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标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评一致性教学

2020-11-18 03:31梁克象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1期
关键词:过程评价教学目标课程标准

梁克象

【摘要】在课程标准指导下,开展基于课标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构建基于课标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和过程评价教学体系,提升教师基于课标,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和课程开发实施能力,以学科教学为基础,建设丰富多样、与时俱进、动态更新的初中地理课堂资源及其评价体系,积累丰富的教学案例,总结提炼有效教学模式和策略,能解决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教学活动、学生评价统筹一致的目标、内容、途径、策略和评价等教学基本问题。

【关键词】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自主学习  活动探究   过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1-037-02

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构建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提出是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的教育方针的国家意志体现,也是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的结果。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不得制定考试大纲”。今后,广东省初中毕业会考将以目前实施的课程标准(2011版)作为命题依据。2019年5月开始,英德市教研室多次邀请山东潍坊教研专家杨淑平对我市初中教师进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专题培训。在课程标准指导下,开展基于课标与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构建基于课标与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和过程评价教学体系,提升教师基于课标,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和课程开发实施能力,以学科教学为基础,建设丰富多样、与时俱进、动态更新的初中地理课堂资源及其评价体系,积累丰富的教学案例,总结提炼有效教学模式和策略,能解决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教学活动、学生评价统筹一致的目标、内容、途径、策略和评价等教学基本问题。

一、进行课标、教材和学情分析,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

课程分析是对课程标准的准确解读,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和学习程度,从知识与技能(学什么)、过程与方法(怎么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什么学)三个维度明确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教学内容、关系建构和资源挖掘。通过教材分析,确定学习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知识关系构建和资源挖掘。

学情分析就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生活经验、策略经验以及学习困难障碍和个性差异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教学的起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突破措施。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个要素(人地观念、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和三个维度(基本生活经验、基本价值观念、基本思路和方法)。人地观念是地理课程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着正确的自然观、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发展观。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學研究的两个最突出特点,由此而来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理解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感悟、分析、理解人地关系状况,学以致用,是学生地理实践力的体现。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而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学情和地理核心素养。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仔细研读地理课程标准,对教材和学情进行认真分析,并深刻领会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从而确定课时教学目标。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不仅确定了学习程度,学习内容,学习起点,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操作性和检测性都很强。

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是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的途径

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科学指导下的学习,它包括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自主整理知识、自主总结复习、进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多个方面,整个教学过程中都遵循“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老师发挥指导、点拨和评价作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目的。

自主学习是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图片资料、查找工具书,利用已有的知识,获取教材、图片资料中的显性信息,掌握新的学习内容和发现新问题。自主学习的内容是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原理或者是对这些知识、规律、原理的简单运用,使学生对新授课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利用导学案,阅读教材、查找地图、利用工具书,及时的了解课堂需要学习的知识,并且能够将一些识记的知识在课前消化掉,而在课堂上就集中注意力突破难点知识,既有效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变老师先教为学生先学,变老师先讲为同学先质疑,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同时学生应把自主学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整理生成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为课堂教学引导、点拨和探究提供起点。

“合作探究”是在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掌握了基础知识后,通过教师学法指导、设置探究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落实基础知识,突破重难点,掌握方法,培养能力,让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思、开口说、动手做,形成活跃、和谐、宽松和浓厚的课堂氛围。合作探究包括:展示的探究材料,如地图、表格、数据、图片、景观图、示意图、柱状图、饼状图、曲线(拆线)图、探究主题、探究步骤、计算公式、文字材料、讨论观点、探究方案、小知识、知识之窗、案例等。合作探究围绕探究问题开展,通过探究把文字、图像和问题三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用眼看、用耳听、动脑思、动手做,通过读图分析、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展示分享让学生学会从材料、图像中获取有用信息,归纳结论。合作探究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线的新课程教学理念,通过让学生探究、思考、讨论、辩论、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展示等探究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方案,是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的高层次学习。既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等地理核心素养。

三、过程评价是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保证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高效的课堂教学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阅读、提问、回答、辩论、讨论、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开口表达。“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以小组为单位的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对学生每节课的“自主学习和活动探究”过程进行评价,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和为教学提供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自主学习可以通过小组检查、提问、抢答、同桌互查等方式进行评价。合作探究、课堂检测可以通过学生参与、合作、抢答、按顺序回答、提问、辩论、讨论交流、发表观点、演讲、角色扮演、竞赛、展示等方式进行学习过程评价。过程评价主要由小组长负责,教师监督,并进行阶段性的奖励和表扬。评价细则如下表。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写”、“说”、“辩”、“展”、“测”、“拓”对学习进行过程评价,达成教学目标,学以致用,实现知识迁移拓展,既能消化、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度和成就感。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及时发现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做出补救。教师通过发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能力提高的程度,已达成的教学目标,还需要进行的补救,制定出相应的补救措施。

“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习,老师进行方法指导、学习评价。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让学生主动获取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并利用这些知识、原理和规律进行合作探究,将学习过程集中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更注重强调过程性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教师则成为这些学习方式得以实现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充分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体,促使学生阅读地图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能力、创新能力等地理能力的形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

【参考文献】

[1] 崔允漷,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涵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5, 33(4): 15-22.

[2]高振伟,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地理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研究[J].基础教育参考,2017(16).

[3]许贞彩,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研究[J].河南大学,2018(1).

猜你喜欢
过程评价教学目标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技巧的探究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评价
基于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四点五步教学模式研究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