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中关键要素分析
——以开封大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2020-11-19 06:57
开封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个性化课程体系实训

孙 勇

(开封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重点支持一批优质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这就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这是在新时代国家做出的一个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决策[1]。双高建设中,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推动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内生动力。专业群是高职教育的一个基本载体,专业群建设是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抓手。立足学校实际,对接行业需求,对标国际水准,创新建设路径,精准发力,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是高职院校需要承担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本文拟以开封大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进行深入探索,以期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关键要素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规模扩大。高等职业院校只有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才能生存。高职院校所设专业只有与产业链对接,才能获得快速的发展。单个专业往往无法完成与产业链对接,只有专业群才能承担这一任务。专业群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升级版。从基础支撑、核心技术到上层应用,每一项都是产业所离不开的。相关产业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高水平的专业群建设,在外部需要对接产业链或岗位群需求,在内部需要促进各专业的协作、资源共享。在专业设置上,许多高等职业院校都建立有动态调整机制。高等职业院校应紧盯产业高端,根据行业发展趋势,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及时调整专业布局,使之对接关键技术环节及职业岗位群。此外,还要及时调整专业群内专业设置,以提升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契合度。

组群逻辑、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三大核心要素。首先,组群逻辑正确是对专业群建设的基本要求。其次,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而培养出更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最终目的。只有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使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更多人才支持。第三,课程是专业的载体,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课程中应用,课程与教学模式需要匹配,课程承载着教与学相互作用过程中传递出的信息的总和。具有相同或相近技术基础的课程组成一个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专业群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支撑。

(一)组群逻辑

对“群”进行合理配置是群效应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专业群配置的关键在于优选核心专业和慎选专业群主[2]。各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布局各有特色。在当前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中,高等职业院校应结合自身办学资源和办学特色,优选核心专业。在遴选和评判中,既要着眼于专业的“过去”和“现在”,更要着眼于专业的“未来”,核心专业不一定是学校当前最强、最有实力的骨干或名牌专业,但一定是最有潜力的专业。其次,专业群搭配中,应明确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映射关系,精准定位,注重专业群的外部适应性、内部相关性和内外协同性。外部适应性是指专业与产业的契合性。高等职业院校在组群的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基于产业链”、“基于职业岗位群”、“以核心专业为基础”及“基于产业对复合型人才和跨界人才的要求”是四个组群原则,也是四种组群逻辑。高职院校既要打造以产业链(产业群)为依托,体现职业岗位在产业链和工作流程上的地位以及二者相关性的高水平专业群,也要打造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托,体现职业岗位与工作对象相关性的高水平专业群,最终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链或岗位群的有效对接。内部相关性是指各专业的相关相近性。组建专业群时,不能“拉郎配”。专业群组建的另一个目的在于优化资源配置,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各专业已有课程、师资、校内外实训基地等资源的共享,这样才能使群集聚效应得到更好更快的发挥。内外协同性是指专业群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性。专业群要成为区域产业发展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这是高水平专业群的使命,也是其立命之本。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近期目标是融合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结构要素,远期目标是打造一个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群与岗位群紧密对接、互相支持、各展所长、彼此成就、互动成长、协同发展的生态系统。

(二)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专业群建设质量的关键[3]。“双高计划”旨在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应成立由学校及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等单位组成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新型专业和课程框架,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使之与产业需求相吻合。要推行“1+X”证书制度,构建“面向社会、育训结合、岗证课融通、多元培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努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课程体系

对原有专业课程体系的解构是专业群建设的必然结果。原有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一种线性逻辑关系,而当前的专业群建设要求专业课程体系呈网状逻辑结构。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中,需要权衡利弊、综合考虑,处理好整体和局部、共性和个性、当前和长远之间的关系,满足各方需求,做到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对接、课程安排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具体来说,要设置“底层”平台课程,传授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培养学生应有的基础能力;设置“中层”专业方向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设置“高层”专业拓展课程(可选修),培养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三层课程构成了专业群“公共课程+个性化课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另外,要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打造项目化教学资源库,将企业的相关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及时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中,能力培养是关键。要加强培训,增强教师的教学资源开发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要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开封大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实践分析

开封大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包括建筑工程技术(智能化、信息化桥梁施工控制,安全监测,工业化建造)、建设工程管理(以大数据+建筑“全寿命周期”为特色的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BIM+”地产开发和管理)3个专业。其中,建筑工程技术是国家级骨干专业。专业群对接绿色施工与智慧建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向上游走,扩展到数字城市技术;向下游走,延伸到建筑新材料新工艺。目前,我国建筑业正在从传统建造向绿色建造、智能建造转变,现代建筑产业集群正在形成。河南省人民政府颁布的《河南省建筑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明确提出,加快推动河南省建筑业转型发展,将建筑业打造成为技术先进的现代产业、节能减排的绿色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同时也存在巨大挑战。开封大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紧贴市场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加快专业群建设,努力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组群逻辑——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应性

1.对接现代建筑行业发展需求

与行业发展需求高度匹配是专业群建设的内驱力与逻辑起点[3]。当前,“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付诸实施,面向河南的“三区一群”国家战略正在大力推进。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已挂牌运行。开封市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城市,正在朝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新型工业化城市和智慧城市方向迈进。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给建筑企业的发展增添了动力。开封大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紧紧把握建筑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和数字化浪潮冲击带来的重大机遇,加快专业群建设步伐,努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以满足人才市场需求,助力地方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

2.满足土建工程中游产业链和岗位群需要

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对接是产教融合理念下一个新的概念组合[4]。专业群有组群逻辑,产业链也有自己的组建逻辑。开封大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对接全生命周期产业链,按照土建工程设计、招投标、施工、运行管理等各个关键环节的要求培养人才。具体来说,培养目标对应岗位设置,专业课程对应岗位技术技能要求,实训实习对应工作内容。为适应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开封大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科学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和服务功能,提升专业群服务行业的精准度,尽力满足人才需求侧的要求。

开封大学按照施工技术与管理、检测与质检、安全技术与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等技术链的要求,完善与之对应的知识和技能结构,设置了主要服务于中原地区建筑业装配施工、绿色施工、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设置了主要服务于新型建造(符合智慧施工要求)管理的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设置了主要服务于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的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以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三个专业为基础,组建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专业群对接由施工管理员、质量监管员、安全管理员、预算员、房地产估价员等岗位组成的岗位群。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构建土木建筑类资历框架标准,推行“1+X”证书制度

开封大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聚焦建筑业转型升级,构建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人力资源资历框架,如图1所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探索建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立灵活、有弹性的管理机制,通过不同类别教育及培训体系内部成果的综合转换、学习成果的上下互通、不同资格的平等互认,为各级各类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提供共同参照,实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培训的业绩成果等值互认,为学习者搭建终身学习阶梯,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同时,推行“1+X”证书制度。“1”是指学历教育证书,“X”是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人力资源资历框架体系为基础,制定育训方案,为学生考级提供支持。目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有建筑信息模型(BIM)制作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施工员、质量员、工程测量员、预算员等岗位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图1 人力资源资历框架

2.“双主体育人、模块化、导向式、职业能力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群课程体系结构决定于其职业能力的组织结构[5]。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由基本能力、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组成;职业素养主要体现为工匠精神,由传承规矩、精美建造和创新创造意识组成。在人才培养中,开封大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将课内教育与课外培养结合在一起,使二者融为一体,实施项目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将人才培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在学校、企业两个环境下,依次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并将工匠精神塑造贯穿始终,使毕业生具备顶岗操作能力和工匠品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职业能力递进、工匠精神贯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由此形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定期召开校企合作联席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最终打造出“双主体育人、模块化、导向式、职业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见图 2)、“1+X”书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图2 人才培养模式

(三)课程体系建设

通过深入行业企业调研,确定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三个专业的关键岗位分别为土建施工员、土建质量员、房地产估价员和市政施工员,职业能力由识图能力、施工能力、计价能力、工程管理能力、房地产项目经营管理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等组成。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素养和能力划分为公共和个性化两类,从而相应地搭建起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公共课程平台和个性化课程平台,构建起专业群“公共课程平台+个性化课程平台”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

公共课程平台:公共职业素养与能力共有4项,分别为识图能力、施工能力、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为达到培养目的,设置4门对应的专业课程和人文素养必修课程,从而搭建起专业群的公共课程平台,推进师资、实训条件、课程等资源的共建共享。

个性化课程平台:依据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三个专业对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需求的差异,分析确定它们各自所需的个性化素养与能力,并配置8类对应的课程。其中,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的个性化素养与能力由识图能力、施工能力、计价能力、管理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组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个性化素养与能力由识图能力、施工能力、管理能力、信息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组成,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个性化素养与能力由识图能力、管理能力、房地产经营和估价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组成。依次搭建专业群的个性化课程平台,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素养与能力,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差异化需求。

图3 公共课程平台和个性化课程平台

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深入行业企业调研,确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的关键岗位为土建质量员、土建(市政)施工员和房地产估价员。根据对关键岗位工作任务的研究分析,结合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确定专业群的职业能力为识图能力、施工能力、计价能力、管理能力、信息能力、综合能力等。其中,识图能力、施工能力、管理能力作为专业群公共能力,通过专业群公共实训平台来培养;专业群的识图能力、施工能力、计价能力、管理能力、信息能力、房地产经营与管理能力、综合能力作为专业群个性化能力,根据各专业特点,通过个性化实训平台进行强化培养。按照“使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技能培养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突出岗位能力的培养,构建了“公共实训平台+个性化实训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4所示。

公共能力:识图能力、施工能力、管理能力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的公共能力,需配备的实训课程有工程制图、建筑CAD、建筑材料与检测、工程测量、建设法规等,它们构成公共实训平台课程集合。公共实训平台课程教学中,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项目驱动、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通过课内实训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公共能力。

图4 公共实训平台和个性化实训平台

个性化能力:工程造价专业个性化能力有识图能力、施工能力、管理能力、计价能力、综合能力,需配备的实训课程有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设备与识图、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量清单与计价、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造价软件应用、综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它们构成工程造价专业个性化实训平台课程集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个性化能力有识图能力、施工能力、管理能力、信息能力、综合能力,需配备的实训课程有建筑识图与构造、平法识图、建筑设备与识图、建筑施工技术、工程测量、装配式结构施工、建筑施工组织管理、工程技术资料管理、BIM技术应用、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它们构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个性化实训平台课程集合。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个性化能力有识图能力、施工能力、管理能力、综合能力,需配备的实训课程有市政结构识图与构造、公路工程施工、桥梁工程施工、工程测量、建设法规、工程资料管理、公路施工组织与管理、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它们构成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个性化实训平台课程集合。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个性化能力有识图能力、施工能力、管理能力、房地产经营与估价能力、综合能力,需配备的实训课程有建筑识图与构造实训、建筑施工技术、工程测量、房地产投资分析、房地产营销策划、房地产估价实训、建设法规、工程项目管理、物业管理、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它们构成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个性化实训平台课程集合。通过个性化实训平台,采用课内实训、集中实训、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形式进行培养。

三、结语

组群逻辑、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三个核心要素之间的关系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在弄清楚组群逻辑和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才能搞好课程体系建设,而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群建设的基础。只有三个关键要素都完善,才能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个性化课程体系实训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CDIO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