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新征程,砥砺谱新篇。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这次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擘画发展蓝图、规划实践路径、作出战略部署,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注入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必须遵循的原则,提出了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建议》集中全党全社会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着眼未来5年乃至更长远的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的战略眼光和战略定力,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贯彻落实好全会各项决策部署,是当前全党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过去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开拓创新,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实践证明,有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乘风破浪、坚毅前行。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观全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看国内,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迈向“十四五”,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要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新征程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凝聚改革开放的磅礴力量,必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宏伟蓝图已绘就,砥砺奋进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勠力同心,真抓实干,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新华社评论员)
10月30日上午,首场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举行,介绍和解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关于全会精神、规划《建议》和大家关心的问题,1个多小时的新闻发布会释放大量信息,一起来看。
10月30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晓晖,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宁吉喆,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介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并答记者问。发布会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主持。
规划《建议》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下制定的。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十四五”规划建议,成立了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同志担任副组长。7个月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三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两次起草组会议,研究审议规划《建议》稿的总体框架、基本思路、指导原则和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很多重要的批示指示,为规划《建议》稿的起草把握大方向、确定大思路、提出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多次到地方和基层深入调研,亲自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多次亲自修改审定文件稿,进行战略谋划,倾注了大量心血,确保了规划《建议》稿的起草得以高质量完成。
规划《建议》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提出来。特别是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战略部署,明确了主攻方向和重要着力点。
8月16日至29日,“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在网上征求意见,这在中央全会文件起草历史上是第一次。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网上留言有100多万条,有关方面从中整理出了1000多条意见建议。
简而言之,规划《建议》的核心要义体现在三个“新”上,就是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
五中全会在《建议》中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是我们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布局。
科技自立自强与我们一直强调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也是一脉相承的,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不是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中国的科技创新从来都不是封闭式的创新,今后也不会关起门来自己搞创新。面向未来,中国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的步伐将会越迈越大。
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这是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
新发展格局强调的是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国内经济的单循环。国内循环也是建立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不是每个地方都搞自我小循环,不是说层层要搞省内循环、市内循环、县内循环。
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意味着对外开放地位的下降。相反,展望未来,我国外贸进口和出口、利用外资、对外投资的规模将会持续地扩大,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会持续地提升,这也是大国经济的重要特征。
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国间的经济联系是由双方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和全球经济的开放性所决定的,彻底“脱钩”根本不现实,对于中美两国来说,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也没有好处。其实,真正想脱钩的少而又少,真心要合作的多而又多。
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关键还是要练好内功,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着力办好中国自己的事。当然我们要办的事很多,千头万绪,有三件事情特别重要,就是改革、开放、创新。
五中全会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从战略和全局上作了规划和设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
“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极其复杂的国际形势,要破解许多难题,会面临一系列风险挑战。越是这样,就越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个指引方向的指南针、凝心聚力的主心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就越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五中全会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道理就在这里。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次全会释放未来中国发展重要信号。
“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的战略布局中,人们看到,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我们还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这次全会令人瞩目地提出了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梳理全会公报,“强国”是高频词。公报提出到二○三五年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
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公报也提出多个强国任务、战略。在科技创新方面,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在优化升级经济体系方面,提出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认为,全会提出了一系列“十四五”时期和到二○三五年的目标、任务、战略。这些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强国目标,符合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也符合新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会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因此,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进入新发展阶段,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公报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动力。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马宝成表示,当前,尽管我国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但创新仍面临一些突出短板,在接下来的“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应强化硬投入,优化软环境,走自主创新之路,以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
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公报的一个亮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随着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为“十四五”乃至到二○三五年我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期间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对此公报指出,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会提出,到二○三五年,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顺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趋势。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说,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新一轮更高水平开放,要更加强调制度型开放,不断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全会提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到二○三五年,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十四五”时期,将会有更多促进民生改善的实招硬招。全会提出,到二○三五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
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窗口期”。据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我国社会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表示,未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将由个体、家庭的问题向群体、社会问题转变,由相对单一的社会领域问题向多领域问题转变的态势,应对任务更为繁重,需要着力发展多层次、个性化、品质化、精准化的养老保障体系和服务供给。
全会提出,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以1927年南昌起义为起点,2027年将迎来人民军队建军100周年。公报提出,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二○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26日至29日在京召开,引发英国路透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全球主流媒体关注。外媒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中国拥有非常好的局面,足以构建新的政策框架。未来五年,中国将迈入高质量发展关键期。
“此次会议是在全球充满巨大不确定性的时期召开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6日撰文称,全球经济从疫情中复苏是“漫长且不均衡”的,不过中国通过有针对性的封锁和广泛的检测,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住疫情,使该国大部分地区的生活恢复正常。CNN引述澳大利亚罗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麦格雷戈的话称,中国政府正在顺利开展恢复经济的工作,目前拥有一个非常好的局面,可以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政策框架。
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蓝图,外媒表示期待。路透社报道称,中国领导层将在这次重要会议上规划中国2021年至2025年的经济发展方向,寻求增长和改革的平衡。这家英媒援引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一帆团队撰写的报告称,中国将继续朝着消费导向、高增值、绿色及可持续增长的方向发展以实现经济平衡。
“要扭转经济增长放缓趋势,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路透社援引经济专家的话说,会议一方面关注如何释放中国国内发展动力,促进家庭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则商讨新措施,提升国内消费水平,促进高价值商品及服务的发展。
外媒还特别关注“十四五”规划重点推进的“双循环”战略。美国CNBC新闻网撰文分析称,这项战略立足中国国内市场,谋求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预计这一概念将为“十四五”规划提供支撑。CNBC援引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亮的话称,未来五年,中国将真正强调高质量增长,速度可能不会像以前那么快,这将是中国推动经济发展到一个新水平、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
俄罗斯《独立报》也刊文称,中国已在2020年完成消除贫困的目标,未来五年,中国将集中应对外部复杂环境所带来的挑战,但“双循环”战略不会阻挡中国与外部的经济联系。香港《南华早报》援引经济学家的话称,中国“双循环”经济战略聚焦竞争和开放,而非切断与世界其他经济体的联系。美国彭博社表示,中国会继续开放外部市场,包括放松此前禁止外国投资者进入某些行业的限制,并对进口商品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美国智库新美国基金会的网络安全政策研究员莎姆·萨克斯的话说,几十年来,中国一直重视技术的自主创新,未来五年将更加注重本土技术的进步。路透社援引瑞银的报告称,对中国来说,技术自主创新变得比以往都重要。未来五年,预期中国会对基础研究、前沿研究和先进技术领域提供更多支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更加鼓励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