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欠发达地区招才引智水平的路径探析

2020-11-18 08:48毕颖董业东王西彬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人才

毕颖 董业东 王西彬

[摘要]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一定意义上是人才供给的差距,发达地区具有“人才虹吸”效应。同时欠发达地区在招才引智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短板,主要是人才工作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不高,高端人才吸纳不足,人才引进针对性不强,引进与培育关系处理不当,人才服务体系不健全等。提升欠发达地区招才引智工作水平应当树立人才优先的理念,以经济工作思维抓人才引进,加强人才载体建设,推进产才融合发展,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关键词]人才  欠发达地区  招才引智  路径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245(2020)03-0032-06

DOI:10.19499/j.cnki.45-1267/c.2020.03.007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核心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1]在全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和复工复产强力推进的背景下,各地纷纷加大引才力度,探索引才新业态,“抢人大战”此起彼伏,尤其是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对高层次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近年来,欠发达地区大力开展招才引智工作,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但是客观上受制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高层次人才普遍较为匮乏。市场经济环境下,发达地区完备的产业体系、高端的科研能力、优质的发展环境、良好的生活配套具备更强的吸引力,高层次人才向中心城市、发达地区流动的趋势愈加明显,形成了“人才虹吸”现象,这给欠发达地区招才引智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

一、欠发达地区招才引智工作现状

欠发达地区,主要指有一定经济实力,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科技水平不发达的区域,分布于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和东部个别地区。欠发达地区一般具备发展的潜力,进入21世纪,得益于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的实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不过由于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薄弱、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科研水平和发展观念相对落后等因素影响,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有逐渐加大的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欠发达地区由原来单纯的招商引资、项目招引,逐渐演变为既重视资本更重视人才。

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做法,欠发达地区招才引智工作在探索中发展,加码了招才引智政策“含金量”。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在2018年8月10日发布了《广西公安机关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提出大中专院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凭毕业证和身份证、初级及以上技能人才凭国家职业资格证和身份证,在全区城镇落户不再受就业、住房、缴纳社保等条件限制;2019年5月14日,江西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举办了“才聚江西 智荟赣鄱”人才政策发布会,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资助最高达300万元,引进类人才还可提取其中30%用于改善个人生活条件;海南推出“百万人才进海南”人才新政,截至2019年12月,海南全省范围内已建设40多个各类“候鸟”人才工作站。

(一)出台系列人才政策,初步建立招才引智工作机制

一是政策上注重“放权松绑”。各地普遍依据2016年3月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列出了具体的改革重点任务,出台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确立了本地区人才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基本原则。制定了加快实施诸如“人才强省”“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工作意见,从政策层面构架起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四梁八柱”。二是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在地方行政机构改革过程中,普遍重视人才工作机构的设置,各级都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作为议事协调机构,地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相关部门参与,统筹本地人才工作。有的地区设立人才工作局,作为政府组成部门,将人才工作提上前所未有的高度;有的地方整合相关人才机构相近职能,组建人才发展服务中心,抓人才政策落实和人才环境优化;有的地方升格机构规格,增设内设机构,从机构编制等方面对人才工作进行倾斜。

(二)加大学习借鉴,积极进行模式创新

积极学习发达地区成功做法,推进招才引智模式创新。很多地方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探索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入评价机制,与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合作,实现招才引智工作政府化推动、市场化发展、全链条服务。有的欠发达地区尝试在经济发达地区设立“科创飞地”,让人才在发达地区落户工作,研究成果在本地进行转化。有的地方从政策层面创新思路,赋予各类科研机构、创新平台、事业单位更多自主权,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构建多方协同的工作机制。

(三)不断探索拓宽路子,多渠道招才引智

欠发达地区人才工作机构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拓宽路径渠道招贤纳才。有的在国外建立招才引智工作联络站,在北京、上海等人才集中的大城市设立招才引智工作站,发挥人才引进的桥梁纽带作用。有的欠发达地区汇总编印本地在外人才名录,收录了在外党政军群、专业技术、企业经管等各类高层次人才,为各级开展招才引智工作提供基础信息。有的开展“走出去、请进来”“人才回乡行动”等活动,举办大型专家学者人才对接专场,促成项目合作意向,联合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比较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四)逐步改变落后思维,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欠发达地区高层次人才存量少,普遍对发展软环境更加重视。加强各类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企业研发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与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建設,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园区、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做优做好人才服务,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为高层次人才配备服务专员。开发“人才贷”等金融产品,打通人才、技术、资本的融合渠道。加快“放管服”改革步伐,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真金白银、真心实意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在打造人才发展软环境服务各类人才方面各显其能,彰显了求才若渴的包容开放心态。

二、目前欠发达地区招才引智工作存在的问题

应该看到,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提升欠发达地区的招才引智水平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历史原因和诸多现实因素,欠发达地区招才引智总体水平同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人才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但仍处探索阶段,成效不够明显

在人才强国战略指引下,欠发达地区初步构建了招才引智工作机制,从人才系列政策出台、工作机制理顺到财政投入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完善,初步形成了一套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但是相较于发达地区,这个体系还是不完备、不完善的,处于在起步中提升、在探索中规范、在摸索中前进的阶段,纵向看自己,有了较大进步,横向做比较,差距仍然在不断扩大。尤其是人才工作机制方面,政策效能和工作成果还不够明显,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探索磨合过程。目前,发达地区“人才虹吸”效应明显,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集中在大城市、中心城市、科研院所机构较多的地区;其他人才创业就业也首选大城市、中心城市和各方面配套较好的地区。在应对发达地区“人才虹吸”效应方面,欠发达地区还未能拿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二)招才引智路径在拓宽,但手段单一,人才工作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不高

欠发达地区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工作模式和方法,在招才引智工作路径探索上下了很大功夫,但是无论是观念创新还是手段创新,都还存在较大差距,拿来主义多、学习借鉴多,原创比较少,有的地方照抄照搬,一些所谓的创新甚至成了邯郸学步。在人才引进上,更多依赖政府部门行政力量的作用,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有的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多,但受部分企业家观念落后等因素制约,很多企业的人才意识不强,认识不到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满足于“小富即满”,对人才投入偏少,主动引才动力不足。有的企业思想不够解放,眼界不够开阔,一些企业家族化倾向严重,对高层次人才特别是职业经理人、技术领军人才引进存有戒心,担心对企业发展造成影响,宁可弃之不用。在人才引进方面,由政府、科研院所、中介机构、企业等多方参与的体系尚未形成,猎头公司、人才中介机构、社会组织等多元市场主体的介入和作用发挥不充分;国家级、省级以上人力资源产业园数量少,高端引领不足,难以吸引高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驻。不少地方建立了国内外招才引智工作站,但由于专业能力不强、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工作站实际发挥的效能低。

(三)高端人才吸纳不足,未能满足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需要

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多以农业经济为主,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消耗来拉动,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小,对高端人才的承载力、吸引力较弱。从自主培养的情况来看,欠发达地区普遍缺少国家级的研究院所,科研能力总体水平比较低,自主培养能力较差。从产业基础来看,欠发达地区以传统产业为主,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不够强。上述问题造成了欠发达地区传统产业人才存量相对较大,初级、中级人才多,领军人才欠缺,优势产业、重要领域、重点企业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比例明显偏低,难以承载高技术、高水平的科研项目,更难以形成大规模高层次人才与优质项目的聚集效应。当前,很多欠发达地区谋划产业转型升级、着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但为时尚早,任重道远。

(四)人才引进针对性不强,招才引智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度不够高

欠发达地区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工程,但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有的地方对人才工作认识不够深入,不能把人才与经济发展、产业发展、企业发展充分融合。有的甚至只是根据上级考核任务来抓人才工作,唯头衔、唯学历来引进人才,而没有从如何提高当地优势产业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和提升骨干企业产品技术等方面来考虑推进人才引进工作。有的地方没有把人才的有效使用作为人才引进的根本目标,出现了贪大求洋、盲目引才、引而不用等现象,造成了引进转化效果差,与经济发展融合度不高的局面。欠发达地区现有的政策体系不够完善,与发达地区相比人才扶持政策存在一定“滞后性”。评选性质的更多,对于获评相应人才称号的,各级给予了相应的扶持补助,但对被引进人才前期的创业扶持和引进后的成果转化扶持不够,尤其是缺乏项目落地的引导扶持政策。人才需求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的供需对接机制,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引进符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急需紧缺人才。人才需求信息的发布不全面、不及时、范围小、信息不畅通,人才招引活动大部分只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不能有效吸引各类人才。

(五)政策落实上存在偏差,人才引进与人才培育关系处理不当

现代社会,科技人才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越来越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越来越高,人才的作用日渐凸显。各地区对高层次人才的招引力度越来越大,但有的欠发达地区在招才引智工作中存在一定误区,重许诺,轻落实;重招引,轻培育;重眼前,轻长远。为了吸引外地高层次人才,有的地方開出了不菲的价码,从各类补贴、职务待遇到生活保障量身定做了很多政策,但对于政策落实却重视不够。很多政策停留在纸面上,落实兑现困难重重,有的甚至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有的“女婿上门气走儿”,政策覆盖面考虑不全,各类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仅仅适用于引进的外地人才,本地相当层次的人才却享受不到。这就形成了一边引进外地人才,一边大量本土高层次人才流失的“怪圈”。有的地方为了尽快出成绩,只看眼前,在招才引智上做表面文章,只注重职务、称号、名头,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大量基础性人才却不够重视。

(六)人才服务体系不健全,主动服务、精准服务意识不够强

对高层次人才来说,他们对发展软环境的重视程度更甚于物质生活等需求。欠发达地区在优化人才服务环境上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与各类人才的需求相比,在服务体系、服务效果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人才服务主体上,条块分割,不同的业务部门各管一摊,缺乏协调互通机制。在服务内容上,侧重于解决人才工作生活困难方面多,而着眼于人才发展、技术落地和企业运行保障方面少,未能切中高层次人才服务方面的“麻点”“痒点”和“痛点”。在服务成效上,人才服务战线比较长、程序不够优化,过多依靠上级部门协调推动,具体承办部门(单位)主动简化程序、提升效果不够。在服务渠道上,更多的是坐等人才上门服务,人才服务的途径还不够便捷、高效,离“一对一”“保姆式”人才服务、“店小二式”精准对接服务还有一定距离,人才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还没有完全打通。

(七)平台载体建设处在初级阶段,难以集聚高端人才入驻

欠发达地区在人才平台载体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但与发达地区的前瞻性、前沿性、多渠道、大投入相比,这方面差距非常明显。欠发达地区大部分平台载体仅停留在初级阶段,真正能为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咨询、指导、服务的一站式服务和资源共享平台很少。平台建设资金来源单一,依赖财政投资多,共建类、合作类平台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由于运作模式和技术水平的制约,难以吸引高端人才和科研人员入驻。尤其是立足于服务生物医药、电子商务、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企业的孵化平台不足,加之研发环节需要较大投入与较长周期,很难吸引研发类的高端人才及科技创新机构开展科研和成果转化工作,人才项目成效和收益都不高。

三、提升欠发达地区招才引智工作水平的路径探析

(一)树立人才优先的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2]古今中外,人才是富国之本和兴邦大计,“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往往引领一个行业和产业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关键动力。欠发达地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充分认识到人才在提升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作用,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自觉性、紧迫性和自信心。要把人才优先贯穿到工作全过程,从政策制定到科技项目实施,都要围绕高层次人才需求进行。要跳出人才工作只是条线工作的陈旧观念,摆脱人才环境仅仅局限于园区环境的思想束缚,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打造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的综合环境。

(二)以经济工作思维抓人才

多年以来,人才工作是组织部门的“三驾马车”之一,并且一直都是各级组织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人才工作有自身的特殊性,不同于干部工作和组织工作,更多的是与产业、企业、技术相关。组织部门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牵头部门,要率先转变工作思维,以经济工作的思维和视角来审视人才工作,在制定人才政策、谋划引才思路、商讨技术合作、洽谈人才合作等方面,都要有市场眼光。要把人才工作放在经济工作中去考量,用市场化思维指导人才工作,把各类人才的经济效益摆在突出位置,重视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开展工作。

(三)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

借鉴发达地区招才引智成功经验,梳理现有人才政策难点、痛点、堵点,瞄准制约人才发展的瓶颈和差距,在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等诸多环节进行创新。要完善人才工作政策体系,改变大多政策仅仅停留在“一掷千金”的短期激励现状,加快形成“以用为本”“引育并用”的可持续人才政策体系,并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在创业资助、创业融资、创新创业配套奖励、股权激励以及人才服务等方面,制定有突破性的政策。要注重抓好政策落实,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杜绝空头政策、空头许诺,努力优化改良人才成长土壤,推动各类人才心无旁骛地各尽其职、各显其能。

(四)着力提升高端人才承载力

人才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他们必须与产业、企业、技术结合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欠发达地区提升高端人才承载能力,首先要着眼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结合本地实际,着力培植优势主导产业,放大比较优势,形成产业集群,突出主导产业的引领作用。通过优势主导产业,发挥高端引领作用,集聚各方面人才。要重视培植骨干企业,政府加强政策引导,优化营商环境,引导企业健康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科研投入,提升研发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为高端人才发挥作用夯实基础。

(五)大力加强人才载体建设

“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除了在政策和工作方法上寻找突破外,更要在载体建设上下功夫。优质企业是吸引优秀人才的阵地,加大优质企业的培育力度,大力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让其成为引进创新人才的重要舞台。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研究院的人才优势,增强政策倾斜扶持力度,建立科研院所分机构,集聚高层次人才开展科研和成果转化。提高技术产业平台建设水平,充分利用现有重点园区,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所在园区联建研发平台、产业转化研究院、创业园等,提高对高层次人才的吸纳能力。完善创新创业服务设施配套,在重点园区梯次化配置孵化器、加速器、中试车间等,健全高标准的科技配套服务设施,加速形成科技创新成果有效转化、孵化、产业化的产业链。

(六)大力推进产才融合发展

发挥人才工作最大效益,在人才引进上不盲目追求“高大上”,合适的就是最好的,两相情愿就是最优的。招才引智一定要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布局调整和企业现实需要相适应,与人才需要的平台和岗位相匹配。推动产业部门和人才部门有机联动,着眼产业链与创新链构建人才链,释放各类人才产业“推进器”效应,打造“产业聚人才、人才兴产业”人才经济生态。要建立重点企业人才技术需求清单定期收集发布制度,定期对优势产业企业开展精细化调研,深入摸排企业人才、项目需求。收集人才需求的任职经历、专业领域、技能特长等翔实信息,突出人才与产业的匹配度,编制发布“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动态调整、广泛发布、精准招引。要抓好本土人才培育,通过实施一系列本土人才工程,激励本土人才创新、创业,形成千帆竞乘、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

(七)进一步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1.实施“柔性”引才。以欠发达地区现有财政情况来看,很难持续拿出大笔资金用于定期大规模刚性引进高层人才,这在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没有优势可言。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等紧缺特需急需人才,就可以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理念,通过设立特聘顾问、特聘教授、特聘研究员等流动岗位,在项目引进、项目合作以及讲学、培训、考察等过程中,以兼职、技术入股、短期服务与承担项目等方式,多聘用一些周末式、假期式、候鸟式人才。加大市场化引才力度。发挥企业在人才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用好各类商会、协会,发挥他们联系广泛的特点。密切与人才专业中介组织、“猎头”公司、重点高校的合作。充分利用上述机构广阔的引才渠道和充裕的人才资源,为企业精准找到符合需求的高层次人才,逐步实现由政府主导转向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模式。

2.更注重亲情引才。绝大多数在外人才都有浓郁的乡土情结,时刻关注着家乡发展,渴望有机会为家乡发展贡獻力量。要主动加强同在外人才的联系。通过走访慰问,组织团拜会、座谈会、帮助亲属解决实际困难等方式增进友谊、加深了解;抓住重大节日、重大活动的有利契机,邀请在外人才回乡参观考察,亲身感受家乡发展变化,增强认同感、荣誉感;于在外人才密集的地区成立老乡会、联谊会等组织,团结凝聚一批在外人才,适时动员他们回乡考察创业;对有技术、有资金、有项目、有回乡创业意向的人才,要组织专门班子靠上做工作,全程跟踪服务。

(八)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对工作环境与生活品质一般有较高要求。因此,第一,优化人才发展软环境。建立涵盖住房保障、职称评审、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健、金融、旅游等服务事项的绿色通道服务。设立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为高层次人才配备服务专员,打造服务事项专员代办模式。人才诉求交由单位专员代办提交、窗口专员集中受理、部门专员负责具体落实和限时反馈,真正实现办理全流程“零跑腿”。提升服务层次,拓展服务领域,为各类人才解决“后顾之忧”的同时,为人才自身发展、人才项目落地转化、人才创办企业的做优做强保驾护航。各级财政、发改、工信、科技、自然资源、税务、人力资源等相关部门,都要形成一套服务体系,助推人才发挥更大作用。第二,优化城市人居环境。城区建设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一方面加强城市绿化、交通配套、城市景观形象工程建设,优化人才集聚区的交通便利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文明城市创建,营造环保、生态、美丽的人居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借助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发展的新面貌,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宣传创新创业环境,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李 亮

猜你喜欢
欠发达地区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一共几个人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智珠
“营改增”试点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影响分析
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