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发挥育人合力,形成协同效应。”这表明,思政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主要教育功能,但与此同时,专业课也应承担相应的思想政治育人功能,其学科教师思政意识的高低,运用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能力,都将直接影响我国新时代接班人的培养工作。而现实情况中,有相当部分学科教师没有认识到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责,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比较缺乏,这将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
以我校为例,特对部分学科教师“课程思政”意识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科教师上专业课时不会有意识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都觉得比较难去发掘所授的专业课程中是否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和功能,主要原因是自身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对思政元素掌握不够、思政与专业融入零经验等等。所有教师都希望有一个专门获取“课程思政”信息的渠道来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积累,并且希望这个信息渠道能通过网络平台来实现。
据广电总局调查显示,全国有大约七亿多网民活跃在网上,其中每月使用微博人数达两亿多,观看抖音的用户五亿多,活跃在微信的用户近七亿。因此通过微博、微信、抖音平台帮助高职教师建立思想政治知识体系,达到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给“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提供帮助。
目前互联网在生活中已成为获取有效信息的重要渠道,根据老师们对各平台使用频率的统计,我们确定通过微博、微信、抖音三个互联网平台,以“新闻+视频+讨论”的形式进行思政元素的传递。
1、建立“课程思政有热点”微博新闻号
微博是当今发展很迅速的媒体,微博热搜的话题吸引着众多行业与群体的关注。但微博新闻“泛娱乐化”趋势日渐明显,新闻和娱乐混为一谈,错误传达了重物质轻思想、重娱乐轻责任等价值观念,甚至虚假新闻广泛传播。因此,建立“课程思政有热点”微博新闻号,其一,整理并发布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内容侧重国家政策方针;其二,引入生活真实故事,关注人生百态;微博新闻力求突出真实性、科学性、广泛性,每周平均更新两条新闻热点或生活故事,并通过微信讨论群分享给学科教师,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的舆论观、人生观、价值观,把思维带领到一种正确的轨道上来,把言论方向放在一个主流的频道上。
2、建立“课程思政有热点”抖音视频号
抖音短视频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继文字和语音之后新兴的内容承载方式,但是在抖音繁荣的背后也充斥着信息混乱、沉迷虚无、精神污染等负能量,给众多关注者的思想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运用抖音平台,抖出正能量,使其成为高职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寓教于乐。
建立“课程思政有热点”抖音视频号,主要以发布生活短视频为主,转发网上一些关注度比较高的视频、比较有争议的事例,挖掘事例中的思政知识,总结归纳并形成可以被直接引用的思政元素。比如默默守护大山17年的护林员,展现了勤劳、善良、勇敢的精神品质,更显示出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精神;比如不爱红妆爱“焊枪”,全球第一个拿到“国际焊接教师”资格证书的女性,“中国高铁人”孙斌斌,展现了精益求精的中国工匠精神;比如抗战时期最悲壮的川军团,展现了拼搏、奉献、团结的中国抗战精神;比如打破国外武装无人直升机研制垄断的清华大学生团队,展现了自强、创新的时代精神……。
3、建立“课程思政有热点”微信讨论群
微信是当下作为手机媒体时代最为重要的即时通讯方式,建立“课程思政有热点”微信讨论群,利用微信平台构建教师间的互动通道,实现“多对多”的沟通方式,围绕着从微博、抖音中获取的思政知识和思政元素进行有效交流与沟通。微信讨论群中配备了思政教师四人,专门对学科教师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进行答疑,及时有效地补充了微博、抖音思政意识的宣传,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科教师能从思政角度分析网络舆论内容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能从思政角度把握一些敏感的热点问题,如方方日记事件、新型冠状病毒事件等等,有效推进学科教师思政专业化进程。
截至到目前,微博新闻号转发新闻故事80余条,抖音视频号转发视频45条,为了保证学科教师能及时获取新闻与视频信息,我们通过微信讨论群定时推送微博新闻与抖音视频更新情况,并且微信群也不定时地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且反馈良好。
1、学科教师反馈
为了了解“课程思政有热点”微博新闻号、抖音视频号、微信讨论群对学科教师思政意识提升有无效果,我们对参与研究的36名学科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更新了新闻热点知识,从社会生活案例中获取了思政元素,其涵盖了政治素养、公共道德素养、文化素养、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知识、政治态度(国家意识、民族情怀)、是非观、荣辱观、规则意识、契约精神、职业思想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等,学科教师表示这对思政与专业融合教学起到了较大帮助。
2、学生反馈
为了了解学科教师通过微博、微信、抖音平台获取的思政元素对专业课程教学是否有效果,我们对我校21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学科教师“课程思政”实施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听说“课程思政”这一概念不再局限于思政教师,从学科教师处得知的频率相较之前明显提高。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授课教师在讲授专业内容的同时,会积极涉及或融入思政案例与思政元素,包含爱国主义、责任意识、爱岗敬业、实事求是、优秀传统文化认知与民族自豪感、正确的义利观、法制观念等等。大部分教师能够做到将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进行衔接,但是只有少部分教师能在融入思政元素的同时,做到与时事和现实案例相结合,并有效更新。因此,一边发掘热点案例的思政元素,一边寻找其与专业内容的契合点,是接下来学科教师需要思考的重点,也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对学科教师传递思政元素、培养思政意识正常化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内对于高职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提升的方法研究主要形式为集体学习、组织讲座等线下形式,这些形式存在组织困难、次数较少、影响不深等缺点,很难达到在日常生活中提升思政意识的目的。当今社会,互联网具有更新快、传播广、渗透深等特点,建设微博、微信、抖音线上平台,通过筛选、甄别以确保微博新闻号、抖音视频号选取内容的有效价值;通过收集、对比信息以确保微信讨论内容的真实与完善;通过学科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将思政元素与授课内容的融合,确认微博、微信、抖音平台对高职教师传递思政元素,提升思政意识具有明显的效果。综上所述,研究证明,从微博、微信、抖音等线上平台实现提升高职教师“课程思政”意识的方法切实可行,并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