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华
河北省固安县东湾乡北固城小学
传统文化是我国的宝贵财富,是具有传承和发扬必要性的,这也是当下学子的重要任务和重要使命,是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重要责任与义务,而通过语文课堂教学达成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目的,不失为一个有效的策略和渠道,还需语文教师为此付出较多的心力和劳力。以下为个人教学经验下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策略,以供参考与借鉴。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是顺利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前提,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小学生产生抵触、厌烦等负面情绪,在语文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小学生才可受益匪浅、才可收获至深体会。除了要在课堂中多引申传统文化内容,也需通过创新的手段来进一步炒热课堂传统文化氛围,如采用多媒体设备呈现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人、事、物,再加上音乐的烘托和教师言简意赅的阐述,来进一步让课堂充斥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当然,也可通过外部环境改变来进一步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如在室内墙体中张贴具有正面引导意义的字画,也可在室内开辟传统文化读书角等,来进一步强化室内的传统文化氛围,确保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更好的进行学习和成长。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这种氛围不那么突兀,还需教师加强个人建设,要积极在学生面前践行传统文化的道德品质,方可让课堂传统文化氛围更纯粹,方可做到言传身教,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产生高效作用和影响奠定坚实基础。
语文教材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亦是学生学习各类知识、认知文化的主要途径,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一些传递传统文化的知识和内容,小学语文教师不妨从处入手,通过强化教材内容开发来达成传统文化深化目的,确保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更真切的了解和认知。比如《揠苗助长》、《传统节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精卫填海》等,可让学生对抽象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大体印象和清晰认知,语文教师也可鼓励学生通过朗读形式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更要将这些教材内容背后的内涵、道理高知给学生,方可让学生沿袭诸多美德、情感,切实让学生懂得“忠、义、礼、信、孝”,切实让学生以此为做人、做事准则,切实让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生的心灵中扎根、萌芽。
要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经历漫长岁月、时代变迁而浓缩的精华,尽管它已存有上千年,但是其真理仍旧有传承、发扬、应用的价值,也依旧可以指导人们更好的生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不妨依托中国传统文化此种特性,来进一步开展生活化语文教学,切实拉近传统文化与生活的距离,切实改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固有、保守看法,确保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改观基础上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无形中便可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实际意义体现出来,利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和育人目标的达成。建议小学语文教师依托教学内容,来进一步将文中描述的节日、礼节、风俗带入生活中,让学生结合生活阅历、经验去感受和思考,赋予学生各抒己见的权利,确保他们得以将内心所想的内容、对这些节日、风俗等的印象加以阐述,对于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兴趣有着积极作用,便于学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实际意义揣思,方可更好的让学生感受文化背后的含义和道理,有助于学生真正学到传统文化背后的精髓,利于强化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以往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往往通过口头教学形式达成,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输出通道严重受阻,起到的育人成效自然备受限制且令人不满意,在教育改革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师不妨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有机会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失为一个强化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功效的较好办法,值得教师深入其中展开探索并充分落实。例如组织学生观赏名人故居,真实感受哲人的人文气息、真实感受古人留给现代人的精神财富;又或者组织学生在操作活动室亲手绘制荷包、包粽子等,从而让学生感受浓浓的传统文化,从而在亲身体验下加深对传统文化的感悟,方可及时了解传统文化精髓。当然,也需在实践活动完毕后,学生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方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可助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课堂不失为一个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通道,也不失为一个达成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路径,小学语文教师务必依托语文教学资源,来顺利达成知识教授、传统文化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达成等多重目标,切实做到教学与育人两手抓。当然,这个过程中,还需语文教师付出较多的努力和辛劳,切实围绕小学生年龄特点、学习情况、道德品质状况来合理的落实各项行动,并做到大胆实践、细心总结,方可取得不错的教学、育人成效,相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必将实施的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