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明
淮海中路一直是著名高端购物街,如今布满了老味道。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淮海中路“光明邮”成了“人气王”网红店——要买熟食,到“光明邮”。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大热天,“光明邮”门口买熟食的排队队伍是淮海中路一个亮点,许多人乘地铁大老远赶过来排队购买,队伍越拉越长。
百年老店苏州“杜三珍”9月15日重回淮海中路,试营业期间许多苏州人和过路游客排队购买。我家一个亲戚住在隔壁“和合坊”,看到“杜三珍”开到家门口,酱肉、焖肉、熏鱼、糟门腔、糟肚、母油鸡、酱牛肉、猪头肉、羊糕……熟悉的苏州老味道的熟食样样有,一口气买了600多元熟菜过双节。有位家住上海九亭的“老苏州”,吃完酱肉、焖肉又来买。住在马路对面的85岁唐先生平常一直托人去苏州带“杜三珍”熟菜回来,说了一句时髦话:“杜三珍来到淮海路,就像爱马仕开在香榭丽舍大街。”
从前的淮海中路多的是一些服装店、银楼、餐馆、照相馆、美容院、理发店等,老地图上几乎找不到一家熟食店。后来,我总算查到一家“白罗格夫熏鱼店”,在淮海中路1019号,大概是法式熟食吧!我的朋友林卫平,住在离淮海中路不远的民生坊,他说:“很久以前,父母都上班,没有人做饭,只能晚上买熟小菜,都是到附近巨鹿路、新城隍庙、重庆北路、成都路等地方买,8角钱红肠,油里一煎,盛在蓝边碗里有一碗。每天傍晚,还有卖熟菜的小贩穿街走巷叫卖猪头肉、熏鱼、牛肉等。”
20世纪50年代,商业布局调整,淮海中路陆续开了几家熟食店,如“庆丰熟食店”“茅万茂酒栈”等。那时“茅万茂酒栈”是一家小酒馆,里面有五六张八仙桌及若干长板凳。一到下午,喝酒的人陆续前来报到了,一盘猪头肉、兰花豆腐干、酱麻雀、花生米,配上一小壶七宝大曲或绿豆烧、五加皮,几个人吃吃讲讲,到天黑才散场。旁边的橱窗里有酱牛肉、熏鱼、酱鸭、白切鸡、糟肚、糟门腔等10余种熟菜外卖,附近的居民、下班的人路过此地常常来买了带回家。1966年堂吃老酒停售,但外卖熟菜、老酒依然供应,生意很好,居民买点老酒、熟菜拿回家,关起门来继续喝。那年头能够买熟小菜拿回家过饭、过酒吃的人大多是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境差的只能买二三角钱一斤(500克)的酱汁豆腐干、红烧猪油渣、素鸡、烤麸,七八角钱一斤(500克)的猪头肉算是高级食品了,而1元以上的酱汁肉、酱牛肉、白斩鸡、酱鸭,只有家里突然来了客人才舍得去买。
最近我特地从陕西路路口往东走去,实地考察淮海中路这一段路上究竟有多少家熟食店。食品二店、长春食品店内有卖家喻户晓的“山林大红肠”的“山林熟食”。据“山林熟食”的王磊兄讲:“从前,一个叫瓦连京的俄罗斯大厨在上海山林镇落脚,专做大红肠供应给俄罗斯贵族及上海富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曾经做过瓦连京助理的饶师傅,对大红肠进行改良,成为山林镇附近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菜肴。由于当时品牌意识淡泊,就以地名将改良后的大红肠称为‘山林大红肠。改革开放后,饶姓后代依靠山林大红肠秘方,以山林大红肠为主要产品,开起了山林连锁熟食店。”现在“山林熟食”的品种很多,有沙拉、桂花糖藕、苔条花生、咸鸡、风鹅、酱鸭、香卤鹅、手撕鸡等几十款,成为上海人节日里熟食的首选品种。”
住在淮海中路的王兄说:“瑞金一路淮海中路路口的‘丰裕点心店的生煎馒头煎得好,咬开一包汤,肉馅也鲜,这里的焖肉面、素浇面、熏鱼面价格亲民。走油蹄髈、酱汁肉、糖醋排条、本帮熏鱼、葱(火+靠)河鲫鱼、四喜烤麸等都烧得很入昧,浓油赤酱,都是上海人喜欢吃的熟食。”
“三联书店”旁边有“周氏金陵烧鹅”,有食客评价:“店里的烧鹅味道不错,每次经过淮海中路都要去买一点。他家也经营熟菜,有辣白菜、五香酱牛肉、葱油海蜇丝、干煎带鱼、糖藕、金陵葱油鸡,都是下酒好小菜。”
在“狗撵鸭”店门口遇见一位买了一大包鸭子的老伯,他告诉我:“這家店的鸭子特别好吃,我常常来买,你知道吗,狗撵的鸭子跑得快,山上养的鸭子,鸭肉比较紧致,再加上用的是秘制老卤;还有蒜蓉鸡爪,炖得火候正好,酥软好啃,口感清爽不油腻;他家的鸭膀滋味浓,是看电视的最好伴侣。”我一听也买了半只鸭,拿回家一尝,酱卤香鲜,鸭肉细腻厚实,骨头也是香的。
西区“老大房”的熟菜不少,上海人喜欢光顾,这里的熏鱼咸甜适宜,鱼肉鲜而入味;素鸡汁水多,口感软和;鲜肉月饼饼皮酥脆,馅大有汁水;猪油年糕、熏鱼、酥糖、熏蛋、沙琪玛、米花糖、猪油松糕,也深受老上海人青睐。
同在全国土产商店里的“佬街佬味”又有什么熟菜呢,网上说他家的鹅、手撕鸡、金瓜、沙拉、酸辣菜、酱花生都好吃,不想去“光明邨”排队的人会来这里买点熟菜换换口味。
“老人和”的糟货出了名的好吃,糟鸡、糟猪脚、糟门腔、糟毛豆、糟鹅、糟肚是夏日开胃时令小菜,糟素鸡、糟小龙虾、糟基围虾亦颇有特色。沈嘉禄老师说:“‘老人和的糟卤也是自己吊制的,用原坛‘咸亨品牌的绍兴加饭酒,加最好的黄酒糟,味道与外面就是不一样。”
秋高气爽,梧桐叶落,逛逛马路,买包熟菜,过过老酒,味道蛮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