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与培训路径探究

2020-11-19 01:25:54温舒炜内蒙古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青年教师课题

■温舒炜/内蒙古师范大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有力推动了高校思政课的创新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高校思政课在总体不断加强的同时,也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一、新时代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与培训的必要性

(一)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执教能力

思政课教师的执教能力关乎高校思政课的整体水平,关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系统地培养与培训可以帮助思政课教师通过科学的方法传授知识、引领价值取向。思政课是自小学开始就开设的一门特殊课程,它贯穿了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学生们认为这门课是浪费时间的“无用之课”,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课堂上想要得到的是带有“新鲜感”的知识。面对这些问题就急需思政课教师积极提高执教能力,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吸引学生。尤其面对“00后”的大学生,他们的思想更加活跃开放,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应当做到教学观点与时俱进,充分使得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整体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思政课作为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主阵地,其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要对大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实现思想的引领。对此思政课教师队伍应加强培养与培训,提升教学质量,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现今,思政课课堂多数采用大班“满堂灌”的形式,实践环节基本等同于“形同虚设”,教学结果多采用笔试考试获取学分制。多数学生也认为思政课不必花费过多的精力去学习,考试过后得到应有的学分就算完成任务。在学习过之后,学生们也不能充分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在考试结束之后就抛之脑后。因而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就是要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思政课的意义所在,在面对外界不良思想的侵蚀要学会辨别和抵制。

二、当前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与培训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思政课教师队伍高水平人才的缺失

从实际情况来看,思政课教师队伍中高水平人才仍然存在较大缺口,有的高校因为教师数量不足安排大量兼职教师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且兼职教师与全职教师管理与工作时间不一致,无法参加统一的学习培训,所以造成与全职教师教学水平存在差距的情况。当前,我国每年毕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生数量难以弥补高校对思政课教师的需求,所以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仍然是中年教师为主力军。在偏远地区,引进条件不具备吸引力,导致许多博士毕业生只愿到一线城市去工作,更大程度地造成偏远地区思政课教师的缺乏。另一方面,虽然青年教师学历高,与学生之间没有“距离感”,但还普遍存在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但是,即使拥有博士学历却并不等同于拥有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素养。不少毕业的博士生的本科学历或研究生学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大相径庭,没有系统的学习必然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的缺漏,更加无法登上讲台为学生们讲好思政课。

(二)思政课教师队伍缺少相应的科研支持力度

由于思政课师资的缺乏,在高校中往往是一名教师承担多个大班的教学任务,这些大班是由多个专业的学生组合而成,教师还需要耗费大量精力了解不同专业的知识背景,所以任务重课时多是普遍存在的状况。另外,高校中一部分思政课教师同时在学校中担任一些行政职务,例如学生辅导员、学院团委书记等。所以对于科学研究工作,部分思政课教师认为自身很难创新,科研文章更是难以发表到高端学术期刊以及核心期刊。并且在申请课题时有的课题负责人为了保证课题的完成率,只愿意吸收学历高、科研成果丰厚的教师参与,从而打击了其它青年教师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青年教师缺少必要的科学研究,也就无法尽快的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

三、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与培训的创新性路径

(一)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

高校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前沿阵地,马克思主义学院处于这个阵地的最前沿,直接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思政课课程的建设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的重心,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也是培养高水平思政课教师的摇篮。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首先要在学院内部形成良好的风气和共识,每位教师都要做学院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只有将学院建设成“一流马院”才能为思政课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高校必须从战略性的高度去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不能简单的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当做一个二级学院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学院应该被定格为二级学院的排头兵、领头雁。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在高校思政课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不仅要敢于担当,而且能够担当。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应该做到“走出去”,各个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加强交流、协同发展、组成合力,增强师资与资源的互通。全国重点马院与其它高校马院之间形成对接帮扶的关系,以“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方式进行拔高与提升。重点马院中的思政课名师名家定期深入帮扶对象学院进行主题培训,各高校马院的青年教师依托这一平台进行访学研修,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培训增添更广阔更友好的平台。为了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

(二)推进思政课教师专项人才培养计划

各高校应依托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高校,借助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推进思政课教师在职攻读博士计划首先要能够充分吸引教师攻读博士,高校应给予大力的支持,以报销部分或全部学杂费的方式鼓励思政课教师脱产或半脱产攻读学位,并在获取博士学位之后给予较大的职称晋升空间。

对于学历较高但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在学院内开设“以老带新”的培训计划,由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带领青年教师以听课、讲课比赛等形式,在短期内对青年教师进行集中的岗前培训,尽快适应高校思政课教师这一角色。各高校马院应每年举办定期培训班,可以采取外出访学、实地调研、等,或有偿聘请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专家来校为思政课新教师举办专题辅导报告和答疑解惑。

(三)完善思政课教师科研项目资助计划

在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申报的过程中,有许多青年教师由于职称或学历不达标,往往达不到申报标准,这就要求高校为青年教师设立专门的专项课题,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热情,让青年教师有课题做,提升科研能力。同时,老教授要全程参与指导,不但能够确保课题顺利结题,还能够促进新老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带动。

为鼓励思政课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学校不仅要在资金方面提供帮助,还应在政策、管理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学校应建立一套科学的科研成果考核标准及奖惩制度,能够客观公平的对科研成果给出一个合理的评价,并将最终成绩计入教师年度考核结果中。在科研经费方面对青年教师适当倾斜和帮扶,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开展创新性的课题研究,在取得成果时给予奖励性的补贴。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要加强对外交流,青年遇到难题时学校应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借助各方力量,邀请名家指导交流,拓宽青年教师的学术视野,确保课题高质量完成。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青年教师课题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8:18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第一次写课题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中国卫生(2016年4期)2016-11-12 13:24:04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中国卫生(2014年4期)2014-12-06 05: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