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航
摘 要:信息化对教育改革的影响是本世纪末遇到的热点问题之一。信息技术的迅速拓展和深入,对我国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教育的内容、手段、方式及基础概念,都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针对信息时代教育的特点,我们只有抓住机遇,从理论研究入手,加强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科学设置教育内容,注意对师资力量的再教育,做好科学普及工作,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方能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一、信息化是促进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
信息化对教育改革的影响是本世纪末遇到的热点问题之一。信息技术的迅速拓展和深入,对我国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教育的内容、手段、方式及基础概念,都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针对信息时代教育的特点,我们只有抓住机遇,从理论研究入手,加强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科学设置教育内容,注意对师资力量的再教育,做好科学普及工作,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方能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为了进一步的推广数字化在教育中的应用,国家教育部成立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致力于联合全国各中小学共同搭建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共同分享联盟学校的先进教育教学经验及成果,开发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人群需求的数字化基础教育课件,多渠道地提供互动式课堂教学。携手推进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中小学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和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资源共建共享,将带动各学校更好的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提高这些设施的使用率。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我们形成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习者的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息处理技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即是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各学科知识,还要着力培养、提高学生应用信息工具获取、处理、应用、生成、创造信息的能力。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而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讨论而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構。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特别强调学习环境的创设,并以“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而信息技术则能够为学科教学创设真实的情境、为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了许多新的潜在可能性。
二、信息化在教学中的优点分析
一是能更广泛地拓展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的教决不是要束缚孩子们的思维空间,相反,是要去鼓励他们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也就是求异思维。呈现思维过程,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场”,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桥梁,培养创新精神。
二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向往,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无一不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追求的目标。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而在课堂教学中媒体是教学情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
三是提供更多、更新、更广的知识点,开阔学生的视野,传统的教学老师都是依赖于课本讲课,特别是自然、社会等课程,由于教材提供的材料有限,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作为老师只有让学生掌握几个知识点便完成任务,试想,这样的学习怎么能让学生开阔视野,获得更多、更广、更新的知识呢?怎么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呢?不过,多媒体的应用,就马上使得这一现象有了明显的改观。
四是有益于优化教学结构,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习的基本过程是学生的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教师在讲台上讲述、示范、演示,学生相应地吸收、记忆、存储,课堂上圈划重点,课后反复抄写、背诵。事实证明,这种以应试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最大的弊端是扼杀了儿童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信息化教育环境下,不再以教师能否把教材讲解清楚、分析透彻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
在信息化的时代,变化成为根本特点。教师只有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让信息化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并获得自身的专业成长。教育科研是信息时代教师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而以促进学与教为最终目的的现代教育技术则是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工具。它可以为教师提供科研课题、工具支持和方法指导。教师要打破教育科研的神秘感,主动学习掌握新技术,加强与他人的交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与帮助,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积极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努力成为与时俱进的新时代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