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融合视域下大学生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探析

2020-11-19 07:08:24河南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工学工科背景

■张 庆/河南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前言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振兴教育事业中的根本问题。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也称之为高校辅导员,他们担任着学生的教育,管理和组织的角色,处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位置,其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决定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综合业务能力。

二、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处于大学生活中的边缘化地位,一些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不准确,重视性不足等问题,有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较低已经成为一个事实。这些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高等学校的管理层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不重视,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不可或缺,并不作为学校管理的重点工程;二是大学对于思想政治有关课程的不重视,对于此类课程在大学遭遇“冷暴力”,少有同学认真学习,主动学习积极性低;三是高校辅导员的身份地位较为尴尬,在整个大学教职工群体中待遇不高,得不到足够的尊重,甚至也得不到部分学生的不尊重。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长期的历史问题形成的,四是专业课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在专业教育过程中没有较多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归根结底是由于高等教育对“专业知识”的过度倾向性导致的。因此对于高等教育应该摒弃以前过度倾斜专业知识的路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综合理念。

三、高等院校辅导员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背景

目前大学生专业种类较多,涵盖多学科,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由于就业压力较大,为了掌握一门专业技术,让自己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具有生存的技能,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到工科院校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的高等院校将自己的资源更集中于发展工科教育,增强校企合作。同时,也更加注重专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努力做到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师具有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也有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辅导员的发展途径不明确,晋升方向更加迷茫,地位逐步边缘化。

四、新工科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校企合作、校企互助认识不足

在新工科背景下,工学高等院校为了完美无缝的迎合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开始逐步转变自己的教育模式,逐步改变为校企合作,校企互助,将传统的教育演变为开放包容的社会教育,让学生们在学校期间提前步入工作岗位,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现实的工作相结合,注重提高操作实践操作能力,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在工学结合模式的认知上存在明显不足,在肯定工学结合模式的前提下,却一直在被动接受学校所安排的顶岗实习[2]。

(二)新工科背景下的工学培养制度不健全

工学培养制度不够健全,或者是有些落后,使得在新工科培养学生过程中,对学生行为的约束性不够严格,不能从根本上限制学生的各种不作为行为,这同时也是导致学生行为偏激的主要因素。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相对较弱

在国内的高校中,工科占比较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这也就导致了工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发展相对于其它学科类型来说,较为缓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工科院校学生的兴趣偏向性较为明显。一般来说,工科学校对于学科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过程中的操作水平较为重视,偏重于学习其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对于人文社科类的相关理论关注较少。再加上对于学校开设政治类课程的不重视,相对于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的出勤率,明显高于人文社科类的课程,其中不少同学质疑大学开设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必要性。这种现象的明显性是和目前国家发展过程中高校的培养目标的转变以及目前国内外就业形势等一系列因素息息相关,国内一些工科类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秉承着要培养一些应用型技术人才,与之同时随着近几年来高校的扩招,毕业大学生人数倍增,学生就业压力显著提高,更加使得一些工科院校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人才培养的应用实用性。

(四)新工科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企业融合性低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已经在北京胜利召开,要求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要深刻领会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但是新工科背景下,工科培养制度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知识和专业素质的人才,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的重要环节,工科背景下的高校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也兼顾了与企业需求人才的培养,重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

五、新工科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方式

(一)因材施教、科学引导

在校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在高等学校的教育普遍是基础教育和大众型教育,对于个人的特点并不能引起足够的关注。在新工科背景下,男女比例有很大的偏差,教师在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主动大众型教育和个人教育相结合,注意到学生之间的性别、性格之间的差异,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对性别和性格差异的个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可以科学有效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理念。另外,还需要注意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的心理问题,不仅要对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定的补助,还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引导学生形成自立、自强、自信的思想,促进学生的成长,引领学生走正确的道路。

(二)占领新媒体的有效阵地

在新媒体发展迅速的今天,网络已经普及甚至成为我们生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经开始成为引导舆论的重要手段,首先,我们要积极占领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的有效阵地。需要构建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依据目前存在的不同新媒体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有效引导性。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合理运用学生组织,建立具有代表性高校或者院系部公共账号,通过这些公共账号发表正能量信息,从正面起到引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能够发挥新媒体的重要作用。

(三)建设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

在新工科背景下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个部门的配合以及有效可行的机制作为保证,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高校领导要重视,在新时代发展的今天,高校领导把握着高校的发展趋势,只有高校领导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利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有针对性的高效开展。另外,工作经费要有保证,要想保证在新工科背景下开展研究和活动,就要保障经费的充足,针对开展的活动进行经费投入,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发展。

(四)转变高校教师的思维方式

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教师不仅需要自己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知识,运用新媒体的技术,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技术知识中。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才能更好的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广到整个校园大环境中。在日常的工作中,对于高校教师开展思想政治相关的专业教育,提高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业务水平以及思想政治觉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保证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

六、结语

在新时代工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所有工作的基础和保障。不仅影响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还关系到学生的后期发展问题,也会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因此,在新工科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将学生专业教育与之相结合,促进社会和学校的更好发展。

猜你喜欢
工学工科背景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先锋(2022年9期)2022-05-30 10:48:04
盐工学人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40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42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工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