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艳/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怎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近些年,人才资源成为国家竞争中重要资源,如何培养人才,成为国家越来越重视的问题,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成为培养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社会转型之际,如何在高校开展立德树人、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责任意识,肩负历史使命,成为国内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从心理学角度上说,指的是大学生人生中的一种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决定着大学生的行动,指导着大学生在面对生活、学习时,所表现出的一种社会行动。从广义上来讲,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是指大学生的一种道德情感,是在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中,人际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中,表现出的一种情感,比如大学生对国家、集体、民族、家庭、文化等所表现出的一种社会情感。狭义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是指大学生对自己的国家、集体、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理性意识。或者简单地说,所谓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就是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新时期的大学生多数是00后,自我意识非常强烈,独生子女占有很大比例,能够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并且做事情力求能够使其自身价值得以实现。虽然当代大学生在参加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义工服务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应承担的社会义务,但是在大部分的大学生当中,仍旧有绝大多数的学生过分地重视自身价值的发展,进而忽略了社会价值的获得,进而忽略了集体和个人的价值关系。尤其是在面临个人的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集体价值中冲突矛盾时,00后大学生中习惯性思维会更加倾向于个人的自身价值的获得,衡量自身所获的价值的大小,其次才会将国家、社会、集体价值纳入到自身行动考量范围内。在当代大学在中,也存在这样一部分人认为自身的价值要同社会价值协调发展,统筹兼顾,适当发展,但是由于对国家、对社会的了解认识不全面,途径不畅通等问题,当代高校大学生在个人与集体中做出选择时,会因为不能全面了解国情,做出实际行为与预期行为有较大差距、甚至偏离等现象。
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社会角色定位偏差大,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们不能够准确地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进行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位,进而不能够对自己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做一明确的理解和履行社会所赋予的社会公民的义务。随着科技的发展,更多的大学生通过新媒体、网络等行为方式表达出自己所认为的社会责任的担当。比如当代大学生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关注到国家社会中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国家大事,也喜欢对于国家的大事,通过各种网络渠道发表自己的主观意识,强调自己参与社会、国家管理工作中,体现当代大学生在国家大事方面的自主意识。在调查过程中,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主要是通过微博、微信、qq等即时社交软件,关注国家、社会发生的大事、社会热点信息等,也习惯性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对国家时事政治等方面的个人见解,表现出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主人翁的意识状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部分同学也出现了只注重个人利益,无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过度地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忽略了作为党和国家接班人应当承担起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这种风气,导致当代大学生在面临选择时,更多地追求自身利益,发展前途等,淡化对国家、社会等方面的责任意识。当代大学生能够正确的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在社会责任方面、国家伟大复兴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样地,假如当代大学生过分追求个人利益,忽视国家社会的担当意识,也就对国家所赋予的历史使命,不能够实现完全认识和承担其历史所赋予的社会责任。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同学认为理想对于自己太遥远,理想是不能够能以实现的。只要每天真实的生活着,才是真真正正应当要做的。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发现已小部分学生是能够了解到自己所需要的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后想要做什么的。但是大部分同学在学校生活中,更多地强调个人的追求,尤其是在就业压力剧增、就业形势严峻等社会环境下,多数同学都是临时性的找到一份工作,这份工作不一定和自己的专业对口,也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工作,但是却在“慢就业”的观念下,“蜗牛式”不断探索自己以后的发展,未来的前途。大部分抱有“慢就业”观念的大学生,就会在大学生活中,更多地关注其他学生利益的获得,在学习生涯中,有着浓重的现实色彩。与此同时,大部分的当代大学生,追求个人学习生活成功,以后就业环境优良,未来工作事业成功。这种目标,将会导致当代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的功利色彩,弱化作为大学生应有的理想信念,强化自身的个人理想追求,忽略了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应当树立的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
在新媒体的影响下,网络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当代中国发展的主要媒介,也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校、教师和辅导员应当利用好新媒体,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等方式引导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理想观。通过整体上营造出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社会环境,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宣传正面、巧极的信息和创作正面宣传大学生主体意识培育题材的影视作品等来努力营造适合大学生主体意识培育的社会环境,进而优化社会担当意识,促使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感。
高校作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场所,在培育大学生责任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职责。高校建立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平台,要重视大学生的课外实践过程。毛泽东主席曾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不断地让大学生参加到社会实践活动,才会让更多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社会担当、社会责任以及主体意识。在扩展大学生社会责任平台中,可以在现有的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志愿者公益服务项目、义工项目、勤工俭学岗位等方式拓展新的平台,通过挖掘现有的社会资源,依托优质的校友资源、公共资源,使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参与当中,锻炼自己的各项能力,从实践过程中帮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当前国家的发展趋势,了解社会民情,了解国家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求。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明确自己在社会中,在学校中所扮演的角色。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也指出,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的新时代中国青年,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更应当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大学的不同时期,相对应的责任意识提升也应当具有不断提升的层次。大一入学面临的身份转变,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需要及时转变思想,积极应对大学环境带来的学业、生活等方面的变化,严格要求自己,热爱集体。通过社团、班集体活动等方式不断在思想上根植责任意识,培育孵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退伍的学生担当军训教官、成立校园护卫队,通过角色扮演、校园护卫行为,塑造大学生在校的责任意识。毕业时,通过专业实习、积极参与社会工作等方式,在实践中磨练意志,从过程中体会责任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努力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