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融入

2020-11-19 01:53胡红茜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5期
关键词:关怀人文政治

■胡红茜/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赛。”“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梦想,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是祖国的希望与民族的未来,然而在当下我国社会与经济结构深化转型的特殊时期,学生的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人文关怀是将“人”放在首要问题,尊重学生的理性思考和精神生活,更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人文”一词的概念最早出现于《易经》中“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见我国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视“人文”思想,随着历史的发展、西方思潮的涌入,逐渐形成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文关怀理论,更加强调对人的生存及生命意义给予关怀。在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中都明确提出:“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野中,“人文关怀”体现的是对当代大学生的生命关怀、尊严关怀和价值关怀,把“学生”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疏导学生思想问题、关心学生多样丰富个性需求、塑造学生精神世界为目的,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和谐地发展。人文关怀的实施更有利于唤醒学生的自觉性、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发展性,从而实现塑造具有自主思想意识、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当代青年。

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的实施路径

人文关怀体现的是对人高度重视的“人本理念”,是以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肯定学生为出发点,以全面学生的人性层次为宗旨,使其在教育者的关怀下健康、全面成长。

(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对象和实施者都是“人”,实施人文关怀就是要在科学把握“人”的自然、社会及精神属性基础上,坚定“以人为本”的信念,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1)促进人的自然属性发展。人的自然属性是人性的重要内容,马克思认为人作为一种自然存在物,相比于低级动物,他们除了具备食物和保暖的基本需求之外,还对住的舒服、吃的美味、穿的漂亮等方面具有更高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当代大学生,他们为了生活,首先需要面临就是吃、穿、住等问题。所以,人文关怀应从他们作为“人”的自然属性出发,与其建立良好关系,了解与关心大学生在物质方面的合理需求,切实解决他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2)促进人的社会属性发展。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物,具有群体性、交往性、合作性等显著属性。马克思认为“人是一种只有在社会上才能独立的动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其本质就是一种促进高校大学生个体逐渐向社会化发展的教育活动,只有让学生经历了社会化的过程,才能更好的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为学生指明社会化发展的方向,使其认同社会所需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并逐渐的内化为个人思想和行为,满足大学生社会关系发展的需求,进而促进学生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3)促进人的精神属性发展。精神属性是人为之人的又一重要特征,也可以称为“意识属性”。马克思认为人作为一种有意识的存在物,不仅仅具有生命和肉体,更为重要的是还有不同的精神或意识存在。每一个大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意识追求和精神存在。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其主要宗旨是解决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精神信仰等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思想品质、精神灵魂和行为习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立足于学生精神属性,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导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理想信念和精神信仰,克服消极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形成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人生心态,从而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走上一条健康、积极、向上且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

(二)关注大学生特殊群体,提高人文关怀精准性

大学生特殊群体主要包括经济困难型、学习困难型、心理问题型等几类学生。这部分特殊群体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因此,针对不同类别特殊群体有的放矢的加强教育,以爱心、耐心和信心对待学生,有利于提高人文关怀的精准性和针对性。

(1)经济困难型特殊群体。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进入大学生生活后,由于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性,不可避免地会引发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学校立足于将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和思想政治问题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通过建立大学生资助体系和资助标准,充分发挥资助育人的功能价值,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奠定有利基础。

(2)学习困难型特殊群体。学习困难型学生因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或学习成绩差,容易产生思想偏差,严重者可能出现厌学、逃学等现象。因此,对这类学生进行重点帮扶,通过与班级辅导员、任课教师、学院领导等构建学困生帮扶体系,解决学困生的学习之困、思想之困,增强学困生学习信心,为学困生搭建学习与思想进步的阶梯,从而形成人文关怀的叠加效应。

(3)心理问题型特殊群体。由于大学生的身心尚未完全发展成熟,因学业、情感、金钱等方面造成心理、思想问题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针对这类学生,学校建立学生心理与思想关怀和帮扶制度,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充分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老师、心理健康老师、学生辅导员和学生家长的联动力量,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帮助,让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处理情感、人际、学业、物质等方面问题,并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观。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单向式、传授式、灌输式的形式为主,枯燥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望而生畏,最终导致教育效果被弱化。所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体意识和差异,让他们能充分地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1)倡导自我教育,凸显人文关怀效果。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体,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能够极大程度的影响他们对教育内容的接受、认同和转化效果。因此,在人文关怀理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再是将知识、道理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在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对学生潜能和个体特征进行精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鼓励关爱、启发引导、平等对话等多种途径,唤醒学生个性发展的自我意识,并激发他们进行自我教育的潜能,使其能够不断的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和超越自我,最终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2)善用信息载体,营造人文关怀氛围。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与时俱进,借助信息化技术获取大量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为思想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利用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可以让学生将个人的性格特点、价值取向、自身困惑、心理问题等方面特征充分体现出来,易于我们掌握学生的现状与问题,既能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性,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及时答疑解惑,又能为学生真正营造一个人文关怀的校园氛围。

三、结语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只是和认知的堆积。”在“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断融入“人文关怀”,充分彰显了“人本主义”理念,是对大学生人格的高度尊重,只有这样才能从心灵上触动学生、传播理念,才能有利于大学生独立人格和主观能动性的形成,促进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关怀人文政治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古今一脉相承,兼顾现实关怀
关怀理论视角下教师关怀关系的构建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人文社科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