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会晰 鲍彩莲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成熟与社会进步,人们外出旅游的需求上升。且短途旅游有时间短、花费少等优点,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为沈阳市旅游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分析沈阳市短途旅游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沈阳短途旅游的发展对策,为沈阳市发展短途旅游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助推沈阳市短途旅游的全面发展。
一、沈阳短途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增加、国家休假制度的改革、人们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的增加以及便利的设施条件,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喜爱短途旅游,使短途旅游异军突起。沈阳市短途旅游发展较早,市场份额占比较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其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鞍山、丹东等地。
沈阳作为辽宁省省会城市,自然环境优美,历史人文气息浓厚,是省内短途旅游者的首选地。并且,沈阳市的短途旅游发展还起到了重要的领头作用。沈阳在近年来接待一日游旅游者数量逐年增加,且接待比重均超过同省其他重要短途旅游目的地。在旅游收入方面,短途旅游創收贡献极大。调查显示,2015年辽宁省接待国内旅游者收入约3 620亿元,一日游游客带来的收入为1 882.4亿元,占比52%。到2018年,辽宁省接待国内旅游者的收入约5 369.8亿元,一日游游客带来的收入为2 882.4亿元,占比54%,短途旅游创收稳定保持在50%以上并呈现上升趋势,体现了辽宁省短途旅游市场消费水平的稳定与良好发展态势。截至2020年5月5日15时,5天劳动节小长假期间,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约为525.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37.6亿元。其中,全省31家重点监控景区共计接待游客42.7万人次,日均接待7.74万人次。
沈阳是省内短途旅游的重要目的地,短途旅游产品众多且层次不一。沈阳故宫、沈阳世博园、沈阳棋盘山风景名胜区等景区是沈阳旅游形象的代表产品,三农博物馆、沈飞航空博览园及华晨宝马铁西工厂是沈阳工业旅游的典范,均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及旅游价值,成为沈阳短途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同时,沈阳短途旅游市场获得了多数旅游者的良好口碑,且通过口碑宣传的影响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沈阳市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应抓住良好契机不断开拓短途旅游市场,加快沈阳市旅游业的发展进程。
二、沈阳短途旅游发展优势
(一)坚实的经济基础
沈阳是辽宁省的省会,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和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中心。在国家深入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机遇下,全市经济实现了平稳、快速的发展,也推动沈阳短途旅游市场更好更快地发展,沈阳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二)丰富的旅游资源
沈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是中国最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有着“共和国长子”和“东方鲁尔”的美誉。曾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沈阳市内旅游资源丰富。截至2019年12月,沈阳有5A级景区1个,世界文化遗产3处,109家A级景区。省内、外短途旅游资源丰富。
(三)便捷的旅游交通
沈阳是辽宁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京哈、沈大、沈吉、沈丹和沈抚5条铁路干线交汇于此。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居于辽中都市圈(沈阳、抚顺、本溪、辽阳、鞍山、铁岭6市)的中心地带,距沈阳市中心22千米,沈本高速公路有支线直通机场。沈阳还是中国东北地区联系东北亚各国的窗口,有飞往香港、平壤、汉城、清州、大阪、札幌、莫斯科、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等地的国际和地区航线。以上沈阳地理区位优势和沈阳高铁的建成、地铁网的完善,为沈阳短途旅游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沈阳短途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品形式比较单一
沈阳短途旅游产品总体呈现单一化特征,大多依然是传统的观光游览型旅游产品,红色旅游、文化遗产游、工业游、乡村游、节日主题游等旅游产品较少,未能体现对游客多样化需求的满足,也不熟悉游客的旅游偏好和旅行习惯,未能及时更新旅游产品,跟不上目标人群的旅行兴趣步伐,进而导致沈阳短途旅游市场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够,游客的参与活跃度仍然有待提高。
(二)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
目前,政府对短途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远远不够,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少,造成短途旅游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短途旅游特色不明显,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沈阳短途旅游市场的吸引力,导致沈阳短途旅游总量不大,旅游产值比重较低。
(三)旅游产品宣传力度不足
由于政府、旅游企业和景区对沈阳短途旅游产品的宣传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不足,短途旅游的宣传覆盖不全面,旅游方式单调,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得不到满足,进而缺乏必要的景区吸引力。在媒体上常见的省内宣传地多为沈阳和大连地区,近两年本溪、丹东的旅游产品宣传力度也逐渐加大,但是,省内其余城市的旅游产品宣传力度甚小,宣传方式单一,以广播、报纸、电视媒体为主;网络等新兴媒体广告较少,并未被旅游企业所广泛使用,宣传效果欠佳。
(四)短途旅游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目前,沈阳短途旅游现有的从业人员当中,旅游相关专业毕业的人员并不是很多,具有高学历的也不是很多,而具有高学历同时又是旅游相关专业毕业的从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总体来说并不是很高。相关企业和单位对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重视度也不高,导致从业人员缺乏有力的培训,专业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也不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沈阳短途旅游的发展。
(五)旅游接待设施不够完善
现阶段,沈阳景区住宿、餐饮、停车和指引标识等旅游接待设施不完善,并且出现不同景区之间缺乏公共交通支撑,乱收费、乱停车、争抢游客等不正当竞争现象。来沈短途旅游者大部分是去城市周边郊区,而这类景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并且风景区本身无法给短途旅游的游客提供食物以及电力等方面的补给,卫生间的缺乏也会导致景区标准降低以及游客满意度、忠诚度也会相应降低,直接影响旅游收入。
(六)产品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沈阳市及周围城市的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目前的旅游产品开发缺乏人力、物力、人力资源的投入,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没有真正深入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进而导致沈阳短途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足,创新产品很少,旅游模式雷同,降低了旅游资源利用率,从而降低了短途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影响短途旅游产品的发展。多数旅游者游览时大多走马观花,无法体会到旅游产品的真正价值和文化内涵。
四、沈阳短途旅游发展对策
(一)促进旅游产品形式多样化
政府、旅游企业、景区等企事业单位应深入研究沈阳市短途旅游需求的新特征、新趋势,充分挖掘潜沈阳短途旅游客源市场,促进旅游产品形式多样化,增加短途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引导短途旅游消费潮流。首先,要抓住北方气候特点,积极开发冬季旅游活动项目,如温泉、滑雪、滑冰等,以降低淡季对沈阳短途旅游市场的影响。其次,要积极开发周末游、小长假的短途旅游产品,加快沈阳市近郊旅游景区的建设,侧重开发具有挑战性、创新性、互动性强的旅游体验项目,并切实改善基础服务设施和吃、住、行条件,形成良好的景区口碑,进而提升短途旅游产品参与度。最后,要抓住沈阳高铁专线开通的良好契机,与沈阳相邻省、市著名或“网红”旅游景区(点)合作,积极开发新的跨省、跨市游线路,切实满足游客省内外短途旅游的需求。
(二)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
目前来看,沈阳短途旅游市场潜力巨大,政府、旅游企事业单位应抓住契机,增加投入沈阳短途旅游产品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旅行社及景区应明确产业开发战略方向,整合提升特色文化旅游精品,重点打造历史文化、工业基地、乡村旅游、温泉冰雪和休闲娱乐等文旅融合产品,共同推出满清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冰雪旅游等多种适合短途旅游的形式,以满足不同游客的旅游需求。例如,全面激活清前文化,将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的沈阳建设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承载展示、体验清前文化的旅游胜地之一,打造“清前文化第一城”;打造关东民俗旅游,形成具有东北特色的“福运沈阳”幸福体验短途旅游产品;继续坚持创新思路,进行资源整合,打造城市旅游节会品牌,不断举办皇寺庙会、荷花节、冬捕节、低空飞行大会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旅游节会等。
(三)提升旅游产品宣传力度
首先,要做好短途旅游产品宣传。政府、旅游企业和相关部门应切实做好调查研究,熟悉沈阳城市居民获取短途旅游信息的途径,有针对性地做好短途旅游产品的宣传工作,增强沈阳市民对沈阳短途旅游资源的认知;加强塑造短途旅游产品品牌形象,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产品宣传,扩大主流媒体的宣传范围,提升沈阳短途旅游产品服务品质,凸显“口碑效应”。
其次,要建立短途旅游信息网。为拓宽游客的信息渠道、宣传推广沈阳市整体旅游形象,沈阳市相关旅游企业可以建立区域内景区共享的旅游信息网,并发挥在线咨询功能,使游客在出行前、出行中、出行后都能做到有序出游,循序渐进掌握目的地的各种旅游信息。同时,还可以推动各景区联合编印发行短途自助游、自驾游信息手册,设立志愿者服务站和免费信息发放、咨询台等,为游客提供出行指导、旅游咨询、旅游后信息反馈等志愿者服务。
最后,要打造精品自助旅游圈。政府、旅游企业和相关部门大力开发主题鲜明的短途自助游、自驾游精品线路;距离相对较近的景区可采取发行惠民旅游卡、优惠联票(套票)等促销方式,联合各景区互动交流,推动各特色景区有机连接、共建共赢。
(四)提升旅游从業人员专业水平
沈阳短途旅游的发展需要专业的人才,可以通过以下多种途径培养:对沈阳短途旅游经营者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增加管理经营经验;对沈阳短途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丰富沈阳短途旅游产品,增加特色,以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对沈阳短途旅游的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强化礼貌文明礼仪和服务意识,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同时,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部分骨干人员到其他短途旅游发展较好的省市学习和交流,汲取他们成功的宝贵经验;要加强对沈阳短途旅游从业人员的本地旅游文化、民俗风情的教育,使他们熟知本土文化特色,将本地旅游文化与民俗风情有机结合,提升沈阳短途旅游的内涵与品位。
作为旅游协会或导游协会等旅游组织,应充分发挥工作职能,协调好政府各部门对旅游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为旅游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谐的旅游环境。要制定严格的从业人员素质水平要求和标准,规范和提升旅游业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例如,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旅游相关部门在招录工作人员时,要对拟聘用人员的职业素质和综合技能进行测评和培训。同时,还可以通过创立新的旅游行业组织如旅游人才培养协会等,帮助培养各个层次的旅游人才,通过与旅游企业相联合的方式,为从业人员提供合理培训,既使行业协会与旅游企业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在行业层面进行规范,又提高旅游企业服务人员素质,提高旅游行业整体服务质量。
(五)完善旅游接待设施
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促进经济增长,而基础设施承载力的大小是游客评价风景区是否能满足其舒适要求的最基本衡量标准。因此,创造一个舒适的旅游环境,可以增加游客对景区的认可度,促进短途旅游景区快速健康的发展。鉴于目前沈阳短途旅游者对沈阳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满意度不高的现状,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等应筹集资金改善旅游饮食、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设施, 营造舒适的旅游硬环境,包括:加强景区接待基础设施建设,塑造景区良好形象;加强旅游环保设施建设,改善旅游生态环境;完善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宣传设施等;制定规范化的服务标准,开展旅游行业知识、服务技能培训或竞赛等,促进服务水平的提升,建设高质量的旅游服务软环境。
(六)深入挖掘产品文化内涵
调查发现,近年来沈阳短途旅游重点发展方向是工业旅游,而大多数沈阳短途游客对自然景观更为青睐。沈阳市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重视沈阳自然景观发展,立足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围绕《沈阳市短途旅游管理办法》《沈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5-2020年)》中定义的主题特色,同时明确沈阳各景区景点自身的主题特色,并需要在品牌主题定位、城市旅游形象规划及统一产业链等多方面实施举措,以实现为沈阳短途旅游树立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的目标。例如,旅游行政部门应带动旅游企业深入挖掘短途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将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分别或合并融入到短途旅游产品中,突出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和内涵。沈阳有着鲜明特色的人文资源优势,可以依托清文化和世界遗产游、5A级景区游、“第一艘航母”的工业经济旅游等来吸引人们进行沈阳短途旅游。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区域旅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