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史热点复习导航
——以中国古代疫病为例

2020-11-18 01:22重庆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0年3期
关键词:疫病

重庆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疫病总是与人类相生相伴。虽然人类社会已经高度发达,但却无法摆脱疫病的侵扰。近年来,全球的疫病不断出现,如艾滋病、SARS、埃博拉病、禽流感及“新冠肺炎”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高考历史的突出特点是隐性介入社会热点,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针对疫病这一热点,师生该如何有效复习呢?本文以中国古代的疫病为例,进行粗略分析,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中国古代疫灾概要

根据邓拓先生在《中国救荒史》中的统计,我国在两周时期只有一次疫病流行的记载,秦汉时期13 次,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各17 次,两宋时期32 次,元朝20 次,明朝64 次,清朝74 次。以上仅见于正史的记载,实际情况应比上述数据更多。从邓拓先生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疫病总体上流行次数越来越多,且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二个是明清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政局动荡、战争频繁、民族大迁徙等因素导致疫病频繁爆发,此时的疫病多是伤寒、痢疾、天花等。明清时期,人口的激增、环境的破坏、中西方交流的加强等是疫病爆发频繁的重要原因,当时出现了一些外来的疫病,如真性霍乱。

应对疫灾,封建王朝开展了积极的防治措施,常见的措施有开仓放粮,减免赋税;传播普及医学知识;建立并完善医疗救助机构;强制隔离、掩埋尸骨等。尽管如此,疫灾依然给百姓和国家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人员大量伤亡、经济破坏、政局动荡、人民思想变动等。

二、关于疫病史的备考策略

(一)疫病与经济

两宋以后,疫病爆发愈加频繁,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原因。古代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方法不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而是大规模垦荒,这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加之经济的发展致使人口又大量集中,所以引发了一些疾病。教师在引导学生备考时,可特别关注历史上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节点,如唐宋时期的经济重心南移、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进一步活跃、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等。

例1.在古代社会,疫病因其发病急骤、传染性强、病情凶险,对人类生存构成重大威胁。据史料统计,中国两宋时期发生的90 多次疫病中,在两宋的首都汴京和临安(今开封和杭州)及其附近地区就发生了20多次。两宋首都地区疫病频发 ( )

A.可能与宋代特殊的驻军制度有关

B.说明市坊制打破后环境问题严重

C.源于商贸繁荣人口过分聚居于城市

D.是民众崇信佛教而放任疫情造成的

【答案】C

【解析】此题以两宋都城疫病频繁爆发为切入点,考查宋代经济的发展,隐性考查经济重心的南移这一知识点。“在两宋的首都汴京和临安(今开封和杭州)及其附近地区就发生了20 多次”疫病,这主要是因为宋代首都商贸繁荣,是人口过分聚居城市,而古代医学落后,无法有效减病降灾,故选C 项;宋代守内虚外,但疫病呈点状分布,故排除A 项;材料没有涉及环境因素,故排除B 项;D 项是一种社会因素,但材料并未涉及,故排除。

(二)疫病与政治

在这个考向下,教师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第一,腐败的政治是疫病的诱因之一,如明末崇祯年间爆发的瘟疫与明末黑暗的政治有关;第二,疫病激化社会矛盾,促发农民运动,加速王朝灭亡,如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晚晴太平天国运动等;第三,强有力的集权政治是高效应对疫病的保障。

例2.明朝后期的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 年、1639 年分别出现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政府基本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下列关于明政府应对疫病的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 )

A.政府积极应对疫病

B.重点是灾后赈济救助

C.防疫措施体现理学主张

D.利于提升人的主体地位

【答案】B

【解析】此题以政府对疫病的救助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材料“疫情出现后……明政府基本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表明明政府以灾后赈济为主,故B 项正确;A 项表述不全面,故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理学,故C 项排除;材料“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说明D 项错误。

(三)疫病与人口流动

在战争、经济发展、交通条件改善等因素的作用下,人口从边疆到内陆,从北方到南方,从一国到他国流动。人口的流动使疫病冲破地域的藩篱,向更广阔的地区传播。教师应引导学生梳理历史上重大的人口流动现象,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内迁;唐朝安史之乱及经济重心南移带来的北方人口大量南移;新航路开辟后西方传教士、商人大量来华等。

例3.《世界文明史》中说:“人类疾病的病源首次具有了国际性,那些以往与世界其他地区相隔绝的各个民族,在疾病爆发时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因为他们的体内不具备对某些疾病的免疫力。”这种情况发生在( )

A.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

B.罗马帝国时期

C.新航路开辟后

D.工业革命后

【答案】C

【解析】本题以疫病传播的国际性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相关史实。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和罗马帝国时期的人类社会依然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A,B 两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结合题干“首次具有了国际性”等信息可知,D 项错误,C 项符合题意。

(四)疫病防治的经验与教训

针对古代疫病的防治措施,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发挥历史的“史鉴”功能。

经验方面:第一,政府和民间力量相结合,认识到在抗击疫情方面起主导作用的是政府力量,民间的个人或组织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合理利用和调配民间力量展开防治工作,既能减轻国家负担,又能增强民族凝聚力;第二,发扬中医,传承国粹,认识到中国古代医药水平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第三,继承优良民俗民风,认识到在全球化浪潮下,应注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训方面:第一,保护环境,顺应自然,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要积极探寻绿色生态发展模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强化防御思想,健全防疫机制,如建立公共卫生紧急处理系统,提高政府部门应急反应能力等;第三,克制欲望,维护和平,人的欲望带来了战争,带来了对野生动物的捕食,其结果是加剧了瘟疫的爆发,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应该克制自己过度的欲望,拒绝捕食野生动物,努力维护世界和平;第四,面对疫情的挑战,各国应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开展国际合作,这样才会真正战胜疫情。

例4.从建安元年(公元196 年)开始,不到十年中,他家族的200 多人死亡近2/3,其中70%死于伤寒病。目睹疾病之猖獗及人生的不幸,他撰写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临床医学专著。这位医学家是 ( )

A.黄帝 B.华佗

C.张仲景 D.孙思邈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了汉代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的背景,试题展现了中国古代医学的巨大成就。公元196 年是东汉时期,根据“伤寒病”并结合所学可知,医学家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临床医学名著,故C 项正确;黄帝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故排除A 项;华佗是东汉神医,但没有撰写临床医学专著,故排除B 项;孙思邈是唐代医药学家,故排除D 项。

例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北朝时始为“贫病不能自立者”设立医院性质的医疗机构……南北朝受外来佛教思想的影响,为病人设立馆舍。北魏世宗永平三年颁诏:“救太常于闲敞之处,别立一馆,使京畿内外疾病之徒,咸令居处。严救医署,分师疗治。”这是国家管理的医院性质的机构。此外,较大的佛寺也办“悲田养病院”,收治无家可归的病人和老人。武则天时,设专使管理,又有病坊收管病人,国家出本钱,以利息给养之。到唐武宗会昌五年,因毁佛,将本由寺院管理的“悲田养病院”等统一收归国家,政府再拨给寺院一定的土地,继续收治病人,规模较大的病坊,“常养病者数百人”。五代时,甚至监狱中都要求设立“病囚院”,病囚的医药费由官给,宋代将此经费列入国家预算,擅自挪用者要受到刑律的制裁……宋代以后,病坊制度继续沿用,形式多样化,有安济坊,是佛教寺院开办的,为贫困百姓治病疗疾;养济院,为外来人员患病治疗;福田院,设于京师四郊,专门收养孤、寡、老、病之人;漏泽园,安葬贫困死者及无主尸骨,等等。

——王宏治《中国古代抗疫病的法律措施》

材料二

清代卫生防疫大事记一览表

——李孜沫 陈丹阳《清代卫生防疫机制的引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疫病防治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0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疫病防治的新变化并分析原因。(15 分)

【解析】(1)本题旨在通过对古代疫病防治特点的梳理,认识封建政府在疫病救助上的经验与不足。从材料“南北朝受外来佛教思想的影响,为病人设立馆舍”及后来政府和佛寺的做法可以得出民间推动官方,官民结合;从“常养病者数百人”“宋代以后,病坊制度继续沿用,形式且多样化”可以得出规模越来越大且形式多样;从在监狱中设置“病囚院”可以得出规模越来越大;从宋代的刑罚可以得出注重法律保障。“意义”可从政治、经济、经验等方面考虑。

(2)本题通过晚清疫病防治呈现的新变化考查中国的疫病防治逐步走向近代化,逐步与国际接轨。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疫病的防治已超越国界,跨国学习与交流能更好地防治疫病。“新变化”可根据材料中“机构及规章”一栏得出。在“原因”的解答过程中要把握材料的时间信息,如“1873”“1902”“1911”等,根据时间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西方科学思想的传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浪潮、社会变革活动的推动等。

【参考答案】(1)特点:①以民促官,官方和民间防治相结合;②疫病防治机构的规模越来越大且形式多样;③覆盖面越来越广;④注重法律保障。

意义:①有利于疫病的防治,保障了百姓的生命安全,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②有利于安定民心,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③为后世的疫病防治提供了借鉴。

(2)新变化:①逐步建立科学的疫病防治机制;②应急与预防并重;③增加海港防疫,防止外来疫病传入;④注重国际合作;⑤法律法规更加健全。

原因:①疫灾的冲击;②晚清政府的社会治理意识增强;③近代西方科学思想的传播;④租界在卫生防疫上的示范(或答“向西方学习”也可);⑤社会变革的推动(或答“洋务运动”“清末新政”的影响也可)。

猜你喜欢
疫病
宋代疫病防治中的问责与监督*
国家水生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启动
基于动物疫病检测信息的随机模型分析
3万亩虾塘不用愁!大鳌首家权威精准动物疫病检测机构正式成立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辣椒疫病危害大 及时防治有办法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中医药防控生猪疫病取得突破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