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外卖行业飞速崛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靠着外卖解决餐食问题,不用外出,坐在家里或者办公室里,动动手指,大约半个小时后,热乎乎的美味就来到了自己的面前。时有报道曝出,有外卖小哥偷吃或有人怀疑自己的外卖被偷吃了,除了有图有真相的情况外,很多时候无法证明外卖的安全性。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约28%的外卖小哥承认曾偷吃过用户的外卖,54%的外卖小哥曾被用户的外卖所诱惑,21%的用户怀疑外卖小哥偷吃他们的外卖。
“食安封签”不断变革
2019年8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为避免食品在配送过程中可能受到的二次污染,推广使用“食安封签”,开展外卖食品守护行动。“食安封签”像一条条保险带,守护着消费者的外卖安全。上海推广“食安封签”已有一年多了,除了最初的版本,随着不断引入新技术,版本也不断升级。
“食安封签”1.0版这是目前最常见、用得最多的版本,用一次性不干胶印刷,贴在包装的封口处。消费者查看不干胶的完整性就可以判断外卖是否被打开过。截至目前,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组织社会各方累计投放超过4000万个“食安封签”(不合企业自行制作的标贴)。
“食安封签”2.0版2020年5月,上海市徐汇区推行“食安封签”升级2.0版——将“食安封签”与收银小票合二为一,现场打印,一张单子既涵盖了外卖订单信息,又具备了“食安封签”的粘贴功能,省去商户购买“食安封签”的资金成本。目前,徐匯区“美罗城”“日月光”“绿地缤纷”等6个试点商城中30%的外卖餐饮商户已使用该项“食安封签”技术。
“食安封签”3.0版2020年9月底,上海首次推出了可循环使用的“食安封签”,该封签是采用物联网IOT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的智能电子封签,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扫码查询封签封闭和解封时的地理位置、时间等信息,确认外卖在配送的过程中未被开启过,避免二次污染以及“李鬼店”的情况发生。
据悉,“美团”“饿了么”两大外卖平台每天约有260万单外卖,将物联网思维和技术融入到“食安封签”中,形成可循环使用的电子化的“食安封签”更绿色环保。上海亲启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CEO施维介绍,一个智能电子封签可开合数万次,在设计的同时也考虑到了骑手使用的便利性,如增加了声音和光效,骑手轻点APP中的“查找”按键,相应订单的智能电子封签会发出声音和亮起灯,骑手轻松可以辨别是哪一单外卖,减少了翻找的时间和拿错外卖的可能性,骑手晚上送外卖时更加便利;一次充电可使用三个月以上,减少了骑手反复充电的麻烦。目前,上海亲启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正与上海的“美团”“饿了么”两大外卖平台积极沟通和合作,该智能电子“食安封签”在上海已经投入近300个,目前在“中山公园”“人民广场”“光大会展中心”“开元地中海”等区域进行试点,将逐步在上海铺开。
发布三个文件,助力“食安封签”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0年9月22日正式发布了地方标准《一次性食品安全封签管理技术规范》和规范性文件《上海市餐饮外卖食品封签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一次性食品安全封签管理技术规范》明确规定了一次性“食安封签”的分类、质量要求(如标识、性能、持黏性、拉伸度等)、条码要求(可被终端设备扫描识读并解析,包括餐饮商户的店铺名称、证照、近期食品安全监督公示结果等信息;当次订单中餐饮外卖食品的品种、数量、配送时间以及配送人员、流程进度等交易信息;食品相关信息等)、使用要求(餐饮经营单位应在外卖食品包装完成后使用食安封签进行封口,粘贴应牢固,避免包装非正常开启;外卖食品在递送过程中,送餐人员应保证外卖食品包装的完整性,不应拆启或损坏食安封签)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要求。
《上海市餐饮外卖食品封签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是全国第一个以“食安封签”为主要内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明确了餐饮服务提供者、配送人员、消费者在餐饮外卖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改变了以往此类纠纷无法确认责任的情况(详细内容可见本期“法规解读”栏目)。
同时,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和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倡导本市餐饮外卖规范使用食品安全封签的指南》,通过规则的制定和实施,避免纠纷发生或快速处理纠纷,形成鼓励使用“食安封签”的导向。
下一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把“食安封签”的推广纳入“光盘行动”“公勺公筷”宣传,向消费者传递多维度的食品安全理念,制止餐饮浪费。同时,引入监督力量,丰富监督反馈途径,形成“食安封签”推进、监督、反馈的闭环。
(来源: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