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工匠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在价值选择、基本意蕴、实践路径等方面存在逻辑关联。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要浸润新时代“工匠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修德”全过程;坚持课程育人,将素质教育融入“修业”全过程;坚持身心并重,将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融入“修身”全过程;坚持定向发力,将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融入“修性”全过程。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职业素质
基金项目:2019 -2020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教育科研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研究”(项目编号:XJZJKT-2019Y13)
作者简介:吴德银,男,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援疆),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明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0) 04-0056-04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发展也由过去的高速发展阶段向更加注重品质和效益的高质量发展转变,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弘扬也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1]。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反复提到,要在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这充分说明,工匠精神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国家需要加强当代工匠的培养,让工匠成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征程中的坚实力量。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院校要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肩负起为我国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一、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国古代技术文明和匠人精湛技艺的描述不乏历史记载,例如,《考工记》《梦溪笔谈》《天工开物》等历史典籍,记录着中国古代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的辉煌技术,体现了工匠独具一格的精神品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社会逐渐进入工业化、信息化时代,在现代工业文明发展历程中,工匠精神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越发展现出其丰富的时代意蕴,众多学者对“工匠精神”的内涵也进行了系列深入研究。综合不同学者的观点,大体可以集中概括为以下这些表述:“工匠精神”属于精神范畴,是从业人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追求,是在一定人生观影响下的职业思维、职业态度和职业操守。具体而言,工匠精神至少应该包括“尊师重道、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求实创新”[2]。“工匠精神”是指从业者在从业过程中对职业的态度和精神理念。它是从业人员,尤其是工匠们,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是不断雕琢产品、改善工艺、享受产品升华的过程[3]。“工匠精神”中的“工匠”强调的是生产专业方面的技能、技艺和技术,而“精神”强调的是专注、忠诚及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4]。由此可见,“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孜孜不倦、永无止境”是众学者关于工匠精神的共同指向。因此,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可以概括为:一线从业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准则,兼具良好的个人修养和职业操守,热爱并长期专注于自己从事的工作,传承并创新岗位技术,孜孜不倦追求极致和卓越,在此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和职业精神。基于此,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理解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
第一,“工匠精神”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容和实践要求,它融合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为一体,确立了个体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操守的价值根据和价值标准,明确了新的历史时期“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例如,个人层面的“爱岗敬业”就是严格按照职业要求,尽职尽责,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个人热爱自己的岗位工作,敬业奉献,就能够在工作中不断积极进取。爱岗敬业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体现出来的,现代工匠精神同样呼吁从业者必须具备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第二,“工匠精神”的追求是精益求精。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高质量、高品质,生产模式已经开始从过去的粗放式发展转变为精细化发展,产业进步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打磨产品质量的工匠精神也逐步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
第三,“工匠精神”的表现是一丝不苟。一丝不苟的制造精神是工匠精神从古至今的重要内涵。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精细化、专业化、高端化的生产制造将会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流,精密制造、高端制造都在呼唤工匠精神,现代工匠精神将成为现代制造业的必然要求。
第四,“工匠精神”的靈魂是创新创造。开拓创新精神是现代工匠精神的灵魂,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各行各业都要有开拓创新的发展意识,现代工匠精神同样需要把创新精神包含其中,不断开拓进取。
第五,“工匠精神”的价值是用户至上。服务用户、打造精品是现代社会的价值理念,用户至上、满足用户的需求、全心全意服务用户是现代工匠精神的重要方面。用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满足市场需求,体现了工匠的现代价值。
第六,“工匠精神”的蓄劲是团结协作。现代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每个人都应具有团队协作的意识。只有具备优秀的团队意识,齐心协力,现代工匠才能在社会竞争中获得良好发展。
二、“工匠精神”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工匠精神对社会发展越来越重要。工匠精神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具有内在的关联性。
(一)价值选择趋同
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背后是中国制造工匠精神的外在体现。工匠精神的核心追求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是对产品和服务尽善尽美、高度负责的价值追求。工匠精神的价值取向既是自身内涵,也是时代所需,未来中国的产业发展必须把工匠精神注入其中。高职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肩负着我国的生产制造等重要任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面向社会实际,符合时代需要,满足国家产业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让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其中岗位人文精神的培育非常重要,同时,需要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性。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也是工匠精神的具体反映,因此,工匠精神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核心理念和价值选择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二)基本意蕴吻合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注入工匠精神既是国家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两者内涵意蕴高度一致的体现。工匠精神融人产业升级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工匠精神的本质是对生产和服务高品质的极致追求,核心内涵是专注投入、极致追求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高职院校肩负着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送时代需要的优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因此,高素質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满足社会需求,具备时代发展所需的工匠精神。
(三)实践路径一致
工匠精神培育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实践路径是吻合的。工匠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我国当今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关注和培养的核心要素,工匠精神自身所包含的创新进取精神也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因素。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上同时下功夫。首先,高职院校必须强化实践意识,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突破口,精准对接岗位需求。其次,高职院校需要整合多方力量协调推进,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在育人实践中真正把工匠精神落实到方方面面。最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通过有效的实践过程才能实现,高职院校要以社会需要、岗位需求为指引,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其综合素质。工匠精神是社会实践培育的结果,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同样离不开实践。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路径
随着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这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只有铸就“工匠魂”,才能实现“中国梦”[5]。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一线操作性岗位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体,应该把“工匠精神”浸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担负起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
(一)坚持立德树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修德”全过程
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也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德育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加强实践育人,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和遵纪守法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坚持课程育人,将素质教育融入“修业”全过程
新的时期,高职院校要顺应高职教育改革趋势,真正发挥课程育人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应该关注两个关键点:一是要以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要求来引导教学体系的改革,整合教育资源。高职院校在关注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同时,要进一步重视学生的素养提升,并以此统筹校内课程、师资、文化等资源,组建跨专业的育人团队。二是要以此为切入点,推动校企深度合作。素质的培养来自于劳动与实践,高职院校本身无法完全具备滋养素质的“土壤”,必须通过校企合作共同打造职业环境,引入职业理念、职业标准、职业师资、职业文化等,以此保证学校对职业人才培养方向的整体把握,促进大学生向“职业人”的过渡161。
(三)坚持身心并重,将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融入“修身”全过程
优秀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是顺利完成岗位工作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锻炼,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让学生能正确地面对成长中的各种挑战,树立自信乐观、不畏困难的进取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文体实践活动,提高其身心素质。
(四)坚持定向发力,将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融入“修性”全过程
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应该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在现代生产中,岗位分工越来越细化,一件产品的顺利生产需要多个部门、多种人员间的协调配合。高职院校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强化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一是通过活动主导、专题培训、项目促成、岗位锤炼等方式加强校内学生组织、社团的建设;二是通过户外拓展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培养学生在竞争过程中努力克服困难、团结互助和协作的精神。
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应该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使一线劳动者的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为此,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专注度和创造力。一是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加强对所学专业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养成其探究的习惯。二是有意识地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和科研项目,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其发挥自身的科技创新精神,提升其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 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0.
[2]李进.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 职业技术教育,2016(27):27-30.
[3]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 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4]胡冰、李小鲁.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 对理性缺失下培育“工匠精神”的反思[J].高教探索, 2016(5):85-89.
[5]黄君录.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 育探索,2016 (8):50-54.
[6]吴德银.立德树人视角下高职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 (1):83-86.
[责任编辑 刘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