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党和国家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一号民生工程来抓。由此可见,脱贫工作在党和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它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每一名中华儿女。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了解、认知、解读和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贫穷,什么是脱贫工作。“在中国,不了解农村,不了解贫困地区,不了解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就不算真正意义上的了解中国,就不能真正懂得中国,更不可能治理好中国。” 不了解贫穷和贫困农民,就不能从根本上理解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真谛,也无法知晓祖国在扶贫工作方面所取得成就的非凡意义。
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顺应国家之政策走向和每一名中国人的需求,《延安答卷》应运而生。该书由厉彦林同志著,由党建读物出版社于2020年8月出版。《延安答卷》首先是一部国人了解贫穷、理解脱贫工作的绝佳教材。作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利用详实的数据、科学的实证将“贫穷”一词置于历史的背景和世界的视野之中,读之方觉自己以往认知的肤浅和狭隘,深感党和国家决策和战略的远见卓识和气逾霄汉的魄力,对国家的“脱贫”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祖国已经取得的成就油然而生自豪之感。
对于衣食无忧、生活在较为发达地区、能够随心所欲地徜徉于网络和电子世界的新一代年轻人来说,“贫穷”仿佛是一个十分遥远的词语。但回溯不过几代,我们的祖辈大多是贫苦农民出身;往前溯源不过百年,中国人民还挣扎在水深火热的贫困深渊之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华民族的历史,甚至是整个人类的历史都是一部不断与贫穷斗争的历史,引领人们不断前行的希冀就是衣食无忧、生活富足的美好生活。历朝历代,统治者为使天下得治,往往采用较为宽松的政策,而一旦剥削过于严苛,人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往往揭竿而起,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依此逻辑,一旦贫穷问题能够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我们的这个社会也就真正地能够实现长治久安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的祖国一穷二白,人民贫困不堪,短短的70年之后,祖国的繁荣富强举世瞩目,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有目共睹,而中国要在2020年消灭绝对贫困的豪言壮举更是震惊世界。试问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有如此胆识,敢如此说、如是做?
贫穷如何消灭?扶贫工作如何开展才能取得实效?扶贫的这场试卷如何作答才能取得高分?这是党和国家以及各级政府部门最关心最实在的问题。《延安答卷》利用延安市扶贫工作的众多鲜活实例给我们做出了高水平的样卷,指明了中国扶贫工作的方向。
一曰“精准扶贫”。教育倡导因材施教,根据个体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最大化地调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最佳的发展水平。同理,扶贫工作也要求能够做到精准扶贫,倡导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期精准的调查研究工作必不可少。《延安答卷》为我们描绘了延安扶贫工作“对象精准”的扶贫方略,而这一方略正是建立在扎实摸排、科学界定的基础之上的,生动诠释了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的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延安的扶贫,是通过广大的扶贫干部,驻村工作人员多次地逐村、逐户、逐人拉网式排查,然后逐村、逐户、逐人建档立卡,对症下药,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产业扶贫,让贫困户强身壮体、恢复元气;就业扶贫,为贫困户撑起一把遮风挡雨的伞;教育扶贫,点准最管用的穴位,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健康扶贫带来曙光,帮助搬掉压在贫困群众身上的沉重大山;整体搬迁,挪穷窝、断穷根,一步跨入新天地。”精准扶贫的目的在于根据具体贫困户、贫困人员的具体困难,并结合相关人员和地区的优势和特长精准地扶持,让贫困群众看到脱贫的希望,重新燃起胸中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和斗志,充分发挥延安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传统。习总书记强调,“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黄龙县村民杜金山,一名老共产党员,已是古稀之年,却由于家庭的不幸不得不支撑起整个家庭三代的生活重担。因为有了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他主动学习种植技术,栽植十多亩果树,养了12箱蜜蜂。有人劝他别那么辛苦、吃现成的时候,他坚持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2018年,杜金山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5万余元收入,顺利脱贫,全家的日子也红火起来。用他的话来说:“如今国家的扶贫政策这么好,我一定放手加油干,至少带个好头呗!”
二曰“生态扶贫”。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需要反复琢磨,深刻理解。我们绝不能走一条先破坏、污染,再治理的急功近利的发展之路,扶贫工作也是一样,一定要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扶贫之路,“绿色延安”的生态脱贫之路是中国扶贫工作有益而成功的尝试。
从原始社会、农耕时代,直到现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人类从未真正摆脱过对土地的依赖。在人类的成长过程中,土地如母亲一样,不计回报地给予了我们一切。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一不是来自于大地母亲的馈赠。可是,土地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正如母亲也会老去,需要长大后的儿女的照顾和回馈。人类已经长大,已经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地立足于这个世界,我们要及时地、清醒地认识到不能再向土地母亲一味地索取了,该是人类回馈、照顾我们伟大的土地母亲的时候了。就好像孩子有一天会突然发现自己的母亲已经老去,此时才醒悟过来自己给予母亲的太少,而希望用自己的金钱、荣誉等等换回母亲的健康,可是母亲已经再也不可能年轻,一切都为时已晚。幸运的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之下,我们已经开始想尽办法回馈、反哺我们伟大的土地母亲。只要我们掌握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只要我们及时地开始行动,我们的土地母亲还会重获青春。
《延安答卷》所描绘的延安的扶贫之路正是一条回馈土地母亲、回馈大自然、可持续发展之路,延安在这一生态扶贫政策的施策过程中已变得越来越美丽,越来越生机盎然:延安的绿,如落入宣纸上的一抹浓墨,肉眼可见地侵入了四周的荒芜,将山林、河流逐渐都晕染成了绿色;延安人民的笑容如春风吹过水面的涟漪扩散到千家万户。“但有方寸土,留与子孙耕。”在山林与耕地的矛盾中,延安的脱贫排除万难果断选择了“退耕还林”。生态脱贫的道路让延安人民看到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看到了自己的能量与潜力,也看到了自己及后世子孙的美好未来,由此,自信的种子在延安人民的心中生根发芽,人们的腰杆也越挺越直。延安黄龙县利用原有的植被条件,经过约20年的努力,森林覆盖面积已达到92%,昔日的黄土高坡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绿洲。宜川县的段塬村原来封闭落后,到处是光秃秃的山坡,仅有的植被也被牛羊啃光,被农户当柴烧光。在生态扶贫过程中,这个村成了典型的苹果专业村,苹果满山坡,老乡们干劲儿十足,男女老少对各种专业的苹果种植技术都是手到擒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告别窑洞,建造新房,家家买得起小汽车,整个地区的精神境界和文明程度也脱胎换骨,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建国71年的历史,也是党和国家带领人民不断向贫困冲锋的历史,如今中国的脱贫工作已经取得巨大成就。联合国对中国扶贫事业所做的评价如是说:“中国在全球千年发展目标中所作的贡献,给予再高的评价也不过分。如果没有中国的进步,整个世界在减贫方面总体上说是倒退了。”革命战争年代,延安是新中国的起点;21世纪的中国,“绿色延安”必将为中国的脱贫之路开创更加辉煌的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