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 江
/三亚学院
排球传球技术看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学起来却相对较难,在传球技术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经常存在不协调的肢体动作,其手指和手腕的力量明显不足,在进行排球传球时比较容易搓手,许多学生都出现了喜垫怕传等不同情况,这就导致排球传球技术教学存在较多的困难,同时教师在进行排球传球技术教学过程中,其讲解与示范方法也会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因此就需要教师注重对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全面了解不同学生的基础,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控制能力练习,使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传球技术,增强学生传球技术的规范性,进一步提升高校排球传球技术教学质量[2]。
在排球运动过程中,传球技术比较重要,可以将排球运动中的各种基础技术进行充分结合,在相关排球球员的战术组织与计划过程中,传球技术属于非常主要和有效的一种手段,在战术的配合质量中,传球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与扣球的实际效果存在着直接联系,球员自身能力和同伴间的相互配合,也与传球技术质量具有较大关联[3]。
在传球过程中,其准确性相对较高,球员在实际的传球过程中,就需要保持自身手指成半球状,然后再对排球进行进击,所以在传球过程中,对手指加以利用,就可以合理控制球的面积,进而科学把握击球的方向。传球存在非常灵活的变化,在进行传球时,头部与击球点大约距离20~25厘米,在进行击球时,要使其球体保持在人体的正上方,击球点的位置相对较高,所以在球员的传球瞬间,就需要确保自身手指和手腕间的相互配合,进而改变传球的方向,其灵活性非常强。传球还可以分为不同的几种,其中包括了正传、侧传、跳传和背传等,无论是对哪种传球技术进行运用,其传球手型都比较相似,并且在击球时,都要将击球点控制在运动员的头前正上方。
在排球的实际运动过程中,传球技术既是基础内容,同时又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如果在排球的实际运动过程中,缺少了传球这项技术,其运动本身就不具有了实际意义。在排球运动过程中,传球技术存在一定的过渡作用,在运动场上,通过传球这一过程,就可以对每一个球员间的相互配合程度加以了解与掌握,其传球的整个过程,还可以对球员的实际技术水平进行充分展示,尤其是在排球运动的正式比赛中,运动员对自身传球技术加以运用,实现正确的传球,就可以直接获得分数,进而充分活跃赛场的实际气氛,使队友的信心逐渐增强,还会使对手的紧张情绪有所加重。
在排球传球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正确的排球传球技术,其属于比较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学生对传球技术正确掌握,其属于排球学习中最关键的一点,是要保持正确的体型,全身可以进行协调用力,针对于刚刚接触排球学习的学生,就要注重反复练习学生的传球手型,在排球传球技术教学过程中,全身协调配合用力也属于教学难点,许多学生在刚接触传球时,就只能对自身上肢力量加以运用,进而进行相应的传球,而学生这样的传球方式,就只能在近距离内进行传球,很难使远距离的传球目标得以实现,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自身缺乏较高的协调性,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预期。在排球传球教学过程中,让初学者合理摆放人与球的位置属于教学难点,球体在传球过程中,就会保持相应的运动状态,而学生要想使传球过程更加顺利,就一定要在传球过程中,对运动过程中的球体不断接近,然后对自身传球技术进行合理运用,最终实现传球。但是在传球过程中人与球要避免距离过近,导致自身技术施展受到一定影响。人与球体之间,需要始终保持恰当的位置,才能使球员在传球过程中,将自身的传球技术充分发挥。例如,学生在排球的学习过程中,要想达到正面双手传球的目的,无论球体在运动场上处于什么位置,其运动员自身都需要不断移动,对球体不断的接近,在球员的头部右前方,就可以进行击球,其属于比较合理的传球位置。高校体育教师在进行排球传球技术教学时,就要加强对教学重难点的考虑与分析,对于学生与排球球体间的实际关系,就要引导学生充分掌握,使学生在排球运动过程中,可以与球体间始终保持合理的距离,进而使学生的传球技术水平可以不断提升。
学生在原地进行垫球练习过程中,就需要加强对不同情况的综合考虑,结合实际,对准备措施进行合理应用,一般情况下,对于排球的初学者,就只需要对准备姿势进行应用,保持自身上体姿势,使其可以稍微的向上前倾,使自己的双脚比肩宽一些,两个手肘稍微的向内收敛,双眼对排球进行注视。在学生进行垫球练习时,在其垫球过程中,手型包括了叠指法和包拳法两种。在传球过程中,正面双手传球技术也比较简单,属于一种应用较多的传球方式,在现代排球传球练习中,正面双手传球也属于一种运用较多的练习方式,学生对正面传球方式合理掌握,才能为其他技术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例如,教师在对正面双手传球技术进行教学时,要保持微蹲的姿势,两脚保持与肩部并齐的姿势,身体可以微微向前,两眼注视排球,将两只手抬高,保持相应的姿势。
在进行排球传球时,要保持击球点传球位置为额头前上方,其球体与额头间,要保持一球左右的距离,在球体运动过程中,如果其逐渐靠近球员前额,就需要球员身体逐渐的进行移动,其击球点的实际高度,就会对传球技术具有直接的影响,球的作用力有所降低,也会使传球的准确性有所下降。在触碰到排球时,就需要保持十指张开,形成半圆形的手腕姿势。在排球移动过程中,如果其逐渐靠近球员额头上方,就需要球员随之移动自身身体,同时要进行跳跃,在手触碰到球体时,就需要身体的各个环节跟着移动,保持灵活的手指与手腕,利用手指和手腕的力量,将排球合理的传出去。在进行练习过程中,可以让抛球者与传球者交换自身角色,使他们可以反复的进行练习。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要加强对抛球高度和力度的重视,要避免在练习过程中,防止因为将球抛得太高,进而导致自身在判断接球点时,其的接球点准确性受到影响,如果在抛球过程中,其力度过大,就容易导致出现排球出界等情况。在进行排球回传过程中,要保持其高度与准确性,回球较高,就可以使扣球的准确性明显提高,而传球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就可以使接球者在接球时,不用移动自身的脚步。
高校体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手型,就要注重合理纠正,让学生进行双手持球练习,在练习过程中,要保持这一姿势长时间不变。学生经常会出现击球点高度不一的问题,如果在传球过程中其球过低,就很难使排球过线。而如果击球点过高,或者击球过程中发生了偏移,就很难控制其球体,导致学生的伸展用力受到一定影响。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一名学生持球,而另外一名学生要求保持合理的高度,使两名学生进行固定的吊球传递,要固定好学生手部触球的位置,让学生进行相互传球与抛球,在这一过程中要合理把握学生迎球与击球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学生在进行传接球时,经常会出现手指和手腕太紧或者太松等情况,还容易出现不合理的用力时间,学生很容易错过最佳的传球时间,当学生出现这些问题时,教师就要给予学生及时的提醒,让他们保持放松,在空闲时就可以练习手肘自然下垂动作,使他们可以逐渐减少错误率。
每一名学生都存在不同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基础,因此就需要教师加强对教学方式的合理运用,有效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反复进行相应的传球辅助性练习,使学生的传球技术可以逐渐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