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融入“—带一路’’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2020-11-18 01:20张兴年吴英杞
一带一路报道 2020年5期
关键词:融入路径青海省一带一路

张兴年 吴英杞

摘要:青海是西部欠发达省份,近些年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经济水平还不高、与东部地区的经济联系不够紧密、对外宣传明显不足等局限性。立足青海省实际情况,本文从经济产业、技术人才、资金、外贸四个方面探索融入路径,并分析青海省融入“一带一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青海省 一带一路 融入路径

一、引言

青海省是古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通道,史称“青海道”,并由此与中亚和阿拉伯地区形成了深厚绵长的人脉情缘和文化纽带。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省亦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方案。

《2018年青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展报告》提出,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按照“五通”要求,建立与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的平台,在商贸、物流、文旅、人文、制造、农牧、资源、能源等领域开辟新的经济发展局面,把青海省打造成“一带一路”的战略基地和重要支点。但是,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青海省,受种种因素所限,经济水平还不高,与东部地区经济联系不够紧密,对外宣传也明显不足,尤其在当下各省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谋划的背景下,如何立足青海省实际情况,借力国家战略,使“一带一路”建设推动青海省经济发展是摆在青海省学界、政界亟待面对的问题。这不仅关平“一带一路”倡议在青海省的深入实施,也将对青海省的工业化、现代化和对外开放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二、青海省融人“一带一路”现状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7年来,成为迄今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也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青海省虽处于西北偏远地区,但是当地特殊的条件也推动着青海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带动着青海经济向前发展。

在人文交流方面,青海省根据地方特色,依靠与中亚、阿拉伯地区相似的风俗习惯,进行了频繁的人文交流与合作,创造强有力的“软环境”;在贸易方面,青海依托现有产业大力开发和输出特色产业,着重发展向中亚和南亚国家的中转贸易;在合作开发方面,青海省一方面加强区域合作,积极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交流,另一方面加强产业间的合作、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加大产品升级:在生态环境方面,始终坚持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生态理念,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发展特色旅游业和绿色产业。

(一)基础设施

青海地理位置较为特殊,既不沿边,也不靠海,所以必须完善内部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互联互通的交通建设,这也是发展青海经济的必要通道。 “一带一路”建设将合理规划交通线路和运输方式,青海大力完善交通设施建设政策,加大铁路、公路、航空、信息网络化建设,使全省基本形成了综合交叉的运输体系框架,有效推动青海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文旅产业

青海作为一个多民族省份,独具特色的文化赋予了青海新的生命力:草原歌舞、藏戏、蒙古摔跤、藏族赛马等独特的文化形式成为青海发展新的增长点。借助“一带一路”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可以在多个层面促进各地区的人文交流。

(三)经贸合作

青海省结合自身优势,开拓市场,在现代农牧业、藏医药研发、新能源材料、消费品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潜力。近两年,青海省深入推进“千万美元潜力企业培育计划”和“出口自主品牌培育计划”,不断改善自营商品进出口结构,扩大规模,全省对外贸易呈现回稳向好的良好态势。青海省在落实“一带一路”中与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光明大道”新经济战略构想达成对接共识。“富青哈”贸易圈的落地,也为青海省的对外出口打开大门,促其走上一条全新的贸易之路。

三、青海省融人“一带一路”困境及原因

青海省地广人稀,人口居住分散,人口密度只占全国的4.7%左右,尤其是牧区、山区人口分布不均衡。青海处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按河流狭长分布,因此,在发展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高海拔地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人才和技术短缺、信息技术不畅通、创新力量不够、资金短缺、产业对接难度大等问题,都影响青海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一)产业承载能力有限

由于地处三江源头,受国家战略调整、生态优先政策的影响,青海90%以上的地区是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地区。截至2019年陆续被纳入国家生态建设重点保护的区域占全省面积的39%,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产业承载能力相对有限。省内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都不同程度地遭遇政策性限制,特别是在矿产资源开发、工业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影响较大,开发门槛比较高。

(二)本地资源优势转化困难

青海省虽地域广阔,但适合人类生产生活的地域却狭小,人地矛盾日益凸显。因生态脆弱,承载能力已趋极限,国家实施生态战略,生态保护和民生保障之间的矛盾也很明显。从资源总量上来讲,青海虽位居全国前列,但由于高海拔、政策限制、开发运输成本过高,以及产业链受技术制约难以延伸等因素影响,资源优势难以转换为经济优势,存在“拿金碗讨饭” “富庶的贫困”之现象。

(三)传统增长模式转型困难

长期以来,由于青海省受地理环境等因素限制,在金融、信息、市场中介等服务体系上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健全,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始终难有大的作为,进出口贸易一直是其“短板”所在。现有的企业存在升级慢、转型难、内驱不足等问题。

(四)改善民生任务重

2018年青海省GDP占全国的0.36%,經济总量很小,财政收入占全国的0.28%,其区域经济价值远小于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由于自身财力弱,发展资金不足,民生领域欠账多, “小马拉大车”成为民生痛点,民生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建设和均等化水平等面临巨大压力。

四、青海省融人“一带一路”路径

(一)融入战略分析,发挥后发优势,发展优势产业

青海地处西北地区中心,是承接中国中东部产业转移的理想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基地。同时青海省又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间段,域内资源富集,具有很强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自然禀赋。

就“融入”的实质而言,青海省就是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保护、开放型经济发展等方面利用好既有的优势和条件,或者创新理念,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消除地理行政区划分割、打破不同地区体制机制壁垒,探索实现对内地省市、境外国家紧密衔接的平台,与沿线国家地区深度合作,取长补短,优势组合,让其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在更好发挥各级政府作用的同时,青海省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的“融入”:

1.产业结构和出口。青海省经济结构需进一步调整,对进出口贸易中主体结构、产品结构、贸易结构和市场结构进行转型调整,转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外贸发展模式。依托城东经济开发区、格尔木工业园区、创业园等重点开发区或产业园区,统筹协调,尽早培育一批集生产和出口功能为一体、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

2.口岸建设。2018年青海省与沿线国家贸易额达26.4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贸易额占31.1亿元人民币,占比84.9%。今后以西宁市口岸、西宁航空口岸为中心,以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为依托,建设曹家堡综合保税区,发展青海现代物流业,改造提升兰新、青藏铁路物流等重要干道、航空等物流网络,最终实现“多点报关、口岸验放”的快速“大通关”模式。

3.对外贸易服务体系。青海省通过建立外贸发展促进机制,协调质检、海关、外汇、税务等服务部门的便利化水平。随着外贸服务体系的不断开拓,2013年至2018年间,青海省对外投资力度增长迅速,从2013年的0.66亿元攀升到2018年的4.56亿元。

(二)统筹规划,文旅产业先行,对接特色产业

青海省在融入“一带一路”过程中,在立足资源禀赋、环境条件和产业基础上,需要进一步调整宏观调控指标,实行差别化产业政策。

1.文化牵线,跨区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具体而言,首先建立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紧密联系,创建青海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好省(市、州)关系,将举办经贸文化交流活动制度化,开启青海省与世界各地在经济、文旅、科技等方面的大门;二是充分挖掘青藏高原历史、民族文化资源,开展教育科技交流合作。

2.借力保护生态、“一优两高”战略。青海省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三江之源” “中华水塔” “亚洲之肺”。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青海省的自然保护地类型齐全、数量众多、面积广阔,在全国很有代表性。青海省从提出“生态立省”战略到“一优两高”,已形成了“五大生态板块”互相联系又独具特色的格局,分布着众多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类保护地。

(三)借力“四通”战略,扩大贸易总量

青海省融入“一带一路”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自2015年至2018年,青海省连续出台《青海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从政策和顶层设计上积极作为,积极规划和主导引领,有力推进了融入步伐。

按照“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战略构想,加快丝绸之路“青海道”北线、中线、南线建设,以“三线建设”统领,建成青海向西开放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网络,实现三线并举,共同发力,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和全面开放。

1.联通设施。《青海省2019年度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工作分工方案》规划提出:由青海省发展改革委牵头不断完善铁路交通网络。继续推进“1288”铁路网络建设格局,打通青海省向西、向南两个方向铁路网络,加快推动民航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拓展至“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和地区的航线航班,搭建青海融入“一带一路”的空中通道。

2.畅通贸易。青海省紧抓国家将格尔木作为陆港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西宁作为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机遇,通过“一带一路”将“青海藏毯” “青海柴达木构杞地” “青海穆斯林民族服饰及用品”推向世界,使青海省经济拥有生命力和活力。同时青海省内交通当视融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为重大机遇,推动青海省与渝、桂、川、宁等省市的共同建设基础设施为贸易疏通道路。

3.融通资金。青海省争取在民族文化等具有竞争优势的进出口传统主导产业,加快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例如,在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B型)试点进行进出口活动的企业中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通过发放股权债权形式帮助本土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快速推进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信息“库+网”建设进度,引导金融机构根据《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调整信贷方向。推动“四大普惠”综合发力,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服务“一带一路”金融需求。

4.联通民心。青海省在继续办好各项国际旅游交易会、国际旅游展的同时,继续开展“一带一路”国家旅游宣传推广活动,继续组织省内旅行社、旅游商品等参加国家推介平台展示青海风貌。例如,以2019年外交部向全球推介青海活动为契机,继续开展文化和旅游部“部省合作”项目,组织参加对外、对港澳台和省外交流合作,持续深化对外文化交流合作。

5.协调民生与生态,重视风险研判。“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需要沿线国家和地区摒弃成见,以博大的胸怀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积极融入全球视域。沿线国家及地区要看到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力量的上升远远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

五、前景展望

目前,中国正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道,共商共建共享六大经济走廊,青海也抓住历史机遇,根据建设的总体布局安排,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来,加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积极培育特色优势外向型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对产业转移的承接能力,开拓外向型经济发展新空间。

可以说,青海融入“一带一路”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一带一路”倡议对青海省的意义无疑是重大的,它是造福青海的一次难得的契机,是让青海真正走出内陆,走向世界的平台和“快通道”

责编:向雯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等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代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当代经贸合作升级版,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2]何茂春,张冀兵.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12):6-13.

[3]2018年青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展报告[R],孙发平、杨军、戴鹏,2019年1月.

[4]青洽会指南一西宁市人民政府网www.xining.gov.cn

[5]承继成,数字地球导论[M],科学出版社,2000.

[6][清]陳澹然,寤言二迁都建藩议[M].

[7]青海省统计年鉴2018[M],http://tjj.qinghai.gov.cn/nj/2018/indexch.htm.

[8]青海省统计年鉴2018[M],http://tjj.qinghai.gov.cn/nj/201 8/indexch.htm

[9]弗朗索瓦·佩鲁,增长极概念[J],载经济学译丛第9期,李仁贵译,周一莎校

猜你喜欢
融入路径青海省一带一路
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
图说:2019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关于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高职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全过程路径的探索
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15单元知识中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