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璐 韦 晴
/合肥工业大学
语言非常有趣,同样的汉字放在语句中不同的位置中,就形成不同的词语顺序,最终表达不同的语言意义,如:我要学,要我学,要学我;同样的语言意义可以简单地顺序表达,如:凯撒名句I came,I saw,I conquered;也可以用复杂的语言逻辑结构表达,如:I conquered because I saw after I came。日常的生活用语纷繁复杂,翻译起来千变万化,并没有严格的唯一译本;同样,严肃的政府工作报告,也不是只能是一个模子套出来。例如:
原文:2019政府工作报告
译文1:2019 Goverment Work Report
译文2: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in 2019
译文1是传统的逐字翻译方法,译者保留了原文的语言结构,译文则是译者改变原文词语顺序,突显“报告”这个核心词,然后用三个介词on/of/in来表达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不同的译文语言形式表达译者不同的翻译方法,本文就以政府工作报告的汉译英为例简要探讨词语翻译方法。
动词、名词、形容词、代词等等词类在各种语言中都不约而同地存在,但是由于各种语言在词类使用上又存在鲜明的差异,如英语多用名词,汉语多用动词,词类的转换于是就成为一种常见的翻译手段,这样产生的译文词语才合乎译文语言的表达习惯。究其根本,在语际翻译中,词类转换是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语言经济原则的制约而采取的一种词语翻译方法。
每种语言具有鲜明的特征,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叙述,呈动态;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叙述,呈静态。因此,在汉英翻译过程中,由于名词在英语中占优势,可以采取把汉语原文中的动词转换为英语译文中的名词这样一种词类转换翻译策略,其结果是形成从动态到静态的名词化汉英词类翻译特征。例如:
(1)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The year of 2018 was the first year for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uidelines of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当然,我们说汉语多用动词,英语多用名词,但是有时候在汉英翻译过程中,我们也可能把汉语的名词转换为英语的动词,因为谓语动词是英语句子的轴心,因此,在政府工作报告汉英翻译过程中,可以采取把汉语原文中的名词转换为英语译文中的动词这样一种名词动词化翻译转换策略,其结果是形成从静态到动态的动词化汉英翻译特征。例如:
(1)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contributed 63% to economic growth。
(2)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We intensified efforts to implement the innovation-driven strategy by focusing on accelerating the shift from the old driving forces to new ones。
在政府工作报告汉英翻译过程中,除了跨语动词化和名词化词类转换翻译策略,有时由于语法结构或修辞手法的需要,也可以采取跨语形容词化或副词化词类转换翻译策略,即把汉语动词转移为英语形容词,形成跨语形容词化或副词化词类转换翻译策略,例如:
(1)坚定信心,攻坚克难。We confidently overcame difficulties.
(2)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8000家。The number of newly accredited national high-tech companies exceeded 8,000.
英语中名词占优势,而介词连接名词,也呈现出优势,因此汉英翻译过程中,在翻译包含连续几个动词的汉语句子时,在确定了英语译文中的谓语动词体现汉语原文中的主要动作意义之后,还要通过跨语介词化词类转换方法翻译原文中的其他动作意义,以求英语译文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1)过去一年是本届政府依法履职第一年。The year 2018 was also this government’s first year to perform,in accordance with law,the functions of office.
(2)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We intensified efforts to implement the innovation-driven strategy by focusing on accelerating the shift from the old driving forces to new ones.
英语的谓语动词是其语句的核心,其他动词都作为附属围绕核心动词建构语句的复杂结构。因此,在政府工作报告汉英翻译过程中,汉语连用的动词往往只能有一个动词称为英语语句的核心谓语动词,其他常常被转换为英语的动名词、现在分词或过去分词形式,形成跨语非谓语动词化词类转换翻译策略,例如:
(1)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区域优势互补。Urban-rural integration was promoted to achieve complementary deve-lopment amongst different regions.
(2)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达到145家,位居全国前列。The number of state-level corporate R&D institutions reached 145,ranking amongst the top across the country.
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严复说“一名之立,旬月踟蹰”,因为语词翻译过程中,在翻译一个词语时往往可以选择多个词语来表达同样的意义。如何在众多同义词中选择是一个认知上的问题。
同义词(synonym),指用多种不同的词语来指称同一事物,而每一个词语又有着某种程度的差异;一种语言正是因为有许多既相同又相异的词,才使语词显得丰富多采,使语言更具活力。
翻译实践表明,两种语言在词语语义上的跨语对应关系只在一定认知条件下相对地存在着,同一译者对同一词语在语句中语义范畴上细微差异的理解以及不同译者认知上的差异往往都会造成同义词一词多译的结果,例如:
(1)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和中高速增长。We kept economic performance within an appropriate range and maintained a medium-high growth rate.
原文与译文语词的跨语语义对应关系是双语翻译的大前提,它是进行语言符号转换的理据,借助于跨语语义对应关系,文本转换才能够得以实现。但这种跨语语义对应关系又是非常复杂的,绝非理想中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一对多的交错对应关系,反映了译者翻译认知的复杂性和模糊性。
本文主要从实践的角度,结合英汉两种语言各自鲜明的语言特征,简要讨论了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汉译英技巧,重点讨论了词语翻译中的词类转换和一词多译问题。理论来自于实践,实践凝练的结果就能够产生理论。翻译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这是本文着力于实践探讨汉英翻译技巧的初衷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