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片叶子都是独特的
——小学音乐欣赏课差异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0-11-19 15:38:36扬州育才实验学校
长江丛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欣赏课多元智能音乐作品

朱 瑾/扬州育才实验学校

一、前言

小学音乐欣赏课主要是对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进行一定程度的培养,使他们能够领略到音乐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魅力。通过音乐欣赏课教学,不仅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还能够使他们的音乐文化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另外,通过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还能够使学生有效的掌握音乐基础知识,这有利于学生良好音乐欣赏习惯的养成,并且还能够使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得到提升,从而使小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得到有效的加强。但是由于不同的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进行差异化教学,特别是近些年来新课改的推行,多元智能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阶段在为了使小学音乐欣赏课差异化教学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有必要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进行研究,这对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和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1]。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作用

近些年来,多元智能理论在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种教学理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对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式方法进行有效的改进,从而有效的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另外,多元智能理论非常重视实践对教学的影响,这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还能够对学生的音乐潜能进行有效的开发,从而使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得到显著的提高[2]。

三、现阶段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未能充分认识到小学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

詹姆斯·莫塞尔是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教育专家,他曾经指出一般学校开设的音乐课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不断深化,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音乐鉴赏已经包含了欣赏,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校音乐教育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具体来说就是在对小学生音乐能力和音乐鉴赏水平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音乐感受和音乐鉴赏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把音乐感受和音乐鉴赏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小学音乐教师在在开展音乐欣赏课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将这部分忽视,只是教学生单纯的想学习歌唱教材中的歌曲,这显然不符合新课标所规定的教学目标[3]。

(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目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但是很多音乐课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主要的教学手段还是讲和听,具体来说就是在对一首新歌曲进行学习之前,先将音乐作品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该作品的背景等相关知识向学生们进行讲解,然后就是反复的学唱该音乐作品。在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师和学生在整节课中基本上没有进行任何的互动。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时候教师往往会感觉该音乐作品美妙无比,但是学生只是一遍又一遍反复的去听,导致学生对音乐欣赏和学习逐渐全无兴趣,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走神、打盹等现象[4]。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无法有效的欣赏该作品的包含的丰富感情和表现出来的魅力,甚至会觉得该音乐作品毫无意境和感情可言,只是为了配合教师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有效的改善,久而久之就会对音乐欣赏课彻底失去兴趣,并且也只是在表面上维持着对音乐课程的激情。其实,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想要使音乐欣赏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因为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主要是用来表达感情的,因此欣赏着如果想要对音乐的艺术魅力进行充分的感受,就必须用户自己的经历进行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是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人生阅历比较浅,没有经历过很多事情,再加上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有效,导致他们很难对音乐作品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欣赏。另外,要想充分的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除了感性体验之外,同样重要的还有理性的认识,也就是说小学生需要同时具备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但是小学生普遍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这无疑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5]。

四、利用多元智能理论下差异教学解决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重视音乐欣赏课教学,积极转变教师角色

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首先改变以往的认知重视音乐欣赏课教学,其次要积极转变教师角色,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音乐知识的局面,音乐教师要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充分的考虑,同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也要不断加强,只有这样才能够将音乐课堂的氛围充分的调动起来,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与此同时音乐教师还要将有利于学生差异化发展的学习氛围积极的创建起来,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加快乐的学习和成长[6]。

(二)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想学习兴趣

我国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两千多年前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已经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论,这与之后霍华德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具有相似之处,但是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同。具体来说,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可以能够为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找到突破口,而因材施教理论则为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指明了方向。就多元智能理论来说,其主要强调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但是要想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到充分的保证,就必须对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只有这样将学生的潜能充分的激发出来,从而对差异化教学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7]。比如,在对音乐作品《彼得与狼》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与之相关的音乐童话通过多媒体等设备播放出来让学生们欣赏,并且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对该音乐作品由哪些乐器进行演奏进行分辨,从而让学生能够对不同的西洋乐器的音律和音色进行充分的了解。音乐欣赏结束之后,音乐教师可以将与自相关的情景剧设计出来,然后让学生扮演其中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这样不仅能够使音乐欣赏课的内容更加丰富,并且还能够使音乐课程更具趣味性,与此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对各种乐器的表现手法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另外,小学音乐教师还要对学生之间的产异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矛盾要进行充分的考虑,从而将学生潜在的能力有效的激发出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欣赏课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感知音色的能力,一部分学生则有较强的旋律感和节奏感对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化特征,音乐教师首先要对学生不同的音乐特质以及他们的年龄特点进行充分的考虑,其次音乐教师要从点到线、在从线到面对每个学生的差异化结构进行有规划、立体的雕塑[8]。除此之外,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在关注学生的差异化时要从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之后在教学实践中要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要和多元化理论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将学生不同的感官有效的调动起来,进而将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的激发出来,教师还要注意多鼓励学生使其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够勇敢的抒发自己多样化的情感体验,进而使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欣赏教学进行有效的互动。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解救了很多被传统教育严重束缚的学生。因此,音乐教师在未来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并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得到有效的增强,最终使音乐教学的真正目的得以实现。

猜你喜欢
欣赏课多元智能音乐作品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少儿美术(2019年12期)2019-12-14 08:09:58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6
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浅见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8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
多元智能视域下对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