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2020-11-18 09:54邓森腾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1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培养

邓森腾

【摘要】和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难度迅速加大,学习内容过于抽象。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学习难度比较大的学科。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时,应该重视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一方面这两者能够让学生建立逻辑思维,另一方面还能够使初中数学教育快速发展。所以,老师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积极创新自身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对此,本文详细说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1-197-01

新课改中明确指出,创新思维及能力是关键内容,初中数学教学能够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及能力。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如果想生存下去并不断发展,那么就要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在每个阶段的教学中,都要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当做主要教学目标,尤其是初中阶段数学教学。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老师要意识到自身担负的责任,积极改变教学理念,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刺激初中生自身的创新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及能力。

一、布置数学问题,诱发学生积极思考

在过去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老师只会使用自己讲课,学生被动听的方式。老师一股脑的向学生灌输各种知识,学生接收各种知识,但是在接收老师传输的知识时却没有积极思考,缺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所以,老师要为学生布置有趣的问题,将教学重点和难点融入到老师布置的问题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举个例子,在学习《展开与折叠》这节课时,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动作操作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掌握正方形的展开图。在学习这课内容时,老师可以准备一个正方体纸盒,沿着正方体的一些棱剪开,在剪开之前,老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将这个正方体给你们,你们如何剪能保证不会剪断,使六个面相互连接在一起?”邀请几名学生展示自己剪开的正方体,每个学生在剪的过程中,都会积極进行思考,找到剪开正方体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剪开的方法各不相同,老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二、加强生活实践,促进学生养成创新能力

不管是哪门课程,最终的学习目标是将学科中的文化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数学这门课程也是如此。数学这门学科和人们日常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离不开数学,同样数学理论知识也来源于日常生活。所以,老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时,要积极和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譬如,在学习《生活中的对称轴》这课内容时,老师不要直接讲解有关轴对称的知识,如果直接讲解相关知识,那么将无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第一步,老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几张图片,像是剪纸的囍字、枫叶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可以很轻松发现,这些图片的物品对折后可以重合。这时老师可以引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边的部分可以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第二步,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图的一半,其中虚线为图形的对称轴,要求学生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学生在绘制图形另一半的过程中,能够养成一定的创新能力,每个学生画图形另一半的方法都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可能会按照老师给出的一半图形进行模仿,有的学生可能标出一半图形的每个点,标好后将点和点之间的线连接到一起进而得到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所以,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有效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三、组织数学活动,提升初中生创新能力

初中时期是学生生理和心理迅猛发展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内,学生十分想得到他人的赞美和关注,具有较强的好胜心以及自尊心,不管是日常生活中,还是日常学习中,每个学生都不想落后。所以,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老师可以组织各种以竞赛形式为主题的活动。在这些竞赛活动中,主要围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为主题进行开展,学生较强的好胜心会使其积极主动加入到竞赛活动,进而实现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思维和能力的目的。举个例子,在学习《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课内容时,老师可以组织证明三角形全等的竞赛活动,提前准备几道有关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数学题,哪位学生答题准确率最高,证明方式最多,哪位学生获胜,给予第一名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可以是一支笔或者一个本。这种竞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产生不甘落后的心理,积极探索和研究如何证明三角形全等以及保证证明的准确率。学生在参与竞赛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养成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思维。

四、借助历史人物,引导学生积极创新

初中生对英雄人物具有较强崇拜思想,针对学生的这一个特点,老师可以积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用各位有名数学家的故事,为学生讲解这些数学家的成长历史、数学理论等,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积极向各位数学家学习,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举个例子,在学习《勾股定理》这节课时,老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周朝数学家商高的故事,商高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创新提出:将一根直尺折成一个直角,如果勾等于三、股等于四,那么弦就等于五。学生听完商高的故事后,会在今后的学习中下意识的积极思考数学知识,积极创新,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十分关键。当学生掌握一定的创新思维及能力后,可以更好地学习初中数学知识。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将该任务当做主要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思维,提高初中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连开. 在初中数学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 中学文科:教研论坛, 2018(9): 50-51.

[2]许爱香. 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不足和策略[J]. 教育进展, 2019, 9(3):282-285.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