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 平/
玉溪师范学院湄公河次区域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优秀传统文化也是高校育人的一个途径,纵观古今,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还包括价值引领、人格培养等内容。由于大学课堂往往以知识传授为核心,忽视了高校也是美育的一个重要场所。学生的审美意识、思想引导、品德养成,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教育可以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课程思政”的开展对优秀传统文化公共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跟高的要求,同时也面临着一定难度的挑战。虽然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以名人名言、伟人事迹等或多或少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都只是表面的,极少的点到,加上上课时间短,教学内容多,“课程思政”教学经验少,相较专业课来说,学分少、又是选修的公共课程,没有教强硬的考核要求,面向的学生层次复杂,专业多元,难免经验不足,所以在高校优秀传统文化公共课“课程思政”中,我们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由于公共课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课程的特殊性质,“课程思政”对于不同的课程融入的内容在区分的同时应注意学科之间的交叉和多元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才不会牵强,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在学生接受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教育,除了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元素外,还应创建情景化教学模式,这也是一种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因此,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与整合,达到室内室外的一种情景化教学,这也是使思政内容真正“融入”课程中。
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思政”不是单纯地在优秀传统文化公共课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是在依托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这并不简单,在无形中做到有形的育人教育,这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既要总结以往的方式,还要避免学生的反感情绪,对融入方式的不接受和抵触情绪。
在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思政的育人过程中,做到循序渐进,老师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开展课程教学:首先丰富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体系,让专业知识和优秀传统文化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再结合思想课程的要求有自己的特色和高度,这样的课堂才会带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接收正能量、正确价值观与价值理念;其次教师要努力挖掘公共课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加强公共课学生群体的特殊化管理,鼓励不同专业不同学生之间相互研究与学习,深入挖掘公共课课程的历史价值、价值理念,为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课程思政”积累素材资源;再次,教师要探索“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方式,以公共课知识点为基础,以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找准思政元素切入点,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传习馆在全校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课程,面对全校零基础,多专业的学生开设,开设范围广泛,具有鲜明的美育功能及多层次多专业的学生特点,在开展“课程思政”时,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情怀、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精神、学术素养、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等内容的培养,以此来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绝版套色木刻藏书票制作”是传习馆优秀传统文化高校育人的一门全校公共通识课程之一,其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用性质,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具有特殊作用,不需要前导课程包括美术基础、版画技能等课程。本课程主要研究版画的社会功能及绝版套色木刻藏书票制作技巧中出现的待处理问题中的艺术语言的特征及各语言之间存在的关系,主要内容包括:木刻版画的起源、木刻版画与绝版木刻的关系、藏书票、绝版木刻藏书票创作,其内容涉及了审美取向、价值观导引、大国工匠精神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
“绝版套色木刻藏书票”是一门相对有难度的公共通识课,但学生积极性较高,相对枯燥的专业课而言是一种新的尝试和体验。想要在以专业课为主的高校学分制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课程,在此类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必须坚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性质不变、本位不变,挖掘本学科的伦理、价值、科学精神等,融入为民情怀、报国理念、大国工匠精神等。通过实践与研究梳理,在“绝版套色木刻藏书票”课程思政中开展了“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工作,在思政内容与切入点方面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大国工匠精神等内容引入了课程。
中国传统木刻版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递者,在中国美术史中,中国古代的雕版印刷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历史需求。
通过我国木刻版画在每个时期发展历史的演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引导。中国传统的木刻版画是集我国传统的造纸术、制墨、拓印、雕版印刷等多种优秀传统工艺的总结和借鉴,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特征鲜明的,传统技艺高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木刻雕版印刷的发展,使得人类历史文明被记载并传播。宋可以说是雕版印刷发展的黄金时期,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达也促进了木刻版画的发展,它充满了人们的生活,从底层到高雅再到大众。从而影响全世界。日本浮世绘也是受中国传统的木刻版画的影响成为举世闻名的艺术代表。这就是一个大国的工匠精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一步步迈入美好。同时引导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
新兴木刻版画运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中充分发挥了文化价值的引领作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由鲁迅先生倡导通过艺术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并以此生发在中国近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艺术浪潮——新兴木刻版画运动。当时中国创作版画艺术的人寥寥几人,虽然有几千年的制版和印刷技术,但都不高超,受西方特别是德国珂勒惠支等艺术家的影响,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抗争意义的木刻版画作品,如李桦的《怒吼吧!中国》、胡一川的《到前线去》等优秀作品,老一辈们克服艰苦的条件,进一步克服困难,创作出了一大批金典作品,黑白对比强烈,刀法粗犷有力,生动地表现了民众的愤怒与反抗侵略的激情。完美诠释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之心和反抗力量。具有批判性,用西方的技法讲述中国革命的典范。又如,民国时期的版画,改变从传统的复制性版画到创作实用性版画,作品流露的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这些版画作品注入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爱国艺术家们以救亡图存为主题,密切关注当时的社会现实,追求和平、民主、独立并自由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根据新兴木刻版画的发展特点引申出大家、小家的概念,为学生讲解大家意义,用辩证的思维来认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懂得取舍。同时教育学生要爱自己的小家,家庭成员要团结友爱,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个家庭的幸福才能组成国家的幸福,另一方面,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只有祖国强大了,我们才能有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我们才能心无旁骛为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当下,传统阅读方式正受到“数字化”风潮的影响,书离我们越来越远,被各种手机、平板等数字媒体所代替,我们虽然可以得到大量的信息,但是却丢失了对优秀传统文化、技艺的学习和思考。藏书票在人们的生活中传承了下来,虽然藏书票起源于国外,但也是受中国传统的木刻技艺的影响在德国发起的,有“纸上宝石”之称。用绝版套色木刻技艺来制作藏书票,赋予了藏书票更多的价值和文化内涵。绝版套色木刻制作的藏书票不可复制、独一无二,更能彰显了它“纸上宝石”的魅力。
在藏书票整个制作过程中,基础的刀法符号对学生用刀能力要求极其严格,但又可以随心创作,实践时注重画面节奏感和线条的韵律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学会自我总结和概括能力,并在不断的临摹和自我创造中锻炼自由创作的能力,将发自内心的画面生动活泼的直观地展现出来。这是“课程思政”中培养学生的整体运筹和把控能力也是一种自我认知。
一幅完整的藏书票制作完成,不同纸张上的精美呈现,体现的不仅仅是创作者的思想,更是对书籍的热爱和自我劳动的一种肯定。印制完成的藏书票不仅可以自我收藏,还可以参加各种展示活动,藏书票相较其它艺术作品更具有优秀的交流能力。它给学生带来激励和肯定,大大提升了自我价值和创作表达的意愿,推动学生们的学习和交流创作的能力。在实践的整个过程中,对学生的概括能力,对客观事物的感受能力,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的激情,学生的成长成才都可以润物无声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藏书票在创作时,不同专业的学生表现自由,没有限定,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喜好来设计自己喜欢的藏票,表现自由无拘无束。但更需具备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等各种素质,而这种素质就是大国工匠精神。
在高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思政”为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增添了新的气息,也为高校的美育教育稳固了党的教育宗旨,这也是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课程思政”不仅使得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融合,也可以和非专业的公共课找到适合的元素架起他们之间的桥梁。虽然传习馆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思政”的实施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的“课程思政”水平,思政内容的理解和内涵深度挖掘还有待提高,对思政元素的融入等手段和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开拓,因此只有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的实施范围和深度,高校才能在教会学生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