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旭 晏欣
摘要:牛栏江一滇池补水工程的投运对于治理滇池水污染、改善滇池水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补水效益明显,而其水源区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是发挥补水效益的关键。全面调查了工程投运以来牛栏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现状,指出了工程所面临的工业、农业、生活污染等对取水水源水质的影响,并相应提出了划定水源保护区、建立完善区际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水利监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力度等治理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水质状况;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态补偿;牛栏江一滇池补水工程
中图法分类号:TV213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5974/j.cnki.slsdkb.2020.10.013
牛栏江一滇池补水工程是云南省一项公益性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是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六大工程措施的关键性工程,其实施有效增加了滇池水资源总量和提高了水环境容量,加快了湖泊水体循环和交换,对于治理滇池水污染、改善滇池水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工程自2013年12月28日投运以来,截至2019年12月31日,已累计向滇池补水34.1亿m3,滇池水体污染指数明显下降,水体透明度上升,水质得到持续显著改善,生态补水效益明显。
生态补水的前提是取水水源不低于地表水Ⅲ类标准,作为改善滇池水质的生态水量的补充,工程取水水源区水环境保护工作对生态补水效益的发挥尤为重要。
1 水资源保护现状
为了满足取水水质达到Ⅲ类的要求,进一步保护牛栏江流域水环境,2008年8月,云南省编制了《牛栏江流域(云南部分)水环境保护规划(2009-2030年)》,昆明市、曲靖市相继制定了实施方案。2012年9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制定并发布了《云南省牛栏江保护条例》,将牛栏江流域划分为上游保护区和下游保护区(以德泽水库为界)。
1.1 工业污染治理
昆明市和曲靖市严格落实环境准人制度,停止审批新增工业废水排放项目,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昆明市已建成嵩明杨林工業园区污水处理厂、寻甸特色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实现园区工业废水“零排放”,并督促其他现有合法工业企业升级改造,实现67家工业企业废水“零排放”。曲靖市马龙县工业企业生产废水全部封闭循环使用,区域内79家重点工业企业共建成废水处理设施88套。
1.2 生活污染治理
昆明市嵩明县、寻甸县、曲靖市马龙县污水处理厂均已建成并投入运行。嵩明县小街镇、扬林镇、牛栏江镇四营片区、小新街片区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及杨桥片区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管网5套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昆明市寻甸县革街镇、屯星镇、河口镇、塘子片区、金所片区5个重点乡镇(片区)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牛栏江流域(昆明段)367个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已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
1.3 农业污染治理
牛栏江河道两侧200 m范围内开展禁养工作,共关闭搬迁养殖户6 143户、畜禽86 618头(羽、只),完成测土配方施肥56 200 hm2( 84.3万亩)。
1.4 水源区上游辖区管理
昆明市率先实行了生态补偿机制,印发了《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办法》《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金核算细则(试行)》《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水质监测办法(试行)》等文件,明确了考核断面、考核内容、污染物数量及污染物单价补偿金核算等内容,积极探索实施公平公正、完善有效的河道水生态补偿机制。
2 水源区水质状况
牛栏江一滇池补水工程的水源区是德泽水库,坝址位于曲靖市德泽乡,在德泽大桥上游4.2 km处,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1790 m)的回水在寻甸一沾益县界妥乐附近(库尾),水域面积约8.02 km2(见图1)。水库范围内现有3个水质监测站,分别位于妥乐、干河泵站取水口、德泽水库坝前。上游水库至河口乡(设有四营、石家湾岔河口水质监测断面)是工程水源区上游的主要经济区,工、农业比较发达,分布有嵩明、寻甸、马龙等县的工业园区,污染较为严重,主要由工、农业污染源所致。考虑到总磷、总氮是受水区(滇池)影响目标控制的主要污染物,为了更好地展现水源区水质状况,同时考虑入库水源水质与水库水质是不可分割的,选择德泽水库上游四营、石家湾岔河口,水库范围的妥乐、干河泵站取水口、德泽水库坝前等5个监测断面的总磷、总氮监测结果进行水质变化趋势评价分析。
监测数据显示,工程自开工建设至投运,水质趋于好转。工程投运以来,牛栏江干流水质趋于稳定,但2017年和2018年四营至石家湾岔河口水质变差,尤其是石家湾岔河口断面,超标项目为总磷(劣V类),主要是上游嵩明、寻甸两地工业污染源所致;到了干河泵站取水口(工程取水区)、德泽水库坝前断面,由于这一区域基本没有工业,沿岸地形复杂贫瘠、人口较少,加上水体自净作用,水质逐渐变好,监测数据表明2014-2019年年均水质(见图2)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河流Ⅱ~Ⅲ类标准,基本达到湖库Ⅲ类标准[1],满足工程对水源区的调水水质要求。
自工程开始建设至2013年,各断面总氮呈上升趋势,近年来由于上游区域采取严格的治理措施,5个监测断面年均总氮趋于平稳,到达干河泵站取水口、德泽水库坝前断面时已降至取水水源区最低值(见图3),但仍然超过了湖、库V类水质标准,达到了劣V类,主要是上游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所致。各断面监测数据显示,总氮在汛期浓度高于非汛期,主要是由于河道两侧没有缓冲区域,汛期时污染物被雨水冲人河流内。
3 存在问题
(1)水质不稳定。监测数据表明,工程自投运以来,工程水源区及上游水质趋于稳定,但2017年和2018年上游的四营至石家湾岔河口总磷突增,污染严重,各汇人支流污染情况也不容乐观,对水源区(德泽水库)水质影响很大,成为影响取水口水质长期达标的一大隐患[2]。
(2)污染防治仍需加强。水源区上游是牛栏江流域的主要经济区,工、农业比较发达,虽然流域两岸加大了治理措施,但是由于流域面广、污染源分散,河流两岸并没有设置缓冲区域,污染物会直接或间接进入河流造成污染。
(3)区域协调管理仍需加强。牛栏江流域区域间统筹协调力度不够,工程跨越两市的多个县级行政区,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各地区不同诉求容易产生利益冲突。目前,存在跨部门跨区域的联动协调不够、协商解决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制约着流域统筹管理[3]。
4 对策及建议
(1)划定水源地保护区。牛栏江一滇池补水工程近期重点向滇池补充生态水量,改善滇池水环境,并在昆明市发生供水危机时提供城市生活及工业用水。远期主要任务为为曲靖市供水,并与金沙江引水工程共同向滇池补水,同时作为昆明市的备用水源。为了保障生态补水效益,确保群众饮水安全,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建议尽快依据《云南省牛栏江保护条例》和HJ 338-201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开展德泽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工作,并与《牛栏江(云南部分)水环境保护规划(2009-2030年)》相衔接,使水源区水环境保护得到不断加强,保障水质安全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确保调水水质满足备用水源安全和调水要求。
(2)建立完善区际生态补偿机制。流域生态区际补偿机制不仅是连接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纽带,也是解决流域内各区域之间水资源和生态保护问题的关键。为了更好地保护牛栏江,实现牛栏江水资源的持续发展利用,需要研究完善跨区域的生态补偿问题,建立受益区和保护区资金合理流转的长效机制,科学核算保护生态的机会成本,制定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确定生态补偿的标准体系[4],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生态补偿可持续融资机制。
(3)加强水利监管。《云南省牛栏江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了牛栏江的保护范围、保护主体、保护职责、保护措施等内容,建立流域统一规划和协同保护机制,加大保护力度[5]。因此,应在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中,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执法和监管力度,做好流域工业污染源、城乡生活污水、农村面源、人河排污口等管理工作,切实控制人河污染物总量,以控制调水水源区及上游区域的水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
(4)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力度。目前工程水源区总氮污染严重,主要来自上游流域面源污染。切实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刻不容缓。应加强农业示范村和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建设,推广农田精准化施肥技术,调整种植结构。将农业补贴政策与农村环境改善和农业面源防控结合起来,优先推广环生态农业发展模式[6]。在河道两侧进行生态涵养林的建设,恢复和建设支流河口区域的生态湿地,有效阻止农业面污染源直接进入河道和库区。
5 结语
加强牛栏江一滇池补水工程水源区水资源保护,对于治理滇池水污染,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水利监管,加快补齐流域水资源管理短板,建立高效、有序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快產业转型升级,不仅是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要求,更是新时代水资源管理适应未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
[2] 谢永利,孙燕利.牛栏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现状及治理措施探讨[J].人民长江,2014,45(18):40-43.
[3]许继军,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的保障体系与支撑技术初探[J].人民长江,2011,42(18):107-110,
[4] 白月乐,吴永利,裴春燕.河北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路径探讨——以水资源补偿为例[J].城乡建设与发展,2019,(20):222-223.
[5] 云南省环境保护厅,云南省水利厅,牛栏江流域保护条例[Z].昆明:云南省环境保护厅,2012.
[6] 许继军,吴志广,新时代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思路与对策探讨[J].人民长江,2020,51(1):124-128.
(编辑:李慧)
作者简介:王东旭,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水资源管理工作。E-mail:652293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