义朝天椒传统品质,并具有高产量、高抗性的杂交种。

1.1 优品质

以保留遵义朝天椒传统品质“辣味适中、香味浓厚”为首要目标,内在品质重点考察辣椒素、粗脂肪、维生素C等。外在品质重点考察果实长度、果肩宽、果实种子量、果皮光滑度、果实颜色等。

1.2 高产量

重点考察株高、株幅、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单果重、鲜椒产量、干椒产量、采收期等。干椒产量≥300 kg·(677 m2)-1。

1.3 强抗性

采用田间多点鉴定,考察疫病、青枯病、炭疽病、病毒病、枯萎病等病害抗性;考察抗倒、抗旱、抗涝等抗逆性。

2 选育过程

2.1 不育系ZHS 3和保持系ZHC 3的选育

2011年夏季从遵椒1号(地方品种)中发现不育株,在周边选择8棵植株,单株套袋标号。取粉与不育株杂交,形成8个杂交后代。冬季海南种植观察发现其中1个表现100%不育,其余2个全恢复,5个不同程度不育,全不育组合对应的取粉植株标号为2011-7。继续将2011-7套袋纯化,并继续作为轮回亲本取粉回交。直到2014年,连续回交6代,不育系与轮回亲本2011-7性状一致,育成了胞质互作不育系ZHS 3,并将2011-7命名为保持系ZHC 3。

2.2 恢复系ZHA 2的选育

2011年从朝阳1号(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地方品种)中选择产量高的单株,单株套袋隔离,共选择了500个株,形成500个株系。后经过5代套袋纯化,并在连作地不断进行抗性鉴定,将表现差的株系淘汰,2014年育成了自交系ZHA 2。

表1 2016年区域试验产量(鲜椒) 单位:kg·(667 m2)-1

表2 2017年区域试验产量 单位:kg·(667 m2)-1

表3 区域试验2年产量

图1 不育系ZHS 3

图2 恢复系ZHA 2

2.3 测配过程

2015年夏季,以ZHS 3作为母本,利用其他纯和材料作为父本,大量测配形成118个组合。2015年冬季在海南鉴定发现,组合ZHS 3×ZHA 2表现最好,抗炭疽病、病毒病,产量高,果型锥形,香味浓。2015年底将组合 ZHS 3×ZHA 2命名为朝天椒6号。

2.4 通过登记

2020年5月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辣椒(2020)20061。

3 区域试验

2016—2017年,分别在贵州省7个较重要的辣椒生产县(市、区)开展区域试验。试验点分别是遵义市播州区石板镇乐意村、安顺市紫云县白石岩乡小湾村、黔东南州黄平县旧州镇岑花村、铜仁市德江县荆角乡新坑村、毕节市黔西县铁石乡米新寨村、黔南州福泉市凤山镇兴隆街村、贵阳市开阳县龙岗镇坝子村。对照品种为当时大面积推广运用的遵义朝天椒常规种遵辣6号。

3.1 产量表现

从表1、表2、表3可看出,朝天椒6号在7个试点中均表现增产,各点产量显著高于对照遵辣6号。朝天椒6号2016年平均鲜椒产量为1 523 kg·(667 m2)-1,2017年鲜椒产量为1 408 kg·(667 m2)-1,2年平均鲜椒产量为1 465.5 kg·(667 m2)-1,折算干椒产量为366.38 kg·(667 m2)-1,较对照增产21.92%,产量差异呈极显著水平。

表6 示范推广种植面积、产量统计

表4 辣椒新品种区域试验田间抗性

3.2 抗性表现

从表4可见,2016年度在7个试验点中,抗倒性、耐旱性和耐渍性田间鉴定分别为6强1中、6强1中和3强4中。病毒病、青枯病、枯萎病和疫病的田间调查感病率分别为0.15%、3.45%、3.75%和1.05%,分别比对照遵辣6号减少2.12%、减少0.82%、增加0.54%和减少0.16%。2017年在7个试验点中,朝天椒6号抗倒性、耐旱性和耐渍性田间鉴定分别为6强1中、6强1中和4强3中。病毒病、青枯病、枯萎病和疫病的田间调查感病率分别为0.23%、4.15%、4.45%和1.35%,分别比对照遵辣6号减少2.94%、减少0.41%、增加0.24%和减少0.21%。

在抗病毒病能力方面,与对照遵辣6号相比,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在抗青枯病、枯萎病和疫病能力方面与遵辣6号持平;朝天椒6号2年7个区试点中,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尤其抗病毒病和抗倒能力非常强。

3.3 品质表现

委托遵义市精科信检测有限公司进行了朝天椒6号品质检测分析。检测方法:脂肪检测执行GB 5009.6-2016;辣椒素检测执行NY/T 1381-2007;维生素C检测执行GB 5009.86-2016。

从表5可知,朝天椒6号脂肪含量为0.48 g·(100 g)-1,脂肪含量特别高,保持了遵义朝天椒的香味浓厚特点;辣椒素含量为356 mg·kg-1,辣味适中,可以为大多食辣人群接受,满足遵义朝天椒辣味适中的要求;维生素C含量为278 mg·(100 g)-1,属于高含量的辣椒品种,相对于其它低含量的品种均有显著优势。各项指标都在遵义市朝天椒品质指标范围内,具有遵义朝天椒传统特色。

4 示范推广

2018年,朝天椒6号在贵州省遵义市、毕节市、黔南州、安顺市、铜仁市、修文县、黔西南州示范推广种植,同时栽培对照品种遵辣6号。共计推广种植朝天椒6号面积315 hm2,种植对照遵辣6号0.8 hm2。从表6可以看出,朝天椒各点均表现为增产,朝天椒6号总干椒产量达到1 622 880 kg。朝天椒6号最高产量达到干椒354 kg·(667 m2)-1,较遵辣6号增产9.26%;最低产量为333 kg·(667 m2)-1,较遵辣6号增产16.03%;较对照增产最大幅度达17.83%,最小幅度为9.26%。

表5 朝天椒6号品质

5 特征特性

朝天椒6号属干、鲜两用型。平均生育期为178 d,株高78.13 cm,株幅75.23 cm。叶片绿色,花瓣白色,节间绿色,节部紫色。分枝次数为8.52次,成枝率高。青果绿色,老熟果红色,果实单生向上,果面光滑,短锥型,坐果集中,果实大小均匀。单株结果45.46个,单果鲜重12.34 g,果长3.16 cm,果宽1.87 cm,果柄长2.01 cm,单果种籽数138.53粒,种子千粒重6.32 g。辣味适中、香味浓厚,果实商品性好。

图3 朝天椒6号田间长势和果形

6 栽培技术要点

朝天椒6号适宜露地或保护地夏季栽培。选择排水通畅、不易水渍的高塝田土栽培,切记不可选择易积水丘块。一般1月下旬至2月中旬播种,用种量20 g·(667 m2)-1左右。选择漂浮育苗或者穴盘育苗为佳。苗期预防猝倒病、灰霉病、立枯病[3]。

高厢起垄、地膜覆盖、深挖田块十字沟和四边沟,施复合肥100 kg·(667 m2)-1、有机肥500 kg·(667 m2)-1作基肥。4月下旬至5月中旬定植。单株定植,移栽行距60 cm,株距35~40 cm,定植密度2 500~3 000株·(667 m2)-1。定植时每株浇定根水100~200 mL,定根水加入预防根腐病、青枯病和地下害虫的药物[4]。

移栽后7~10 d,用清粪水兑5~10 kg·(667 m2)-1尿素、5~10 kg·(667 m2)-1农用硫酸钾施提苗肥。移栽后20~25 d进入初花期,用清粪水兑5~10 kg·(667 m2)-1尿素、5~10 kg·(667 m2)-1普钙、5~10 kg·(667 m2)-1农用硫酸钾施坐果肥。一般施用坐果肥2~3次,隔15 d施肥1次。大田期及时防治疫病、青枯病、病毒病、炭疽病,以及蚜虫、烟青虫、棉铃虫和鼠害等。后期产量高易倒伏,可采用竹架加固植株。

果实红熟后及时采摘。作鲜椒用,3~5 d采收1次;作干椒用,5~8 d采收1次,及时运往烘干厂机械快速烘干为宜[5]。

猜你喜欢
朝天椒青枯病遵义市
新型生防菌组合防治烟草青枯病田间药效评价
烟稻轮作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青枯病发生的影响
红晶朝天椒等5个小山椒品种在清镇市的引种表现
烟草青枯病防治研究进展
消失的朝天椒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九小学四(4)龙思泉中队
玉米青枯病的防治技术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雅安市关工委到遵义市考察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