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现代性问题研究综述

2020-11-19 04:54
心潮诗词评论 2020年8期
关键词:旧体诗现代文学现代性

刘 静

诗词是否具有现代性,是学术界一直以来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近年来诗词进入现当代文学史的呼声越来越高,而诗词是否具有现代性是其能否入史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有必要就诗词的现代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将对诗词现代性问题研究中较为典型的观点做一个梳理。

一、现代性的含义

“现代性”毫无疑问是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领域最重要和最热门的术语之一,已成为学术界广泛运用的学术话语与解析方式。同时“现代性”也是一个极富争议和错综复杂的概念,不同学科、不同思想派别、不同时期的思想家,对现代性有着不同的理解,对其具体内容的描述也是千差万别。

美国学者卡林内斯库指出,“现代性”这个术语至少从17世纪起就在英国流行了,《牛津英语词典》记录了“现代性”(moderni⁃ty,意思是“现时代”)一词在1672年的首次出现。他认为现代性观念起源于基督教末世教义的世界观。①[美]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顾爱彬、李瑞华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49页。[法]波德莱尔:《再论埃德加·爱伦·坡》,《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5页。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将现代性作为一种强烈的、当下的时间意识,强调对当下的灵感、情感的捕捉,认为现代性是一种对现代艺术新观念的倡导,以对抗人们对传统、古典的迷恋。他认为:“诗不能等于科学和道德,否则诗就会衰退和死亡;它不以真实为对象,它只以自身为目的。……真实与诗毫无干系。造成一首诗的魅力、优雅和不可抗拒性的一切东西将会剥夺真实的权威和力量。”①[美]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顾爱彬、李瑞华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49页。[法]波德莱尔:《再论埃德加·爱伦·坡》,《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5页。诗的目的是将“善”与“真”与“美”区别开来。有关现代性概念的界说中,比较著名的有三个:一是吉登斯从社会学的角度将现代性等同于“工业化的世界”与“资本主义”制度;二是哈贝马斯从哲学的角度将现代性看作是一套源于理性的价值系统与社会模式设计;三是福柯也从哲学的视角出发,不过却将现代性视为一种批判精神。②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页。

在国内的研究者中,杨春时认为,现代性是一个哲学性的概念,它指一种不同于古典时代的新的生活方式,它被一种理性精神所支配。这种现代理性包括工具理性(科学)和人文理性(自我价值)。理性精神成为现代性的核心,理性精神的统治是现代社会的标志。③杨春时:《文学的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宋剑华主编,《现代性与中国文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9页。陈嘉明认为,现代性标志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表现为与某些传统的断裂;自由构成现代性的核心,人的各种权利的保障构成现代性的前提;现代性表现为建立起竞争机制与合理的规范,即竞争的理性化过程。中国的现代性具有与西方现代性不同的特征,不可避免地发生与自己的某些古老传统和新的“左”的传统的断裂之中。①陈嘉明:《现代性与现代化》,《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马大勇:《论现代旧体诗词不可不入史——与王泽龙先生商榷》,《文艺争鸣》,2008年第1期。谢立中认为,人们对“现代性”一词的理解或解说至少有这样几种:第一,将“现代性”理解为“现代社会生活”或“现代世界”;第二,将“现代性”理解为贯穿在现代社会生活过程中的某种内在精神或体现、反映这种精神的社会思潮;第三,将“现代性”理解为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具有的一种特殊性质或品质,以及人们对这些特殊性质或品质所获得的某种体验。②谢立中:《“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词义辨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钱志熙:《也谈现当代诗词“入史”及所谓“现代性”问题》,《中华诗词》,2018年第6期。陈晓明认为,我们现在理解的现代性是指自启蒙时代以来,“新的”世界体系生成的时代,在一种持续进步、合目的性、不可逆转地发展的时间观念影响下的历史进程和价值取向。现代性的本质就是使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整体性、广延性和持续性。③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7页。江弱水:《古典诗的现代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版,第25、43、59、77页。

二、诗词是否具有现代性

(一)具有现代性

赞成诗词具有现代性的学者认为诗词比新诗更加积极地反映了现代生活,与诗词的形式相比,诗词的内容和精神更重要、更贴近现代性。

陈友康认为,20世纪中国旧体诗词表现了鲜明的现代性追求,自足地构成一种新的诗歌传统和历史。诗体毕竟只是一种形式,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在的精神。旧体诗词中的革命性内容和现代性诉求可以极大地丰富现代文学的思想内容并提升其精神质量。④陈友康:《二十世纪中国旧体诗词的合法性和现代性》,《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王泽龙:《关于现代旧体诗词的入史问题》,《文学评论》,2007年第5期。马大勇指出“思想内容”与“精神特征”这些内在的基核,比文学语言、文体样式这些外在的元素更重要、更贴近现代性。所谓现代性与古典语言、古典文体形式之间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它不应以排斥这些因素为前提才能得以确立。文学从来就只有真善美与假恶丑之别,能透过旧的形式发现且表彰其内在的、真正的“现代性”才是身为文学史家直面现实的科学态度。①陈嘉明:《现代性与现代化》,《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马大勇:《论现代旧体诗词不可不入史——与王泽龙先生商榷》,《文艺争鸣》,2008年第1期。钱志熙认为,自“五四”以来,旧体诗词从未消亡,就其反映现实而言,似乎较新诗更为积极有为。因为其艺术形式更具民族性,更符合各种文化程度的作者与读者的审美习惯。所以,仅以十分抽象的“现代性”这样的概念来否定当代诗词创作,未免过于武断。②谢立中:《“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词义辨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钱志熙:《也谈现当代诗词“入史”及所谓“现代性”问题》,《中华诗词》,2018年第6期。江弱水更是将旧体诗的现代性上溯到南朝文学,认为古典诗歌所体现的“文学精神的颓加荡”“艺术理念的讹而新”“语言形式的断续与互文”这些“现代性”品质,为中国古典诗歌在现代语境里的转生提供了契机。③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7页。江弱水:《古典诗的现代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版,第25、43、59、77页。

(二)不具有现代性

不赞成诗词具有现代性或认为其现代性不够充分的学者,认为诗词的现代性不仅表现在内容、精神、情感等内在方面,还表现在外在的语言形式方面,他们认为诗词的形式限制了现代人的情感表达。

王泽龙认为,文学的现代性不仅是文学的思想内容、精神特征的现代性,而且还包括了文学语言、文体样式、文学思维等文学本体形式的现代性特征。就诗歌而言,主要体现为诗歌语言、诗歌体式、诗歌音节、诗歌意象、诗歌诗思等方面的现代性特征。20世纪的旧体诗词出现了一批具有现代思想品质的作品,但其创作仍然不是我们所认定的具有文学现代形式与审美品质意义的现代性诗歌。在旧体诗的束缚下,思想的现代性的表现,在大多数诗人那里也有相当的限度。④陈友康:《二十世纪中国旧体诗词的合法性和现代性》,《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王泽龙:《关于现代旧体诗词的入史问题》,《文学评论》,2007年第5期。陈国恩指出,中国现代文学是从语言形式到思想情感内容都革新了的文学,它是相对于古代文学的一种新的文学,它的根本点是现代性。现代性不仅要表现在思想情感内容上,也要表现在作品的语言形式上。语言形式,不是纯粹的形式,而是有意味的形式。古典的形式会限制现代人的思想情感表达,它不能完全表达现代诗所能表达的内容,或者即使表达了,也难以达到现代诗所表达的那种效果。①陈国恩:《时势变迁与现代人的古典诗词入史》,《博览群书》,2009年第5期。陈斐、蒋寅:《探寻现代汉诗书写的另种可能:关于近现代诗词研究与创作的问答》,《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2018年,第303页。李仲凡认为,现代旧体诗词在精神品格、语言形式以及写作传播机制等方面上具有非现代性的特征。现代旧体诗词中表现了不少非常传统的思想感情,在语言方面仍然多以古典的词汇、文言的句式为主,主要是一种私人写作传播的方式和私人之间的赠答、唱和,具有圈子文学的性质。②李仲凡:《现代旧体诗词的非现代性》,《求索》,2008年第12期。吴晓东:《建立多元的文学史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年第1期。刘炜评认为,近百年来的旧体诗创作,整体上的现代性养成还不够充分。能够为时代“写心摄魂”的现代性旧体诗力作,仍是凤毛麟角;当现实生活发生重要、重大事情时,旧体诗的在场感、介入度往往不如新诗及时和有力;在表现当代人类心理情感的细微性、复杂性方面,白话诗乃至流行歌词,较旧体诗更为“直指人心”。③刘炜评:《旧体诗的现代性问题》,《光明日报》,2017年11月6日13版。李怡:《“重估现代性”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再认识》,《文学评论》,2002年第4期。

三、对现代性本身提出的质疑

也有一部分学者对将“现代性”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核心价值取向这种做法提出了质疑。蒋寅指出,当今的“现代性”研究,很少就文学自身的艺术问题来考察,而是用文学以外的因素即文学中反映的观念内容来谈论。这将文学当成了现代性的载体,现代性只是一个视角,它不能包揽文学的所有问题,无论探讨什么层面的问题都和现代性扯在一起,恐怕也会大而无当。①陈国恩:《时势变迁与现代人的古典诗词入史》,《博览群书》,2009年第5期。陈斐、蒋寅:《探寻现代汉诗书写的另种可能:关于近现代诗词研究与创作的问答》,《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2018年,第303页。吴晓东认为,以“现代性”为核心的价值取向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某种意义上局限了应有的更广泛的对象以及更开阔的领域和视界。②李仲凡:《现代旧体诗词的非现代性》,《求索》,2008年第12期。吴晓东:《建立多元的文学史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年第1期。李怡反对长期以来人们过于强调“现代性”在思想史的学理层面的意义,而将它直接“移用”到文学现象的描述当中。他认为文学的历史其实并不能直接等同于思想的历史,当然更不能等同于理性概念的历史。③刘炜评:《旧体诗的现代性问题》,《光明日报》,2017年11月6日13版。李怡:《“重估现代性”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再认识》,《文学评论》,2002年第4期。高玉指出,现代性只是中国现代文学品性的一方面,用现代性来统摄中国现代文学,实际上把它高度“纯化”了,现代性主要是一个西方概念,用它来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是否合适,值得怀疑。④高玉:《意义与局限: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王富仁认为,关键问题不是有没有现代性的问题,而是怎样理解现代性的问题。我们总把现代性当成一个价值判断的标准,其实现代性并不是一个完全统一的概念。有很多的争论,有的是围绕政治的选择展开的,有的是围绕经济的问题展开的,实际与我们的文学研究无关。⑤王富仁:《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问题的几点思考》,《文学评论》,2000年第5期。

现代性本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概念,诗词是否具有现代性,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我们整理了关于诗词的现代性方面比较典型的观点,期望找出产生争议的症结所在,以引起更多的讨论。

猜你喜欢
旧体诗现代文学现代性
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发展历程与学科属性
牛仔少年的孤独:论《骏马》中现代性对西部空间的争夺
现代文学传统问题及其当代阐释
再谈现当代旧体诗词“经典化”与“入史”问题
也谈现当代诗词的“入史”及所谓“现代性”的问题
也谈现当代诗词“入史” 及所谓“现代性”问题
《米花之味》:现代性焦虑的现实书写与文化表达
《青年杂志》刊发旧体诗现象新论
语境顺应视角下的鲁迅《故乡》的翻译
古径花繁 天心月粲——回眸20世纪的旧体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