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月”教学实录

2020-11-18 01:59黄倩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思乡诗句板书

黄倩

【议题分析】

月亮,一直是古代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据学者统计,李白每作三首诗就要融入月。而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月亮的阴、晴、圆、缺,寄托着人们的悲、欢、离、合。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让学生体会不同诗人笔下月亮所代表的不同情感,我将本堂课的议题定为同一个月亮,不同的情感。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词积累,也掌握了基本的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借助注释、工具书等多种方法读懂古诗词的大意。但是对于联系诗人的创作背景来理解诗情,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适当引导。

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很多关于月亮的诗歌,但通过意象这一主题将描写月亮的诗歌放在一起体会诗中的情感,还是第一次尝试。学生能否通过小组学习理解月亮所代表的情感,需要教师的引导。

【选文分析】

本课群文阅读的资料选取了学生教材中涉及的几首古诗,有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王维的《竹里馆》、王昌龄的《出塞》和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学生通过对四首古诗译文的理解和作者创作背景的了解,体会诗人通过月亮表达出来的不同情感。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师:老师之前给大家推荐的《中国诗词大

会》几季的节目看了吗?

生:看了。

师:在诗词大会中,老师最喜欢的就是飞花令环节。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段《中国诗词大会》飞花令的视频。

(播放视频)

师:这次飞花令的主题是什么?

生:月。

师:你能背诵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呢?

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师:你们能背这么多关于月亮的诗,看来是花了功夫积累的。月亮一直是古代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据学者统计,李白每作三首诗就要融入月,而杜甫、王维、王昌龄、孟浩然、苏轼、王安石等诗人,同样用他们的笔书写了各种各样的月亮,或陰、或晴、或圆、或缺。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这些诗人笔下的月亮。

【教学意图:利用《中国诗词大会》导入,激发学生对以月亮为意象的诗词的兴趣,让他们背诵以月亮为意象的诗句,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获得自信。】

二、品读古诗

师: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我们的课本中就有很多关于月亮的诗歌。今天,我们就要重温这些古诗,去看看有没有新的收获。首先,我们选择以前背过的一首诗歌《泊船瓜洲》来读一读吧。

(师出示诗歌,生朗读。 )

师:诗中描写月亮的句子是哪一句?

生:(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你觉得这是一轮怎样的月亮呢?可以从形状、亮度去思考。

生:这是一轮明亮的月亮。

生:这是一轮皎洁的月亮。

师:这轮月亮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同桌之间说一说。

(生交流,师巡视、点拨。)

生:我认为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思乡的情感。

(师板书:思乡)

师:你是怎么想到的?或是从哪个字想到的呢?

生:因为最后一句的意思是说,“不知明月何时才能照耀着我返回家乡”,一个“还”字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感。

师:诗人想要“还”哪里?

生:家乡。

师:他的家乡很远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不远,“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师:离家这么近,多好“还”呀,可诗人为什么不还家,而要发出这样的感叹呢?请你们联系学习单中王安石的创作背景资料回答。

师:关于《泊船瓜洲》的创作背景,历来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认为这首诗是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后又复归相位,前往汴京时写的。此时他对推行新法的信心已经不足,但是又身不由己,去往汴京后,又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所以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慨。

师:请你们再思考一下:为什么王安石要用明月来寄托思乡之情呢?

(生沉默)

师:因为此时的诗人,在他乡只能找到明月与家乡共有。而我们国家幅员辽阔,风景各异,背井离乡之人,能找到与故乡风景最具可比性的,便是月亮。因而月亮这一意象更容易串联起故乡与他乡,引发作者的联想。所以,面对着这样一轮皎洁的明月,王安石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师:带着这种思念,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诗歌。

(生齐读)

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借助月亮这一常见的景物,抒发了自己的情感。那么月亮就是这首诗的意象。(板书:意象。)

师:在诗词中,月亮除了寄托思乡之情,还寄托了什么情感呢?让我们再去感受一番吧。

【教学意图:通过对例文《泊船瓜洲》的分析,引导学生重点抓住诗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还”字,并借用背景资料,理解月亮意象在本诗中所蕴含的思乡之情。有了方法的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时,也知道抓住重点字,同时结合创作背景来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自主探究

师:请你们拿出学习单,小组学习诗歌。

(师出示要求:1.勾画描写月的诗句,反复朗读。2.根据诗意和创作背景,体会每首诗中月亮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生小组学习,师巡视,个别小组指导。全班汇报。)

(师出示诗歌《竹里馆》)

师:这里月亮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生:我认为这里的月亮有一种悠闲、自在之感。

(师板书:悠闲、自在)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师:你能为我们读一读吗?

(生读诗句)

师:读完后,你脑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王维一个人坐在竹林里,在月亮下弹着琴,不用考虑各种事情、各种烦恼,所以我认为他很悠闲。

师:是啊,此时诗人正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此情此景,多悠闲。所以,这轮明月抒发了诗人悠闲的生活状态。我们也来感受感受吧!

(师指导读诗)

(师出示诗歌《出塞》)

师:这轮明月又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生:思乡。

师:同样有思乡之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为什么“人未还”呢?

生:因为战争。

师:是啊,那些背井离乡的戍边战士们,白天忙于军务,到了夜晚,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怎能不思乡呢?除了思乡,还有其他的情感吗?

(生沉默)

师:看来此处的理解有难度,那我们来看看这两句,(出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诗句)

师: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生:如果有像李广这样的良将健在,一定不会让匈奴度过阴山。

师:是啊,诗人所处的时期,边塞战争频繁,人民生活不堪重负,如果有像李广这样的良将,该多好啊!所以,此诗中的月亮不仅有思乡之情,还有对良将的期盼和对和平的渴望。而在边塞诗的创作中,往往离不开对“明月”与“边关”的塑造,所以这轮明月还是和平的象征。

(师板书:和平)

师:带着这样的情感,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

(生诵读诗歌)

(师出示诗歌《宿建德江》)

师:这轮明月又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生:思乡。

师:有思乡之情,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日暮客愁新”,“客”字说明诗人在他乡,所以他看到月亮就不由得生起一种思乡之情。

师:除了思乡,还有什么情感在里面?

生:我认为诗句里的一个“愁”字说明了作者的忧愁、孤独。因为诗人一个人在夜晚的江边,又在他乡,没有人说话、交流,他应该感到孤独、寂寞。

(师板书:孤独、寂寞)

师:此时夜幕降临,烟雾迷蒙,看着江中小舟,孤身夜宿于他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只有月与人亲。除了思乡,还感到一种孤独。

师:满怀的孤独愁绪向谁诉说呢?

生:月亮。

师:一个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读这首诗吧!

(生读诗)

【教学意图:通过对三组诗的自学,让学生发挥自主探究能力,将教师引导的方法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也锻炼了他们抓住重点诗句、重点字词品味赏析诗歌的能力。】

四、回顧情感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堂课的思维导图。(出示)

师:在诗人的笔下,同一个月亮,蕴含有思乡、孤独寂寞、悠闲自在、渴求和平等情感,相信你还能根据这月亮找出相关的诗句,体会出诗人更多的情感。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这些情感列出来。

师:同一轮明月,在文人墨客笔下赢得了这么多的美名;同一轮明月,寄托了诗人别样的情感。希望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走进月亮这一意象,感知它表达的不同情感。

【教学意图:通过观察老师的板书,让学生直观感受在不同诗句中月亮所表达情感的不同,学会看简单的思维导图,同时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

五、布置作业

师:最后给你们留一个作业,继续品读课前搜集的关于月亮的诗句,体会诗句中月亮表达的不同情感。下课!

【教学意图:将课堂学习延伸,让学生在课下搜集更多关于月亮的诗句,体会其表达的不同情感。】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新都区泰兴镇中心小学校)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思乡诗句板书
六一来了
语文教师,今天您板书了吗?
静夜思乡情意浓
思乡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时效性
PEP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3 B Read and Write 教学设计
本期主题:思乡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