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高级日语》课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设计

2020-11-18 08:43李晓光宋亚威
速读·中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李晓光 宋亚威

◆摘  要:当前OBE教育理念已得到广泛认同,其注重学习效果,强调“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课程思政”改革要求在专业课教授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培养其家国情怀、育成其人文精神的重要举措。高级日语课程是日语专业的核心课程,课时多,与学生接触多,能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在OBE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历史模块、风俗与传统、文学、名人四个模块的设计,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更好地发挥育人先育心的作用。

◆Abstract:The current educational concept of OBE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which focuses on learning effect and emphasizes “value guidance” and “knowledge impart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requires important measures to improve students' emotional cognition, cultivate their patriotism and cultivate their humanistic spirit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specialized courses. Advanced Japanese course is the core course of Japanese major, with more class hours and more contact with students, which can better carry ou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OBE concept,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course are explored through the design of four modules,namely,history module,custom and tradition module,literature module and celebrity module,so as to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cultivating people first and cultivating minds.

◆關键词:OBE;课程思政;高级日语;情感认知

◆Key words:OBE;Curriculum thought and politics;Advanced Japanese;Emotional cognitive

一、课程理念与内涵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即成果导向教育,是基于成果导向的反向教学设计。成果导向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教学,OBE 教育模式克服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更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运用的能力,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核心,既注重基础学科教育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其采用问题分析与案例探讨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活动,从而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课程技术后要求对课程进行整体评价,持续改进。

“课程思政”目的是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即从战略高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三位一体的课程教育体系。到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专业课堂教学,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行同向,形成协同效应”。OBE理念是对教学方法和设计的指导,课程思政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两者有机结合,通过有序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果,真正起到育人育心的作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加深学生的情感认知。

“高级日语课是日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学时多、内容丰富、涵盖面广的特点更适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如何形成协同效应,回避刻板的说教,既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地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又要和传统思政课堂即思政课程加以区别,凸显专业课程思政的特色,避免学生对说教式教学的反感,消除学生对教师上课常常因说教而跑题带来的误解呢?基于OBE 理念的教学与传统教育正好相反,思路属于反向设计、正向实施,从国家、社会和行业、用人单位等外部需求反向设计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等,通过正向实施达成“需求”。OBE反向设计的理念与课程思政的最终要求不谋而合,在实施的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使培养的学生具备优良专业技能的同时,成长为具有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且具有家国情怀等高情感认知的学生。现就结合高级日语课程的特色,运用OBE课程理念在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课程内容设计解决看似矛盾的两个问题。针对问题,从以下四个路径着手实施。

二、教学内容设计与成效

在课程设计时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学生《高级日语》课程了解结束应具备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为导向,兼以为考研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专业视野,在备课时通过精心准备的内容融入思政元素。

(一)历史模块

日本和中国同属东亚汉字文化圈内的国家,不论是从时空跨度来看,还是从地理位置来说两国相互影响极深。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古代中国一直是日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但近代以来因日本的侵略给中国带来极大的伤害,导致中日关系的发展受到了阻碍,但不可否认的是迄今为止中日之间依然有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必要。高级日语课因为课时较多,贯穿高年级的3个学期,在制定思政模块时采用内容大于形式的准则,回避了刻板的爱国主义教育,真正体现“润物细无声”。

本模块在实施的过程中,可将其设置为专题性,即课表日期恰逢事件发生的时间时引入此专题;也可将其设置为新课导语;或穿插在学生课堂注意力不够的课程中间。高级日语是双语授课,所以在讲述“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的”互动过程中实现了以下三种目的:①用外语讲述历史,锻炼了学生听说的专业能力,丰富了专业词汇,提升了专业深度。②铭记历史,以史为鉴起到了学习与反思的作用。③丰富了教学内容,避免枯燥的知识点讲解,提升了课堂活跃度,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当然,“这个讲授互动的时间不宜过长,做好时间管控,灵活安排”,否则学生容易觉得教师上课“跑题”,事与愿违。

(二)风俗与传统模块

节气文化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农历吸收了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用来指导农事和补充历法,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其在农耕社会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同属东亚汉字文化圈的日本也曾深受节气文化的恩惠,虽然明治维新后日本急速工业化,逐渐西化,但节气文化和农历中的许多风俗与传统并未完全消失。这一模块着重让学生学习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其家庭观念、责任感及民族优越感。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将文化的传播与受容融入到课堂内容中,可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可以加强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文化认同,为解决地域文化摩擦、经贸摩擦提供契合点,以求更容易达成共识,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在准备阶段,教师根据课表查出与日历时间重合的节气与节日。简要梳理中日两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及发挥的课程思政元素。提前备课后根据当日的课程安排与需要进行选择。

实施本模块的作用:①锻炼学生用外语介绍中国文化,激发学生关注民俗文化的热情。②积累演讲的素材,避免了为讲文化而空洞泛泛而谈,做到有例科举。前者是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后者是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保障,两者相辅相成。③通过前期的词汇与素材积累,为写作和翻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证有东西可写。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对外宣传中国文化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各级各类考试涉及到翻译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外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题目越来越多,从环节对学生准备考试大有裨益。

(三)文学模块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比较生动、形象地反映客观现实,借助文字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主要包括诗小说、歌、散文、戏剧、寓言、童话等体裁。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内心的情感,再现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其三大主题为:爱情、战争、死亡。文学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不应该否认的。《家》《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小说,曾经影响了无数青年的价值观与人生选择。这一模块借助文学作品的讲解与引导,宏观上着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微观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感受力,起到育人先育心的作用,只有精神富饶了才能发现看到生活的美。以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综合日语第五六册书为例,书中选入了大量的以文学为主题的内容,包括现代诗歌、故事、散文等。授课前,借助文献备好本课内容,在讲解时根据知识点随机带入课程思政因素,或通过翻转课堂的小知识专栏,提供给学生学习,努力回避刻板的说教环节。简要梳理了以下的文学内容以供参考。

实施本模块的作用:①使学生了解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使用多种途径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可以充分调动了学生各器官,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容量加大。②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尽管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形态、过程错综复杂,但说到底都离不开人的活动。使用人物教学法,将人物与时代背景结合起来,可以增加说服力的同时可以增加学生的认同感、代入感及使命感。

(四)名人模块

依据教材,在设置导言和课堂互动环节时,深度挖掘教材中提到的相关人物。榜样是灯,照亮人生的道路,可以驱走黑暗的彷徨;榜样是指南针,为人指引前进的方向。所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一模块宏观来说,着重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坚定的理想、正确的价值观和家国情怀。微观来说,着重引导高年级同学在即将面临就业择业时,以榜样的力量抵消学生将面临的畏难情结。培养吃苦耐劳、敢于担当的品格是设置本环节的重要意义之一。在实施此环节时教师为避免课时紧张,可充分用于翻转课堂、微课等形式,也可利用学习通等在线平台将准备好的短视频或专题在指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浏览学习,并完成作业,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混合式教学,实现了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实施本模块的作用:①使学生了解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使用多种途径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可以充分调动了学生各器官,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容量加大。②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尽管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形态、过程错综复杂,但说到底都离不开人的活动。使用人物教学法,将人物与时代背景结合起来,可以增加说服力的同时可以增加学生的认同感、代入感及使命感。

三、课程考核构建

基于OBE理念的课程评价要重视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因此要重视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记录,建立学习档案,并根据探讨、演说等环节的表现推荐学生参加各级给类学科竞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有所获,真正出现出成果导向的内涵。

其中平时成绩应包括单元测试、口头发表、集体协助评价等。在软件使用方面可用问卷星的考试分析功能,监控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而了解学生学习成效。在期末试卷设计时,可加大主观题的分值,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辨能力、观能动性,进而检测学生在课程思政课堂的所授的启发,检验学生的情感认知程度。

四、结语

OBE教学理念与课程思政起到双倍的教育功能,在有了OBE教育理念、“课程思政”大背景下的顶层设计之后,如何设计并具体实施好,并真正有好的教学效果是难以做到的,本文就针对具体的环节,从以上四个模块结合课堂的实际操作进行了简单论述。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家国情怀、家庭观、责任感等。从诸多方面进行了适时引导。在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可设计调查问卷,对教学效果和思政因素的发挥程度进行调查,但需注意在设计的问题时要避免出现诸如“课程思政”字样的有引导倾向的词语,才能得到有意义的数据。在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现实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学生不能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但培养其扎实的人文知识、丰富认知能力、提高情商、亦可为日后的就业也能提供诸多帮助。

参考文献

[1]李艳.《高级日语》课程中的文化因素教学[J].黄山学院学报,2015(08):130-133.

[2]游秀玲.课程管理有效性的障碍管理及实施方略[J].扬州大学学报,2016(04):77-79.

[3]王今.混合式教学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04):127-130.

[4]梁彦清.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教学教學体系构建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7(18):59-60.

作者简介

李晓光(1983—),男,汉族,黑龙江人,讲师,硕士,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日语教育。

宋亚威(1986—),男,汉族,山东人,讲师,硕士,山东交通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社会文化。

基金项目:安徽工程大学校质量工程项目《高级日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8jyxm69。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高职顶岗实践课“课程思政创新”管理实效初探
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反思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