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晶斤 黄玲侠/西安文理学院
“立国以教育为根本,教育以师范为根本”。时代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对师范生的培养。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新时代”的到来,其重要标志之一,便是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1]。而“新师范”的提出便是在社会矛盾下提出的教师教育建设的新目标。我国于2001年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首次用“教师教育”代替“师范教育”。这代表了观念的更新和制度的变革,标志着教师培养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区别于“师范教育”封闭性、理论性、终结性等特征[2],“教师教育”理念更体现出教师培养的整体性、开放性、专业性和终身性[3]。
这也意味着对于师范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以往的培养主要是“理论实习+教育实习”两段式模式,新的发展理念构建“理论课程、实践研习、教育实习”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形成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培养,强调教师教育的整体性[4]。这就要求师范生的各项技能,特别是教学技能更专业、更多元、更与时俱进。而目前在师范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培养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
问题一:课程设置不合理,不能满足当下要求。
在课程设置上,教学技能有关理论学习以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为主干课程,过于枯燥;基础教学技能以三笔一画为主,已不够满足师范生自身发展需要。
从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等相关文件来看,新时代高校在师范生培养目标上,将与时俱进,清晰定位,结合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升师范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四有”的高素质专业化卓越中小学教师,全方位服务基础教育[5]。以往的课程体系以及基础教学技能,在师范院校沿袭多年,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已难以满足新师范背景下对教师教育提出的要求。
问题二:师范生在“实践研习、教育实习”中得到的指导不足
实践研习与教育实习强调师范生通过真实的体验与角色扮演,达到对教师职业的融入理解、对教学技能的掌握提升。师范生需从实践研习、教育实习中发现教学技能的不足,并解决问题,做好职前职后的无缝对接。但是很多师范生在此环节中无从发现问题,这就需要高校教师进行引导与启发。而高校带队老师在学校有自己的工作,对于实习中每一位师范生所遇到的问题与情况也都不太清楚。在实习中,师范生所表现出的问题、所遇见的困惑,指导、解答不及时。导致师范生难以从实习中有效提升教学技能。
问题三:师范生通过实践提升教学技能的各种设施不足
在学习生活中,自我学习、自我教学技能的提升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于师范生来说,磨课、微格教学练习、粉笔字、毛笔字、教师资格证备考等都是最重要的部分。还有钢琴、舞蹈等对部分师范生也特别重要。磨课和微格教学实践都需要独立的多媒体、黑板、讲台等,对设备空间要求高。而在学校中,很少有这样的设备与空间提供给学生进行自我研习。对于粉笔字、毛笔字、钢琴、舞蹈等,都需要练习的设备与空间。对此之外,师范生需要准备的考试也特别多,比如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研等,这都需要独立自习空间。但是大多学校没有设立师范生自我学习的空间,阻碍了师范生自我发展。
对于高校而言,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除了强调扎实的学科知识外,更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重视艺体、信息、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养成,逐渐形成“以扎实的学科基础为重点,以艺体、信息、心理等素养养成的特色,以卓越的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培养思路[6]。首先,提升学生艺术认知和修养,可开通文学与艺术课程、历史与文化课程等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判断能力。其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新时代对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素养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7]。高校需要依托教育技术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学科,为师范生开设相关课程、举办各类学术知识讲座及教育技术类竞赛[8]。最后,新时代背景下,对师范生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心理疏导与干预技能、班级管理能力等也有了更高要求[9]。随着时代发展,高校之间资源的共享,教育名家的课堂示范,高校与小学之间的合作等,都使教学资源丰富化。高校应该利用资源的开放化,使师范生的学习不止于课堂教学,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学习。
设置全程专业导师制,对师范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进行全方面指导,减轻辅导员、专业教师的工作。全程专业导师制合理利用全院教师力量,对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都落实到位。全程导师制对师范生进行全程的专业学习的答疑、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指导学生微格教学等,能够促进师范生学术性、师范性的发展,减轻专业教师对每一位学生学习督促的负担。
设置实习的双向导师制,高校设立导师,实习学校设立指导老师。高校导师负责师范生的实习规划与教学任务,实习指导老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促使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发现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师范生也可与全程专业导师进行沟通,帮助问题的解决,使师范生实习中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位。
在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中,加强过程性考核。组建考核小组,由学院教师组成专业的考核小组,使考核过程规范化。制订考核制度,由考核小组牵头,学生代表也参与其中,科学有效地制订考核制度,使考核过程标准化。可进行分阶段考核:学期技能考核与技能考核周。学期技能考核,将每一项教学技能科学合理地分配到每一学期的学习任务中,每学期期末对教学技能进行考核,如:“三笔一画”第二学期期末进行考核,信息技术、才艺发展在第四学期期末进行考核;教学设计、板书、说课等在第六学期期末进行考核。技能考核周,是对各项技能的综合考察,能够落实到每一位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发展情况。在第六学期期末进行技能综合考察,将所学技能全部应用于课堂设计,以讲课的方式体现。同时,高校积极为师范生举办各类学术知识讲座以教育技术类竞赛、教学技能类大赛,加强教学技能全方面培养,可进入综合技能考核之中。
教育是无止境的,师范教育没有终点,师范教育不仅是职前培养,它还是一种对教师专业重视发展的引领[10]。终身学习是当下社会提出的新要求,高校需致力于培养师范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尽可能完善师范生进行自我提高的硬件设备。比如应建设能使学生进行小组磨课的微格教室,促进师范生小组合作的能力,提高师范生说课、评课的能力;建设书法教室供师范生练习毛笔字、粉笔字;建设钢琴室、舞蹈室;建立专业的自习室,打造备考氛围,提高师范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师范背景下,各师范院校需推进教师教育的振兴步伐,“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责无旁贷的使命。各高校在当今背景下应与时俱进,准确对标新时代的要求,抓紧教育发展,建立师范生终身发展体系,提高师范生的师范性、学术性、终身性,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