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利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学素养不断提升,文化意识也在不断加强,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和食品安全。在这一思想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动素质,保障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更要教会学生专业的体育技能,让其形成终身体育的运动观念。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与健康;身体素质提升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现阶段的教育发展方式不断发生变革,各种教育手段和教育观念不断涌现,这让初中体育形式更加多样,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拥有一双慧眼,分析当前阶段的主要教育方向和课堂内容,结合学生的主要特点和价值观念,判断各种教学方式的适应率和科学性,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作为指导,对课堂内容进行有效延伸,从而提升体育的质量和效率。
一、初中体育的职能分析
(一)道德教育
体育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还能为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健康基础。同时,在体育运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在了解各种运动项目以后,需要尊重和遵守项目的规则,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在体育运动项目的进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具体表现,时刻对其道德素质进行评价和指导,从而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和运动素质。
(二)素质发展
体育学科不仅是肢体训练,更是智慧的综合。体育学科涉及运动学、美学、力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内容。学生在掌握项目技能的同时,也丰富了自身的文化积累。同时,运动还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战略部署能力、战术思考能力、行为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多种素质,有助于全面提升他们的体育素养。
(三)健康保障
通过体育锻炼,学生能形成健康的精神风貌和身体素质,提升自身的紧急避险意识,在生活中遇到危险时运用智慧,合理规避。同时,体育学科又包含了运动修复、运动医疗等多方面内容。在进行项目训练的过程中,学生能认识和了解更多与医疗健康有关的知识,从而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提升个人的生活、生存能力,丰富生活内容,形成全面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初中体育训练的注意事项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体育运动是一项实时运动,训练既是比赛,比赛又是提升。因此,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多个角度向学生传递文化知识,提升他们的运动素质。同时,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错误,从而帮助他们进行及时地改正和纠正。
(二)全面的素质教育
体育学科的内容涵盖广泛,在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综合教育上具有学科优势。教师要把握体育学科的优势,掌握当前学生的主要特点,布置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
(三)健康的运动意识
在训练项目的进行中,学生可能无法及时意识到运动中的危险,对训练项目本身认识不足,不能在风险发生时做出准确的判断,保护自身的身体健康,也无法意识到一些高风险动作中存在的危险,并进行合理规避。因此,教师要根据现阶段学生的这一特点,向学生传授运动健康等知识。
(四)合理的运动范围
初中生的运动基础较薄弱,不能合理地把握运动量,在高强度的训练项目下,容易“全力以赴”不做能量的保留,导致在训练结束以后进入长期疲劳的状态。因此,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帮助他们调整训练量,以适应其成长和发展。
三、在初中体育运动中提高学生运动素质的策略
(一)多元智能的教育观念
多元智能理论是指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天赋素质进行多种课堂内容的布置,从而适应他们的发展要求和运动需求,让现阶段的教育更具针对性,促进其成长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分析当前学生的主要特点,根据他们不同的素质水平和文化基础布置不同的训练项目,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素质,分析其兴趣爱好等,根据不同的需求合理进行课堂内容的延伸和扩展。
以人教版九年级体育中“田径跨栏技术”一课为例。许多学生不能有效放松自身的身体,在跑步过程中出现“恐惧”等心理。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恐惧心理的产生原因来调整教学方法。学生恐惧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害怕自己会受伤、不能把握技术动作的要领、跑步速度不够、身体素质基础较差。在学生害怕受伤时,教师可以选用“泡沫塑料”等制品当作栏杆,并为学生进行演示,让他们意识到,“即使碰到栏杆,也不会受伤”。在面对速度不够或技巧不能掌握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下坡跑、放松跑”等跑步活动,体会“在放松中发力”,从而提升运动素质。
(二)竞技运动的经验思考
当前,学生对各种竞技运动的需求较大,在竞技运动的过程中,学生为彰显和表达自己,不留余力地进行训练,从而突破自身的薄弱意志,取得优异的训练效果。根据现阶段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训练项目中掺杂“竞技”等元素,能快速调动学生的参与和实践热情,提升训练的质量和效率。同时,竞技运动的风险较大,教师要对学生做好保护意识的宣传,从而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以人教版九年级体育“投掷——后抛实心球”一课为例。这一部分是对学生力量素质、速度素质和投掷技巧的考量。教师可以在传授“髋关节运用、腿部力量传递、腰部力量承接和手臂力量补充”等专业的技巧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比赛和竞技,要求学生对技术动作进行不断思考。为保证技术动作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将“谁的动作最标准”作为竞技主题,保障学生的运动健康,制止“抛、扔”等有损身体健康的事情发生,循序渐进、逐步提升,为后期的“比一比谁投掷得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游戏化教学的先进性
初中生对客观事物仍抱有较大的好奇心,对游戏、活动等主题形式怀有较高的热情。而体育学科具有疲劳性、自控性等特点,会不断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他们的兴趣。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体现他们的课堂主体地位,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考量,根据他们的爱好兴趣,布置有效的内容。
以人教版九年级体育“背越式跳高技术”一课为例。在讲述教学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基础进行考量,通过使用“蹦蹦床”等道具,保障学生的身体安全。在“背越式跳高”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保护,克服恐惧心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蹦蹦床等道具的使用,让学生的训练更加容易,使其在“玩”的过程中学习技术动作,有效提升技能水平。
(四)分组教学的有效应用
体育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分组教学是当前教学中最有效的方式。许多初中生都有自己锻炼的习惯。在进行分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根据他们不同的文化基础和身体素质进行专业内容的布置,切实提升他们的运动能力。在分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树立“项目部分优越,训练既是提升”的价值观念,鼓励他们正确认识身边事物和形成不断超越自我的意识,尊重各运动员的运动表现,树立平等意识和公平竞争意识,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合理布置运动项目,将训练项目建立在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和身体素质基础上,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同时,在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运动愿望和活动需求,传授专业的运动知识,提升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出现“运动疲劳、运动受伤”等教育失误的事件。
参考文献:
[1]胡顺风.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強度及训练量的有效策略[J].田径,2019(05).
[2]张永.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策略[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6).
[3]刘存美.浅谈如何将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到初中体育教学中[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2).
[4]吕小艳.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运动,2016(24).
[5]盛久埂.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J].科教导刊(下旬),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