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文光
【摘要】1958年3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来郫县红光视察。本文基于档案资料与访谈口述,考证了照片上刘少奇同志视察时所在地点及背景。视察与农业机械化问题相关,1959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随后,中央决定在全国七个大区分别设立综合性农业机械学院,其中,西南地区在成都建立四川农业机械学院(西华前身)。这是档案的历史记忆,也是高校的文化记忆。
【关键词】老照片;考证;认识;思考
在数字照片海量的当下,档案馆藏中具有特殊意义的珍贵老照片非常稀少。让珍贵的历史照片发挥其固有的价值,是每一个档案工作者的光荣职责。
照片是历史的瞬间,也是历史的记忆。照片除了其内涵的六要素外,其价值更取决于它的外延。取决于其本身的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影响力,取决于它的历史背景以及照片背后的故事。档案包含照片,照片可以成为档案。作为一个档案工作者,理应讲好档案故事。
一、背景与视察照片
1958年3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来郫县红光视察。刘少奇同志视察了国营郫县机耕农场和郫县拖拉机站(四川省第一个拖拉机站,1951年6月成立),并在拖拉机站机具库详细询问了多种农机装备及其性能、使用等情况。刘少奇是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一贯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重视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善于把实践经验提到理论高度。
这次视察有一张对外公开的照片,在对照片背景、地点的考证实践工作中,我们获得了丰富的信息,因其与学校紧密关联,而成为西华的档案。我们因此对档案照片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思考。
二、记忆与讲述
档案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文化,历史照片档案作为人类的记忆,有其特殊的价值。照片档案记载的是瞬间,但却成为事实上的永恒。照片档案是建构高校记忆最重要、最直观的凭证。守护文明就要守护记忆,传承文明就要传承记忆。
一次,父亲翻阅我带回家的《西华大学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意见》的草稿,若有所思,继而郑重地说:“应该在锦地苑内塑一尊刘少奇同志的塑像。”我诧异:“为什么?”“刘少奇同志曾在那里视察过。”看着父亲不容置疑的表情,我执意想搜寻一些理由:“以前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对于校园文化建设,这是一个有价值的发现。”
锦地苑所在地是曾经的郫县锅厂。锅厂高炉白天烟雾缭绕,夜晚炉火冲天。喧嚣的锅厂与宁静的校园是一幅极不和谐的画面。老一辈“农机人”不知为此烦过多少心。父亲如数家珍:“锅厂的前身,是国营郫县拖拉机站,即今天的锦地苑所在位置……”父亲是从西华大学退休的高级农艺师,1956年就来到这片土地,1960年在四川农业机械化学校的原址上成立了四川农业机械学院(即西华大学的前身)。父亲经历和见证了四川农业机械学院到西华大学的历史变迁与建设发展。
三、文献查阅与照片对比
为了考证这一说法,我查阅了《郫县志》。在第19页,1958年3月7日“大事记述”中这样写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视察国营郫县拖拉机站、国营郫县机耕农场和犀浦乡……”该书第二页有插图:“刘少奇委员长视察国营机耕农场”的老照片,照片背景是学校标志性老教学楼(建于1956年,学校接收撤销单位的建筑)。在1958年,这座三层楼的尖顶苏式建筑(1999年拆除)在川西广袤的农村田野中显得格外宏伟,每一个20世纪90年代以前来校工作学习的师生都能轻易辨认出来。老教师们说,当时在郫县犀浦就可以看见它。紧邻其下的是学校最早的幼儿园,它是一座原地主家的四合院,旁边有棵高大的皂角树。随后,我将不同时期具有相似背景的照片进行比对。考虑到背景远近、拍摄角度、相关参照物、摄影镜头的焦距等因素,根据我从事30多年摄影工作的经验判断,照片上刘少奇同志所在地点,应该是西华大学锦地苑学生公寓区域内。
四、档案考证与访谈口述
对口述历史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同样是档案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在西华大学建立校史馆之前,本着对历史负责,为学校存史的严谨态度,档案馆老师又先后到郫县档案馆、四川省档案馆查看档案史料。通过《郫县志》《红光乡志》《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来郫县视察谈话纪要》证实;通过《四川省郫县农业机器站计划任务书》《四川省郫县农业机器拖拉机站建站计划任务书》资料显示。考证国营郫县机耕农场位于红光镇,其位置包括西华大学锦地苑所在的区域;考证国营郫县拖拉机站设在国营郫县机械农场内。“距成都13公里,距郫县6公里,紧接成灌公路。”其描述的位置位于现西华大学锦地苑学生宿舍附近。考证刘少奇委员长曾到国营郫县机耕农场和拖拉机站视察。
档案馆老师又先后访谈了1956年到此工作的西华大学原基建处规划科夏绍禹老师;1957 年从国营郫县拖拉机站调入郫县农业机械化学校,1961年到四川农业机械学院工作的熊直成老师;访谈了原郫县宣传部干事、郫县一中退休教师金德寿及学校退休职工万古德(郫县犀浦人,后在西华大学工作)。他们都证实刘少奇同志曾到郫县视察机耕农场和拖拉机站,位置大概位于郫县锅厂,现西华大学锦地苑学生公寓内。
五、认识与思考
刘少奇同志视察郫县机耕农场的照片已成为西华大学档案馆的珍藏资料。视察事件不仅因为西华大学地处红光,更重要的是其影响最终导致西华大学的诞生。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大压缩、大裁减的历史背景下,四川农业机械学院还逆势而上,应运而生,与考察红光农业机械化问题不无关联。1959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在这深刻的历史背景下,1960年国家农业机械工业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业机械化问题”的指导性意见,决定在全国七个大区分别设立综合性农业机械学院,其中,西南地区在成都建立四川农业机械学院(西华前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学校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重要使命。发掘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充实校园文化标志,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守护高校记忆、存续大学精神文脉。需要学校重视、全校师生努力。像这样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不应该就此隐藏,应该得到开发与利用,使之提质增效,成为宣传教育广大师生的文化景观、成为传播红色记忆的文化窗口。
岁月流光,斯人已去。作为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刘少奇,他光辉的思想和伟大的品格,必将影响和激励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为理想而奋斗。开发这一历史文化景观的价值和积极意义也必将随着时间的推延历久弥新。
六、结语
守护高校记忆,是对学校历史的尊重,是对高校文化遗产的保护。构建高校宝贵的历史文化记忆,可以加深师生对于大学精神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同时也将这种文化传承向社会辐射与传递。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衡量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条件。新形势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朱靓.照片档案与高校记忆工程[J].档案天地,2017(02):39-40.
[2]黄凯,唐圣琴.关注照片档案 丰富高校记忆——新时期高校档案工作者的责任[J].山西档案,2017(06):142-144.
[3]四川省档案局.档案文化建設[M].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
[4]四川省郫县志编撰委员会.郫县志[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