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文,刘端华,周仕全,邱慧明,谢冬容,马妙明,张振斌,邓 云,肖 翔,江文清
(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南平分院,福建 南平 354200)
1998年晚季,用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稳定中间材料92 GH 916作母本(92 GH 216为广抗粳1号/桂32//IR 46的后代)与明恢86杂交,通过在福建建阳、海南三亚两地定向人工选育,对优良的入选株系进行测交筛选和逐代稳定,于2002年冬季选育成配合力强、恢复力好、性状稳定、米质优的新材料,定名为南恢1288。2013年夏季,用不育系N 15 S与恢复系南恢1288进行少量制种。2013年冬季,杂种在海南三亚观察、品比测定杂种优势,表现植株清秀,群体整齐,综合性状稳定,杂种优势突出。2014年单季在福建建阳进行三重复品种比较试验,2015年参加多点适应性比较试验和示范种植,经过两年多点试验、示范,表现农艺性状稳定、穗大粒多、产量高、米质优、熟期落色好,适应性较广。201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水稻品种比较试验,2017—201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南平农科所科企水稻联合体区域试验,2018年同步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南平农科所科企水稻联合体生产试验,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190108)。
两优1288于201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南平农科所科企水稻联合体区域试验,平均单产9.633 t·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7.88%;2018年续试,平均单产10.040 t·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1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单产9.837 t·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97%;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0.249 t·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65%[1]。
两优1288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全生育期平均134.1 d,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0.4 d。株型集散适中,群体整齐,综合性状优良,熟期转色好。株高123.4 cm,穗长26.5 cm,有效穗数265.5万·hm-2,每穗总粒数177.8粒,结实率85.2%,千粒重26.8 g。
2017—2018年区域试验统一送样,经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两优1288出糙率79.5%,整精米率68.4%,垩白粒率10%,垩白度3.2%,直链淀粉含量14.0%,长宽比3.1,胶稠度77 mm,依据NY/T 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达到优质三等食用稻米标准。
2017—2018年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南平农科所科企水稻联合体区域试验抗性鉴定结果,两年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分别为5.4和3.5,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感稻瘟病;白叶枯病级5级,中感白叶枯病;褐飞虱抗性等级9级,高感褐飞虱;耐高温综合级别3级,耐热性表现较强。
图1 南恢1288及两优1288选育系谱图
两优1288在南方稻区作中稻种植,播种期一般安排在4月下旬到5月中旬,可以根据各地实际,适时安排播种。秧田播种量为180.0 kg·hm-2,大田用种量为15.0 kg·hm-2,做到稀播、匀播。做好秧田养分管理,播种前施足基肥,45%复合肥225 kg·hm-2;2叶1心时施断奶肥,尿素75 kg·hm-2;秧苗移栽前3~5 d施送嫁肥,尿素75 kg·hm-2,以培育多蘖壮秧。依据秧田病虫害发生情况,可在秧苗移栽前结合施用送嫁肥喷施农药1次,做到带肥带药下田。
两优1288繁茂性较好,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发挥好个体优势,夺取高产。作中稻栽培,秧龄30 d左右,插植规格23.3 cm×23.3 cm为宜,丛插1~2粒谷,插足基本苗16万~18万·hm-2。
针对两优1288株型稍散适中,分蘖力强,繁茂性好等特性,以主攻有效穗和结实率为主。在施肥量方面可比一般组合稍多,采用前重、中轻、后补的施肥方法,基肥、分蘖肥、穗粒肥比例以5∶3∶2为宜。基肥施用45%复合肥600~700 kg·hm-2;返青后和移栽后15 d各施尿素75 kg·hm-2作分蘖肥,促使早生快发;抽穗期追施45%复合肥200 kg·hm-2作穗粒肥,以提高结实率。
水分管理宜实行浅水养分蘖,苗足露晒田,后期保湿润的措施[2]。移栽时薄水插秧;分蘖前期间隙灌溉促分蘖;分蘖后期排水烤田控制无效分蘖;幼穗分化期保持浅水勤灌[3];后期干干湿湿,谨防过早断水;收获前7 d左右断水烤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利用植物保护部门病、虫测报数据,结合当地病、虫实际发生情况,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策略,选用低毒、低残留、高效农药,确保高产、优质。秧田期防治纹枯病、稻蓟马、蚜虫等;本田期可结合除草防治稻曲病、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螟虫等。
依据当地的气象条件和父母本的特性,安排好父母本播种期。在福建建阳,夏季制种Ⅰ期父本播后8 d播Ⅱ期父本,母本与Ⅰ期父本和Ⅱ期父本分别时差8 d和0 d。父本播种量105~112.5 kg·hm-2,母本播种量180~225 kg·hm-2,稀播、匀播,做好秧田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培育壮秧。
本田按2.5 m开厢,父母本行比采用1∶(8~9)或2∶(12~14),与母本行间距25 cm,方便田间操作。父本秧龄掌握在25~30 d,株行距25 cm×23 cm,三角形插植,丛插2粒谷秧,基本苗插足45万~60万·hm-2;母本秧龄控制在23 d以内,株行距为14 cm×14 cm,丛插2粒谷秧,基本苗插足150万~180万·hm-2。
施肥上掌握“稳前、促中、保后”的原则,大田施肥应施足基肥,适当追肥。母本与Ⅰ期父本同期移栽的,插秧前应施用适量基肥,插秧后7 d左右进行追肥;Ⅱ期父本插秧后3 d在父本行单独施用尿素作追肥;幼穗分化四期后视苗情适量施破口肥和穗粒肥[4]。水分管理采用寸水插秧、浅水分蘖,适时搁田,浅水养花,干湿壮籽的原则[4]。母本拔节前5 d开沟排水烤田,控制或减少无效分蘖;母本孕穗前期灌深水,增湿降温促进结实;母本孕穗后期间隙灌溉,保持干湿交替;母本成熟前10 d左右及时断水烤田,确保结实率与千粒重。
病虫害田间防治应贯彻植保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制种田主要病害有稻粒黑粉病、纹枯病、稻瘟病等,虫害主要是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等。稻瘟病应做好预防工作,秧田期、破口期和齐穗期可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或2%春雷霉素液剂防治叶瘟和穗颈瘟;稻粒黑粉病可在赶粉结束后用30%烯唑·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20%三唑酮乳油防治[5];纹枯病可在孕穗至始穗期用24%井冈霉素或70%甲基托布津防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等虫害的防治可用25%杀虫双或毒狼75~120 mL·hm-2防治。
在父母本花期相遇时,制种田“920”喷施原则是“前轻、中重、后补”。第1次喷“920”为母本抽穗5%时,用量为90 g·hm-2;依穗发育进度,第2天或第3天再喷“920”135 g·hm-2。一般父本比母本多喷1次“920”,使父本高于母本15~25 cm,便于授粉结实。人工赶粉方向采用垂直行向。
为防止串粉混杂,整个制种生产过程中应严格做好去杂工作,尤其在抽穗扬花前严格去杂。喷施“920”后25 d或种子黄熟85%视天气情况及时收割。收、运、晾、储藏等过程防止人为和机械混杂,保证种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