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与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新体系构建策略探讨

2020-11-19 15:38:36杨红娟广东理工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素质考核

杨红娟/广东理工学院

一、构建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新体系的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在进行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新体系构建过程中,不应仅仅由学校出面完成整个体系的构建,而应当由国家教育部门、各个地区高校教师培训中心与高院联合合作,共同完成整个体系的构建。高校要调动本校内所有部门参与到岗前培训体系构建的系统网络之中,真正做到新教师岗前培训工作质量化、效率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进教师在进入高校之前能够更好掌握自己教学工作过程中需要的综合素质。

(二)主体性原则

进入高等院校进行教学的新教师本身学历较高,掌握的知识较为丰富,其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优越,因此,应当发挥新进教师的主体作用,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整个岗前培训之中,让他们能够以更为积极的心态、强烈的发展意识真正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进行培训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考勤制度,并建立符合体系需求的培训档案,真正将岗前培训工作与教师在进入岗位之后的考核、转正、升职等进行有机结合,使新进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岗前培训的重要性,并在相关政策的督促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实效性原则

在进行新进教师岗前培训过程中,应当以贯彻落实岗前培训为基础,不能使整个培训走过场,也不能为应付考试参与培训,而要新进教师在进行培训过程中真正的得到成长与发展,使其能够尽快适应角色的转换,提高新兴教师的职业道德,使其教学技能水平不断提升,并形成发展的意识与规划,为新进教师长久的岗位发展与自身的不断进步奠定坚实基础。[1]。

(四)贴切性原则

在进行岗前培训过程中,要制定完善的计划与目标,要以学校的实际发展需求为基础,同时结合新进教师自身的实际特点,更好的制定整个岗前培训计划,使教师在接受岗前培训的过程中能尽快达到培训目标,不断提高自身与岗位的贴合性。

二、构建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新体系的具体措施

(一)确定培训目标

在进行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体系构建过程中,首先应当以社会的发展为基础,了解整个教育环境对青年教师提出的要求,并结合高校对教师的需求提出具体的教师培训建设目标,以教师个人情况为基础引导其制定个人发展目标。例如美国某大学在进行教师培训过程中设计了较为完善的发展培训计划,主要是为了引导新教师建立完善的教学基础并奠定坚实的教学观念与学术观念,使其能充分发挥自身道德价值,为学生带来更高质量的教学。因此,在进行新进教师岗前培训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自身的发展方向,树立先进的个人形象,积极研究符合自己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学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会面对教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各类挑战,使整个大学在不断学习、进步的环境中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

(二)确定培训计划

在对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过程中,整个培训的方式应当是多元化、全方面的,应当能够有效提升新进教师的综合素质。因此培训计划应当包括对教师文化修养、思想政治、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基本技能的培训。在进行培训过程中,学校可以分阶段对教师实施培训,不需要集中性完成培训。尤其是提升新进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应当循序渐进开展,以便于满足教师发展的实际需求,为整个学校带来更高质量的教学[2]。

(三)完善培训内容

在进行教师岗前培训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当重视培训内容的完善,除了要引导教师掌握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心理学这四门课程之外,还应当重视课程论、课堂管理、技巧创造学、计算机基础、辩证法、文学修养、教学方法论等人文课程的开设,使新进教师能够在人文素养、发展意识、教育理论、科学素养、教学方法等多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此为基础适应高校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真正需求。负责岗前培训的任课教师既要对新进教师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也要为新进教师带来一定的示范。在进行培训过程中需要挑选那些工作能力较强、科研能力较强、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来进行授课,使新进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查漏补缺,提高整个岗前培训的作用与价值。

(四)丰富培训形式

在进行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使新进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例如,授课教师可以使用分组讨论教学法,使每一位参与培训的教师都能够针对提出的问题畅所欲言,使大家能够在交流讨论过程中集思广益;而观摩教学法可以使新进教师在参与培训之后及时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整个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优势与缺陷,再加上模拟练习法的配合,便可以使新进教师了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查漏补缺。因此,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使新进教师更好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也能使新进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教学方式得到有效创新发展[3]。

(五)重视校本培训

在进行教师岗前培训体系建设过程中,重视校本培训工作主要是为了满足学校的需求。在进行校本培训时,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学校与新建教师本身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以任职学校与课堂教学为基础,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教师的培训活动都需要从学校教学需求以及教师成长需求出发,学校是教师工作展现自我风采的场所,而教师的发展也需要在学校这个特定的教育环境中进行。部分高校可能同时存在几个分校,每一个分校规模较小,可能出现一个地区一个培训点的情况,或是和周边几个高校集中在一起进行培训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授课教师无法有效兼顾所有学校与教师的需求,整个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较弱。因此,在进行教师岗前培训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当以教师任职的学校为中心开展培训工作,同时以学校提供的信息为基础完成培训决策,使教师培训更加满足教学实际需求。在进行校本培训过程中,应当重视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进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其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缓解教师教学与培训之间存在的矛盾。

(六)改革培训考核

在进行考核时,应当由省教育部门进行指导,各个高校自主进行考核,不一定必须要求闭卷考试,可采用多样化的形式进行考核,主要是为了考核教师的综合素质,了解其对整个培训内容的理解以及实践技术。要重视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核,构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考核机制,以考核为基础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为日后的培训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能利用考核的机会,让新进教师了解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为后续的查漏补缺奠定坚实基础[4]。

三、结语

根据文中内容可知,新进教师的整个专业成长过程需要教师自身与整个教育环境的互动才能真正完成,需要通过外在因素的激发以及内在因素的融合,进而使教师能够真正成长。高校教师在进行岗前培训过程中,主要是了解自己的职位需求。具体的岗前培训效果将会直接影响着高校日后的教学质量,也会影响学校的声誉以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而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接受岗前培训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思维思想的成长以及学生人格精神的塑造。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岗前培训体系的构建能够为教师职业生涯的进步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高校必须构建符合当下社会环境及教育需求的教师岗前培训体系,才能真正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素质考核
内部考核
童话世界(2020年10期)2020-06-15 11:53:22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40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0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24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8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家庭年终考核
海峡姐妹(2014年5期)2014-02-27 15: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