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杨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案例研究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案例研究法是质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质的研究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平民意识,提倡研究者对研究情景的参与,对他们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作出‘解释性的理解’,对事物的复杂性和过程性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考察”。[1]现阶段案例研究法在法学、管理学等领域有着较为完善的发展与应用,但是在语言学-话语分析领域内的系统研究和综述寥寥无几。为此,本文定性分析了案例研究法在国外话语分析核心期刊上的五篇论文中的应用情况,旨在为案例研究法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Yin把案例研究定义为一种实证研究,探索现实情境中时下的现象。[2]相对于其他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能够对案例进行厚实的描述和系统的理解,对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与所处的情境脉络加以掌握,可以获得一个较全面与整体的观点。[3]案例研究法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被广泛应用,但是国内学者对其概念并未形成统一看法,其分歧之处主要在于研究对象、研究路径、资料收集方法等方面。在研究对象方面,多数学者都持有与Yin一致的观点,案例研究适合当现象与实际环境边界不清而且不容易区分,或者研究者无法设计准确、直接又具系统性控制的变量的时候,回答“怎么回事”、“为什么变成这样”及“结果如何”等研究问题。在研究路径方面,多数学者认为案例研究法是用一套明确、有系统的程序与技术分析田野中获取的原始数据,但马克·霍哲等学者则认为个案分析先用于描述当代事件,并从中归纳出普遍结论。[5]在资料搜集方面,案例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是非常多元化的,一般认为案例研究是运用历史数据、档案材料、访谈、观察等方法搜集数据,但应国瑞、Yin等学者认为案例研究法既不是资料收集技术,也不局限于设计研究方案本身,而是一种全面的、综合性的研究思路。[6]本文通过文献关键字“case study”检索随机选取了近四年国外三大语言学核心期刊“Discourse Studies、Discourse & Society、Discourse & Communication”上的4篇论文,对其案例研究法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论文1:
“Reclaiming agency in resident-staff interaction: A case study from a Japanese eldercare facility”在案例选择上,由于数据是作者通过实地访问录制取得且时间是在2007年,因为在时效性上稍差。研究数据通过客户随身的麦克风无间断录制晨间开场话语和结束话语所得,总共有107个片段,包含了6名护理人员和25名客户。作者基于杰弗森转录系统,将所有数据转录为话语片段,并运用会话分析理论框架作了量化分析。但是作者在文中却未罗列出量化的分析结果,而只是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了“最具典型的”会话片段以及相应的反例进行定性分析,并且得出相应结论,即:会话信息流很大程度上受护理人员的操控,而这样的结论可信度较低。作者在该案例研究中也未作信效度说明,有待进一步完善。
论文2:
“Communicat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beyond academia: Stylistic patterns of newsworthiness in popular science journalism”在研究问题设计方面,花了四页篇幅做了一个详尽的介绍,其中包含研究途径、数据和样本等信息。在研究途径上,该篇研究基于Bednarek和Caple的新闻价值理论框架(也就是新闻价值的话语分析),识别出科学在构建新闻价值中的主要话语策略,而话语策略则集中于词汇语法特征。作者在案例的选择以及设计上十分谨慎,不管是对具体38个样本的选择还是对新闻的价值性评判标准,作者都在数据和样本部分做了详尽的合理性分析描述。在数据收集和处理上作者运用了多方文本细读和开放性译码程序,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从而增加了内部效度。虽然该篇论文也未作信效度分析,但却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和提供新的启示。如在新闻的获取途径方面,只是文字阅读显然存在局限,还可以有图片形式或者声音形式的传播等。
论文3:
“Achieving service recovery through responding to negative online reviews”是一篇较为隐晦的案例研究论文,其中并未明确指出案例对象。该案例研究中的数据来20家酒店对于客户评价的回复。作者运用体裁理论、语步结构理论、系统功能语法(包含概念元功能理论和评价理论)分析了共计412条回复总计54080字数的数据,结合量化的数据处理进行了定性分析和总结了:1.识别出针对客户评论的回复,酒店回复体裁中的语步;2.针对客户评论的回复,酒店可以通过哪些语步体裁为进行服务补救。该篇在文末指出了该案例研究飞不足之处,即未能考虑到跨文化因素以及词汇语法对结果造成的影响。虽然该篇也未能作信效度分析,但是该案例在问题设计、数据分析、和结论总结具有一致性,依托多样化的研究途径和理论框架,研究结果具有可靠性。
论文4:
“Extraordinary acts and ordinary pleasures:Rhetorics of inequality in young people’s talk about celebrity”关注的话题是年轻人对于名人的态度,旨在探索年轻人是如何通过对待“名人”以及如何借此构想他们的未来。在研究设计上,作者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其中不仅包括对148个14-17岁之间年轻人的团体和个人采访报道分析和对12个名人的文本案例研究,还有与Billig所做的研究的对比分析,因此该篇在研究方法是非常多样化的。在案例选择上,作者从采访中所选取的12个名人在身份地位、性别年龄、所属领域、社会贡献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这也就使得采访对象的评估(evaluation)也趋向多元化。在数据收集处理上,该篇将所有采访内容录制转码入电脑系统,并用NVivo系统编码分析,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案例研究往往因其案例无法代表普遍现象而被诟病,但是该篇中作者所选取的案例却非常多样化,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案例研究法在话语分析领域中4篇论文的应用情况验证了Yin等学者的看法,即案例研究法既不是资料收集技术,也不局限于设计研究方案本身,而是一种全面的、综合性的研究思路。因此,严格将案例研究法归为定性研究有所偏颇。此外,从上述分析也可得知案例研究法在应用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如4篇样本论文中均没有信效度分析,也没有明确指出文章不足之处,使得案例研究完整性稍差。总结来说,案例研究法本身却有着其它方法无法媲美的优势,如案例有直接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但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因此,案例研究法在话语分析的应用和发展有待进一步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