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金
不喜欢写创作谈,何况对于我这样一个野生的作家来说,更没有什么可谈的,但还必须写。那就写写这篇小说的心路历程吧。这是2020年的第一篇小说。先说说我的生存状态吧。 2019 年4 月份从工作了25 年的轧钢厂辞职,开始职业写作,勉强可以为生。辞职是我个人做出的决定,或者说,我在结束个人的“轧钢厂囚徒”的命运,我渴望自由,渴望那种有限的自己可以支配的生活。 其实,囚禁在工厂里的这些年,无时不刻不在想着逃离,是的,逃离。终于在2019 年,我个人认为时机成熟了。其实,也不是成熟了,而是自己和自己赌一把,还有十五六年才能退休,我想我熬不到那时候。我处于中年的恐惧之中,处于死亡的恐惧之中,而且,近年来的那种无力感时刻都缠绕着我,我害怕,哪一天说不定就折了,还没有享受过呢。这么想,可能是自私的,但自私真的没错,一个人为自己活着,有什么错!就这样,我辞职了。开始了职业写作的生活,每天像上班一样,写一千字,然后去街拍。街拍也是为了走步,锻炼身体。中年以来,越来越感觉身体对于写作是重要的。没有身体干什么都不行。街拍回来,睡个午觉。下午一般都是看看书,或者看电影,晚上继续看电影。九点多睡觉,第二天早上五点多起来写作……如此的重复着这样的日子。我承认,我很享受这样的生活。不用再半夜三更爬起来,去上夜班。不用再看那些工厂里人的脸色;不用再听那些人的呵斥;不用再小心翼翼、提心吊胆地害怕被劳资、安全和劳动纪律检查组来检查;不用再去挤排成长龙的食堂队伍;不用再在夜晚的半空中的驾驶室内,魂游到九霄云外……
这么多的“不用”,我自由了。同时带来的就是生存的压力和写作中的焦虑。其实,还有几个积蓄,够活三两年的,但生活出现了变故,我用积蓄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现实生活中,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变故。之前出现的肥皂泡般的美好,一下子破了。我只能接受,并砥砺前行。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光,在文字里深耕,像黑暗中的种子,用发表得来的稿费用于生存。好在,我的小说发表还算顺利,所得的稿费还够生存。我是一个简单的人,对物质没有过多奢望,只要可以有饭吃,可以糊口。
在职业写作的生活中,我时刻提醒自己的是“自律”。在写作的小说中,首先让自己舒服,而不是自我阉割和屏蔽。我想,我是聪明的,也知道什么东西好发,或者会被选载。但这有些时候,是需要经营的,恰恰那是我不擅长的。我不会违背我的内心去写作,违背我个人对文学的追求和野心。如果仅仅是为了发表去写作,为了名利什么的去写作,我认为那是我个人的深渊。我的文学坐标还是放到世界文学的体系之中的。那些经典才是我的目标。尽管我距离还有很远,很远。这些都不是我想,就能达到的,机缘、命,还有其它。但我相信,我在路上。在路上,我享受在路上,享受写作的过程,痛并快乐着。目前的生活是,不要好高骛远,名利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耐心,是写,是小说发出来,有饭吃,就这么简单。
下面说说这篇小说吧。之前,把2019 年的小说都投稿出去了,本来打算今年写的留着下一年再发表的。我不喜欢手里没有存货,那样会让我感到不踏实,也焦虑。杨遥说,他帮杂志约稿。他和我是鲁院同学,可以说是惺惺相惜的那种。我就把《柳暗花明》给了他,说,你看看,再给杂志看看,如果能发就发。近年,我对我的小说还是有所顾忌的,是什么?我不想说。
这篇小说叫《柳暗花明》,也许是希望自己的中年柳暗花明吧。哈哈。以前写作不会给自己留出口的,年龄大了,小说中也给自己留个出口,让自己呼吸。这是一篇在路上写的小说。 2019 年12 月19 日星期四开的头,在辽宁本溪,2020 年1 月2 日,我去了上海,本来以为可以在上海完成这篇小说的,没想到,呆了三天,出现了变故,我又逃到云南昆明。我还记得离开上海那天下着雨,我拉着行李箱,行走在去地铁的路上。没伞。那个样子真是狼狈啊,一个中年人的狼狈和失意。本来已经买好了回东北的车票,但在地铁上突然改变了主意,决定去云南昆明,去一个温暖的地方,也许可以暖暖冰冷的心。我去了昆明,住在旅馆里,每天早上起来,写这篇小说。那几天里陪伴我的是一本外国小说,叫《智利之夜》。每天完成一千字,我就打出租车去滇池边,拍那些海鸥。我喜欢那些铺天盖地的海鸥进入我的镜头。我之前是那么迷恋日本摄影家深濑昌久的《鸦》,其实,所有的拍照,我何尝又不是在拍我自己呢?我在用我的命在写作,用我的命在拍照。中年,更是用命在活。我喜欢“有我”的小说,由我再遍及他者,我承认我的写作是自由的,我经历和看到的都可能成为我写作的素材。在昆明呆了几天,要过年了。 1月7日飞回我的小城,继续写这篇小说,直到18日完成。
至于小说写了什么?我想表达什么?还是不说的好,有时候说破了反倒没意思。嘿嘿。我在小说里呐喊着,并发出我的声音,柳暗花明,真的会来吗?再次,感谢杨遥,感谢《黄河》杂志,谢谢你们给这篇小说发表的机会,发表了就有稿费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